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
搜索文档
晒晒咱农家娃的奖状墙(点赞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乡村教育发展 - 江西省万年县农村家庭将奖状作为重要家装 反映乡村教育发展成果[2] - 柴俊皓家姐弟三人共获得80多张奖状 成为新家最亮眼的装饰[4] - 聂可涵家从餐厅到客厅半面墙贴满奖状 祖孙表示"看着奖状吃饭更香"[4] 家庭教育投入 - 柴俊皓每天钻研数学题至铅笔头仅剩3厘米 新获"进步之星"奖状后立即展示给父母[4] - 陶金花为孙女聂可涵购买钢琴并坚持每周骑车50分钟接送练琴 累计投入数年[5] - 聂可涵班主任指出农村老人教育观念转变 从单纯重视成绩转向支持艺术培养[6] 学生成长案例 - 柴俊皓作为监测户家庭孩子 其学习努力被父亲视为"家庭增底气"的关键[4] - 聂可涵通过持续钢琴练习 同时获得学业优异和文艺汇演优秀奖[4][5] - 张丝甜在姐姐陪跑下完成1500米比赛 虽获第六名但奖状体现姐妹共同奋斗[6]
贵州大山里的乡土课
中国青年报· 2025-05-21 10:33
乡村教育创新模式 - 田字格公益在贵州建立3所实验学校,开发特色乡土课程体系,包含1门基础课+5门特色课[2][3] - 乡土教育核心理念为"立足乡土 敬爱自然 回归人本 走向未来",旨在培养乡村孩子的生存力、生长力和文化认同力[3][4] - 课程设计融合语文、数学、手工等学科,如80分钟"包汤圆"课程涵盖民俗文化、数学计算等实践内容[7][8] 特色课程实施 - 公共议事课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案,通过"学生法庭"解决纠纷,培养规则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4][5] - 体验式教学取材于生活环境(家人/房屋/动植物),采用探究式学习强化乡土联结[8] - 课程效果显著,26年教龄教师反馈学生通过实践更好掌握数学关系,提升合作能力[8] 乡村教育发展背景 - 城镇化与"撤点并校"政策导致农村生源减少,城乡教育差距扩大,需探索新路径[3][4] - 教育目标从"掐尖选优"转向基础教育,强调培养"有根"人才而非单纯输出劳动力[2][3]
“让孩子们的人生少些弯道”(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5-09 06:42
教育行业 - 湖南省安化县南金乡将军完小是一所位于深山里的乡村小学,全校共有88名学生,其中76名为寄宿生,父母多在外打工[3] - 学校现有14名教师,开设了书法、美术、科普等延时教学课程,每名学生每周可上5节不重样的兴趣班[3] - 学校从湖南师范大学聘请了专业心理老师,每两周为学生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3] - 在帮扶单位支持下,学校组织学生到广州、深圳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开拓学生视野[4] 公司运营 - 校长庞晓晓2015年从哈尔滨体育学院毕业后加入"为中国而教"公益机构,先后在陕西和湖南支教[2] - 庞晓晓2017年通过湖南省特岗教师考试,现任将军完小校长,已在该校工作10年[2][5] - 学校注重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习生活习惯,宿舍管理规范有序[2][3] - 学校积极对接各类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设施和课程设计[4] 基础设施 - 学校位于湘中第一高峰九龙池下的将军村,交通条件已从过去60公里山路4小时车程改善至现在1个半小时可达县城[5] - 学校教室窗台展示学生手工作品,包括黏土小动物、植物造型书签和石头画等[2] - 学生宿舍内务整洁,被子叠放整齐,洗漱用品排列有序[2]
向阳花已不会害怕
人民日报· 2025-05-03 06:01
乡村教育创新实践 - 在重庆巫山县田家小学石印教学点建立梦想吉他教室,学生规模仅20余人 [2] - 通过吉他社团活动课进行音乐教学实验,后续组建拿云吉他乐团和摇滚乐队 [3] - 乐队名称"拿云"取自"少年心事当拿云"诗句,寓意培养山区儿童的志向 [3] 音乐教育实施细节 - 单人教授电吉他、贝斯、架子鼓三种乐器,学生需背乐器往返练习 [3] - 初期学生表现怯场,通过反复训练台风和演奏状态提升自信 [3] - 排练导致学生指尖磨泡,但清晨自主练习现象显示高参与度 [3] 艺术成果与社会影响 - 乐队成功排练《向阳花》《为你唱首歌》等曲目,激发学生艺术表现力 [4] - 受邀参加巫山县神女杯艺术电影周闭幕式,面对数千观众完成演出 [4] - 学生行为变化显著:主唱携带乐器回家、鼓手用木棍模拟练习等 [4] 基础设施与地理环境 - 学校位于海拔1100米山区,道路险峻伴有落石风险 [2] - 教学点四面环山,冬季大雪封路导致社交隔离问题突出 [2]
不同岗位劳动者的荣光|凉山喜德乡村教师:粉笔书写星光与守望
央视网· 2025-05-01 10:26
教育行业现状 - 四川凉山州喜德县光明镇中心小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每个孩子都很聪明 [3] - 学生家庭文化水平较低,父母和爷爷奶奶很多不识字,这是历史原因 [5] - 国家为每位学生每顿午餐补贴5元,学生每学期午餐费不到200元,扶贫攻坚后没有家长交不起 [10] 教育内容与兴趣 - 学校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不远,许多学生对卫星、航天有强烈兴趣 [8] - 一位因车祸致残的学生对书法很有兴趣,老师额外关照并上门补课 [12] - 另一位四肢功能退化的学生对画画感兴趣,老师以画画为主授课并加入手指功能训练 [14] 教师与教育意义 - 支教老师感受到乡村教育与原任教地方的巨大差异 [1] - 乡村教师通过坚守和个性化教学,帮助残疾学生恢复交流意愿 [16] - 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责任与希望的传递,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期待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