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搜索文档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回眸香江甲骨缘
河南日报· 2025-07-02 07:47
展览活动 -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将于7月11日至22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展示甲骨文魅力 [3][8] - 展览由河南省多个政府部门及文化机构联合主办,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协办 [8] - 展览采用历史与现实交织、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方式呈现甲骨文 [9] 香港甲骨学研究 - 香港中文大学收藏有71版甲骨,并建设了大型甲骨文电子资料库 [3] - 甲骨文电子资料库收录9部大型甲骨文书籍,输入甲骨总计67683片 [4] - 资料库简化了甲骨文检索过程,使用者可通过现代汉字查找相应甲骨文 [3] 学术贡献 - 饶宗颐1959年出版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在甲骨文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5] - 饶宗颐晚年主持编撰《甲骨文通检》,是大型甲骨文分类索引 [5] - 饶宗颐在甲骨学研究方面的贡献被认为可与"甲骨四堂"相并列 [5] 相关展览 -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包含甲骨展柜 [5][6] - 展览配有"甲骨文与现今文字对照表"展板及互动装置 [6] - 该展览获得第二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6] 技术应用 - 香港中文大学甲骨文电子资料库将繁重的甲骨文检索工作简单化 [3] - 资料库建设始于1996年,由饶宗颐教授领衔策划,历时7年完成 [4] - 网络检索甲骨文字的方法受到海内外学者和书法爱好者欢迎 [4]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守护汉字就是守护文化自信
河南日报· 2025-07-02 07:47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 张健 摄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也可以走向世界,展现甲骨文的象形之美、历史之深。" 30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接受访问时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不是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 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30年后,盛夏的清华大学校园里,76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黄天树,背靠家中一整面书墙,缓缓复述了这段 话。"自信非常重要。"黄天树平静且坚定地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守护好汉字,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 信。" "汉字优点很多,我们要有自信" 作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一直致力于汉字研究和地下出土古文字研究。他与甲骨 文结下不解之缘,缘于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的一篇报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那篇报道的标 题,让时年29岁的黄天树朝着"古文字学的陈景润"目标,笔耕不辍到如今。 世界上自源性的、土生土长的古文字并不多,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等都在历史中湮灭。只有 汉字,从甲骨文一直延续到今天,就像中华文明一样,从未中断。 "要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体系" 选择良拓、剔伪删重、缀合残片、分类断代、制作摹本、撰写释文……202 ...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相约东方之珠 共赴文字奇旅“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7月在香港举办
河南日报· 2025-06-25 07:45
展览概述 -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将于7月11日至22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的重要活动之一 [3] - 展览主题为"甲骨千年 见字如面",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 [3] - 展览分为甲骨文文化展、艺术展、科技展三个部分,融合历史、艺术与科技 [4] 文化展内容 - 观众可近距离观赏由非遗技艺还原的5件甲骨文精品文物,了解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 [4] - 设置甲骨文百家姓互动体验和汉字文创区域,观众可探寻姓氏根源并购买文创产品 [4] 艺术展内容 - 展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团队创作的甲骨文数字艺术及装置作品,包括动画《甲骨文·宇宙》、艺术装置《甲骨文·动物世界》和《甲骨文·甲辰鱼化龙》 [6] - 同时展出河南日报社"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报道,展示甲骨文与新闻的创意结合 [6] 科技展内容 - 全球首映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3000多年前的大邑商 [6] - 电影由河南日报社与原力数字科技合作打造,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与古老文明对话 [6] 展览意义与影响 - 甲骨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201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其重要性 [4] - 香港文联会长马逢国表示,展览有助于深化香港市民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与共鸣,让古老文字焕发新生 [6] - "了不起的甲骨文"是河南日报社打造的重点文化IP,推动甲骨文从"冷门绝学"成为"大众显学" [7]
新视野 | 当甲骨文遇见人工智能
人民日报· 2025-06-14 05:44
甲骨文数字化研究发展历程 - 2003年计算机系团队开始研究"电子甲骨文"并开发出甲骨文输入法 [1] - 200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甲骨文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考释技术研究" [1] - 2017年获批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2018年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2] - 2019年推出专业化甲骨文数据平台"殷契文渊" 经过5期持续建设 [2] - 2024年甲骨文AI协同平台上线 推动研究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2] 技术突破与应用 - 建立全球甲骨数字守护技术体系 涵盖采集/整理/检索/拼接全流程 [3] - 多光源摄影设备结合表面深度增强技术 实现甲骨细节高保真还原 [3] - 开发AI摹本生成技术 算法模拟人工临摹 精确勾勒文字形态特征 [3] - 平台集成AI数字工具箱 提供多个人工智能算法必需的数据集 [2] 最新发展规划 - 2024年成立"数字甲骨共创中心" 开启欧洲甲骨数字回归计划 [4] - 举办"AI+甲骨文"邀请赛 全力推出甲骨文大语言模型 [4] - 构建"科技+文化"中国方案 打造"最懂甲骨文的AI" [4] 现存技术挑战 - AI对甲骨残片/模糊字/未释字识别仍存在困难 [4] - 专业文献存在异构化/碎片化问题 需更强技术支持 [4]
这个95后女孩,如何让冷门的甲骨文火遍全网?
第一财经· 2025-06-13 11:18
95后女孩李右溪通过短视频分享甲骨文专业学习经历走红网络,并出版新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系里这一届只有我一个学生是怎样一种体验?"两年前,就在大家热议考研导师张雪峰说的"四大天坑"专业时, 一条内容为"挑战全网最冷门的专业,一个甲骨文专业毕业生的独白"的短视频火遍全网。视频里,95后女孩李右 溪(本名李莹),长相清纯,笑容甜美,用松弛而幽默的口气讲起在浙江师范大学读甲骨文方向硕士时,学"冷门 绝学"的经历,成功获取网络时代的流量密码,成为"科普网红"。 日前,李右溪出版了她关于甲骨文科普的新书《了不起的甲骨文》。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她说,现在她的收入来 自抖音流量奖励和少部分广告,虽然在抖音上有109万粉丝,但没有直播带货打算,只想做好甲骨文科普视频。 甲骨文方向"独苗" "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挺大,我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都跟当时出现的老师有关。"李右溪这样回忆自己的经 历。 报考硕士研究生时,李右溪选择了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甲骨文方向,那时她只认识几个甲骨文,"当时我想得比较 简单,想做研究,没有想未来工作怎么样"。入学后的新生会上,大家报自己的方向时,李右溪才发现自己是系里 唯一一个选甲骨文方向的学生。 ...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擦亮新地标 且看大咖“支招”
河南日报· 2025-06-11 08:34
殷墟文化定位与建设 - 殷墟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是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于201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3] - 专家建议将甲骨文作为安阳城市文化符号打造,营造浓厚殷商文化氛围,类似西安主打大唐文化、杭州主打南宋文化的定位[3] - 殷墟博物馆新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等已建成开放,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进展积极[8] 甲骨文研究与数字化 - 目前尚有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未释读,研究存在明显短板[6] - 建议实施"甲骨文数字化建设工程",对甲骨进行高质量数字化采集,助力缀合、释读和研究工作[6][10] - "殷契文渊"平台是世界上现有资料最齐全、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已启动第五期建设[8] 文化推广与活化利用 - 河南日报社打造"了不起的甲骨文"文化IP,推出AI技术产品如《对话"数智人"妇好》、"甲骨文十二生肖表情包"等[7] - 甲骨文广播体操发布地方标准,通用教材被3000余所学校使用[8] - 建议依托甲骨文构型开发文创产品,如书法作品、表情包、盲盒等,并利用元宇宙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12][13] 学术活动与国际影响 - 连续举办九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五届国际汉字大会,"甲骨之约"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近年频频"出圈"[8] - 发布"数字甲骨国际共创计划",加快"甲骨文数字回归"[8] - 联动15个省市发起"博'骨'穿今·'字'敬中华"国际传播活动[7]
机器人“武丁”“妇好”亮相 国际汉字大会热议“AI+甲骨文”
环球网资讯· 2025-04-20 20:30
文章核心观点 AI等新科技是文化传承新语言,古老甲骨文创新“拥抱”AI技术成热议话题,专家探索将古文明与现代技术结合推动甲骨文传承 [1][2][3]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4月20日在河南安阳启幕,当日是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 [1] - 大会由河南省政府等主办,主题为“文字·文明·科技·未来”,涵盖AI助力甲骨文研究考释与活化利用邀请赛等活动 [1] - 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国际学生代表等参会 [1] AI与甲骨文研究 - AI机器人“武丁”“妇好”携带机器狗在大会现场向与会者打招呼 [1] - 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探索打造面向学者的甲骨文AI助手,输入疑似包含甲骨文的图片,可下达指令让其解释文字含义,AI会返回相似甲骨文字样图片并给出答案及专业知识 [1][2] 甲骨文传承探索 - 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制作很多甲骨文表情包,2019年和谷歌AI合作推出“智慧甲骨”,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甲骨画作推动甲骨文传承 [2] - 陈楠认为面对人工智能和年轻人时尚审美,既要拥抱科技,又要反思传统文化,注入人文情怀和哲学内容以建立更好的文化传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