生物钟

搜索文档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8篇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5-30 17:25
华人学者科研突破 - 2025年5月29日Science期刊上线8篇华人学者参与的论文(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1] - 中山大学团队发现ASB7通过HP1-SUV39H1动态调控回路维持H3K9me3表观遗传稳态[1] - 中科院团队揭示家蚕滞育变异的遗传基础,发现核心生物钟基因Cycle是关键调控因子[1] 古人类遗传学研究 - 中科院团队通过127例云南古人类基因组(距今7100年)揭示该地区与青藏高原"幽灵祖先"及南亚语系族群的深层遗传联系[2] - 研究填补中国西南古基因组空白,证实云南在亚洲史前人群迁徙中的枢纽地位[2] 新能源技术进展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气相辅助表面重构技术,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的户外稳定性[3] - 美国国家实验室团队开发基于C60离子盐电子穿梭体的高性能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组件[3][4] 植物与气候研究 - 清华大学发现植物茎呼吸的热适应机制,表明碳-气候反馈效应可能弱于预期[3] - 台湾大学团队通过693份基因组数据证实红豆驯化起源于日本,与中国野生品种存在基因渗入[5]
昆虫滞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经济观察网· 2025-05-30 15:48
家蚕滞育变异研究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詹帅研究团队发现核心生物钟基因Cycle是调控家蚕滞育变异的关键基因 揭示了家蚕生活史多样性形成的遗传基础 [1] - 家蚕在长期驯化过程中 其化性受到规律性人工选择 温带地区家蚕品系因胚胎滞育每年繁殖1-2代 热带亚热带地区家蚕品系不发生滞育可实现每年多代繁殖 [2] - 研究团队以255个家蚕品系为样本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将关键变异位点定位在Cycle基因5′端 发现非滞育品系在C亚型特异的N端外显子上存在1-bp碱基缺失 [3] 基因功能研究 - 研究发现家蚕Cycle基因通过可变剪接编码3个亚型 CYC-C亚型作用于GABAergic-Corazonin-DH通路调控滞育环境诱导 A/B亚型发挥昼夜节律调控功能 [3] - 功能分化的CYC亚型以保守形式普遍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中 研究在亚洲玉米螟中验证了CYC-C对其幼虫滞育的调控作用 [3] - 可变剪接赋予CYC功能多态性 兼顾季节节律调节可塑性和昼夜节律调控稳定性 [4] 研究意义 - 该研究鉴定到控制家蚕滞育发生和调节化性变异的主效基因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昆虫表型可塑性机制提供新理论 [4] - 研究明确了生物钟基因在昆虫季节性适应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了Cycle基因在适应性演化中的具体变异机制 [4] - 研究成果为掌握虫害发生规律 制订防治方案以及特异性打破滞育 高效利用资源昆虫提供理论依据 [4]
端午假期“充电”指南 告别“越休越累”
央视新闻· 2025-05-30 10:10
这个端午,你打算如何放松休息?是否有以下几个选项↓↓↓ 补觉 "特种兵"式旅行 刷剧一部接一部 宅家疯狂打游戏 聚会到三更半夜 赶紧打住!这样放肆过假期,只会越休越累。 睡个"聪明"的觉 无论你是选择出行,还是居家。假期期间,"玩得开心"很重要,"会休息"也很重要。 这个假期提前准备,让自己得到真正的休息。 什么是真正的休息? 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先停止能量输出,也就是先歇下来,然后再进行能量补充,比如去吃饭,其实也是休息。 但脑力劳动者如果照搬此法,就有问题了。 脑力耗损 本质上是"缺信息" 脑力劳动者最需要的休息,恰恰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换一种信息输入的方式。大脑皮质的工作特点是镶嵌式的,不同的脑区负责处理不同的事情,如果你 一直用同一个脑区,它就会累。 所以要想让大脑放松,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个完全不同的事情干。差异越大,休息效果越好。 平时工作太累,觉都不够睡。这个假期,我一定要睡个天昏地暗,把欠的觉全都补回来! 这句话,不知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也不知成了多少人的节假日睡眠模式。 晚上,刷着手机熬到凌晨两三点。听上去好像很自由,很有掌控感。其实,掌管睡眠节律的"生物钟",只喜欢一样 ...
每天熬夜健身1小时,多久能收获一具健康的遗体?
虎嗅· 2025-05-28 14:53
保持规律锻炼确实能改善整体睡眠质量,哪怕是深夜进行高强度训练,也不会明显干扰夜间休息。不过 要注意的是,这类剧烈运动可能打破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特别是在入睡初期,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自我 调节功能。 参考资料 【写在最后】 运动后的恢复质量直接决定了训练成效,专业选手通常要保证8~10小时睡眠才能维持最佳状态。那些 幻想每天只睡三小时就能练出健美身材的想法,完全是不切实际的。真正适合在深夜运动的群体,其实 是需要倒时差工作的夜班族。科学研究发现,合理的夜间锻炼能通过体温波动调节人体生物钟,帮助夜 班群体更好地适应昼夜颠倒的工作节奏。 [1]Faust L, Feldman K, Mattingly S M, et al. Deviations from normal bedtimes are associated with short- term increases in resting heart rate[J]. NPJ digital medicine, 2020, 3(1): 1-9. [2]Myllymäki T, Kyröläinen H, Savolainen K, et al. Effects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