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
搜索文档
酒泉非凡“十四五”:汇聚微光,播撒教育薪火
中国新闻网· 2025-11-14 12:26
个人事迹与职业发展 - 核心人物为一名1996年出生的教师,其职业轨迹从2018年选择赴偏远山区支教开始[1] - 该教师通过自媒体记录支教生活,初期账号仅有35个粉丝,后因一条送学生回家的视频意外爆火,粉丝一夜增长7万多[1] - 五年间,其全网粉丝数量增长至650多万,视频总播放量突破十亿[3] - 职业规划从最初的“找份好工作”转变为“守护好孩子们”,从一份工作升华为一项事业[4] 社会影响与公益行动 - 利用网络影响力为支教小学带来实质性改变,包括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室、崭新的塑胶操场、各类体育器材和过冬衣物[3] - 发起“微光计划”,培养出30余名学生成为校园网络文明宣传员[6] - 在周末和寒暑假化身“甘肃最美家乡代言人”,通过直播推广当地特产如金塔蜜瓜和枸杞[6] - 其事迹影响了曾教过的学生,后者在大学里组建了公益社团,将善意传递下去[6] 教育理念与价值体现 - 支教经历彻底改变了该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认识到镜头不仅能记录生活,还能为孩子们搭起希望之桥[3] - 认为其网络影响力的真正意义在于能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教育[3] - 将教育视为文明火种的播撒,并表示只要有机会还会去支教[6]
发挥银龄教师光与热
经济日报· 2025-11-02 09:18
参与银龄讲学计划的退休教师大多拥有数十年教学经验,教学技艺与育人智慧丰富。他们能将这些 宝贵经验运用到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 量。除了通过课堂教学为乡村孩子带来焕然一新的学习体验,银龄教师还能以师傅带徒弟、建立名师工 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等方式,与当地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到教学评价,给予 青年教师全方位指导。部分曾担任过校长、教研员等职务的银龄教师可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在学校发 展规划、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出谋划策。他们带去的先进教育理念甚至会影响地方教育治理 理念,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带动受援地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银龄讲学计划让优质教育资源从城市源源不断流向乡村,也为广大退休教师提供了继续发光发热的 舞台,实现"余热"与"刚需"精准对接。银龄教师退休不退岗,坚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为教育事业发 展作出积极贡献。不过,他们也是步入垂暮之年的老者,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要 切实做好银龄教师在乡村任教期间的服务保障,关心关爱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安心从教营造良好环 境。受援省份及受援学校也应在购买保险、医疗、住宿 ...
庙上的学校
人民日报· 2025-09-13 06:16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个人家庭回忆录的形式 追溯了父母在安徽乡村基层教育机构数十年的执教生涯 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乡村教育的面貌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 [2][3][4][5][6][7] 教育机构变迁 - 父母最初任教的骑龙庙小学是一所初级小学 仅有3个年级 校址由一座破庙改建而成 [2][4] - 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往南岳庙完全小学 该校规模更大 拥有6个年级 校舍有数十间房舍 位于一个有数百户人家的集市镇 [4][5] - 此后工作调动至殷家畈大队小学 之后负责在白手起家的条件下于荒山头创建分路口中学 再调任至独山高级中学直至退休 [6] 乡村教育历史面貌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乡村学校条件极为艰苦 校舍破败 课桌椅破烂 生活环境艰辛 需自行解决饮水等基本需求 [2][3] - 学校常利用闲置庙宇开办 这一做法被赋予象征意义 即学校代替寺庙成为百姓寄托希望的新场所 [6] - 教师薪酬微薄 但仍在清贫中坚持资助更贫困的学生 包括垫付学费 赠送衣物 并进行家访以说服家长让孩子继续上学 [6] 教师贡献与社会影响 - 教师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长达30年 其工作被描述为在贫瘠文化土壤上播撒知识种子 维系乡间文化香火 [6][7] -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省城等举措 拓宽学生视野 其许多学生后来考上更好大学 找到更好工作 [6] - 教师的付出获得了学生的长久铭记 数十年后仍能被学生迅速认出并受到热情接待 [2][5][6] 时代变迁与展望 - 昔日建在庙宇上的学校已逐渐被各种现代化学校所取代 [7] - 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乡间文化味不致淡化的希望 强调社会既需要文化的圣殿 也需要知识的庙堂 [7]
师者仁心 贴近童心
人民日报· 2025-09-13 06:16
学校发展情况 - 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翻新教室 硬化地面 新建功能室 配备白板和空调[2] - 生源随师资提升回流 学生从80余人增加到140余人 增长75%[2] 教师队伍建设 - 特岗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扎根三尺讲台 潜心耕耘默默奉献[5] - 数百万乡村教师用心用情呵护孩子们成长成才 回应乡亲期许和信任[5] 教学环境改善 - 初到学校时环境简陋 房间漏风漏雨 墙面斑驳 没有网络[1] - 通过清理墙面 封窗户 更新线路 开辟园地等措施改造校园环境[1] 师生关系建设 - 教师通过练篮球足球 学魔方 订杂志等方式赢得学生信任[1] - 为留守儿童拍摄照片记录成长 逢年过节与每个学生合影[2] 政策支持 -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惠民举措帮扶下办学条件改善[2] - 特岗计划实施20年来为广大乡村教育提供重要支持[5]
有这样一群人为梦想点灯:扎根乡村讲台 展现情怀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9-12 09:34
文章核心观点 - “特岗计划”实施20年来,广大特岗教师积极投身并扎根乡村教育事业,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1] 特岗教师个人事迹与教育成果 - 河南省封丘县教师任明杰自2014年起担任特岗教师,完成280多万字从教日记,其所在教学点生源从80余人增至140余人 [2][3] - 贵州省六盘水市教师顾亚2016年初到海嘎小学时学校仅1名老师、14名学生,通过音乐教育组建13支学生乐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走出大山参加活动 [4][5] - 山西省临县教师王祥如2012年成为特岗教师,将美术课堂搬到自然环境中,用艺术为乡村孩子展现更广阔的世界 [6][7] - 安徽省霍邱县教师张华健扎根乡村15年,曾通过家访使32名学生重返校园,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县城及省会的拓展活动 [8][9] - 湖北省竹溪县教师黄春立2012年成为特岗教师,13年间骑坏两辆摩托车,对500多名学生进行家访,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10][11] - 黑龙江省汤原县教师王昕欣2015年成为特岗教师,将AR技术融入英语课堂,其学生受其影响选择报考教师资格证回馈家乡 [12] - 青海省囊谦县教师王雪莲2006年作为国家首批特岗教师在海拔3700米学校任教,克服高原反应,一人承担两个年级9个班的英语教学 [13][14] - 云南省贡山县教师赵浩兰通过“特岗计划”招聘到独龙江乡中心学校,主动承担多门课程,并通过家访引导家长重视教育 [15][16] “特岗计划”的实施影响 - 特岗教师们通过个性化教学、改善办学条件、组织课外活动等方式,显著提升了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吸引力 [2][4][6][8][12][15] - 该计划为偏远地区补充了师资力量,并培养了新一代教育工作者,形成良性循环,如昔日学生也成为特岗教师 [11][12][16]
致敬教师!他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初心如炬 以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
央视网· 2025-09-11 09:49
特岗计划概况 -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 [1] - 计划实施20年来已为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3万多所农村学校补充教师约118万人 [1] 特岗教师代表事迹 - 任明杰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任教11年,克服艰苦条件自学教学和烹饪 [3][5] - 任明杰为学生积累14万张照片和1000多个视频,记录小学6年成长 [9] - 赵浩兰在云南怒江州独龙江乡中心学校任教,被学生视为“全能妈妈”并选择留下 [15] - 王祥如在山西临县白家坂小学进行美育,将海底世界“搬”进学校并完成校园墙绘 [17] - 顾亚在贵州六盘水海嘎小学带领学生玩摇滚,通过音乐提升孩子自信 [19] - 黄春立在湖北十堰竹溪县丰溪镇中心学校扎根13年,开展“床单排球”、“石头作画”等创新活动 [21] 资深教师贡献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87岁退休副校长吴澧旸坚持自制物理教具63年 [24][26] - 安徽和县98岁退休教师叶连平开设“留守未成年之家”,义务辅导过2000多名学生 [28][30] 师生情谊与教育传承 - 江苏如皋退休教师钱馥伦珍藏学生于1985年首个教师节赠送的日记本达40年 [32][34] - 教育被描述为温暖的双向奔赴,教师以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 [36][37]
海底世界“搬”进大山 摇滚乐唱进课堂 特岗教师守望乡村教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1 08:50
特岗教师的奉献精神与教育实践 - 特岗教师扎根一线潜心耕耘默默奉献展现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 [2] - 赵浩兰通过云南省特岗教师计划成为怒江州独龙江乡中心学校一名教师并选择留下任教 [3][6] - 黄春立自2012年毕业后在大山扎根13年坚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实践 [13] 多元化教学方法与学生全面发展 - 赵浩兰在寄宿制学校扮演老师父母厨师理发师等多种角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全能妈妈 [3] - 王祥如将海底世界搬进学校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墙绘和手工布置以美育让孩子见识广阔世界 [8] - 顾亚带领孩子们玩摇滚组乐队使孩子们通过学习音乐和乐器变得自信 [10][12] 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因地制宜 - 黄春立就地取材开展床单排球石头作画等活动并策划学校第一届运动会和文艺晚会 [13] - 黄春立结合山区实际开发整合德育工具十余项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全面发展 [13] - 学校组织啤酒瓶钓鱼比赛等巧妙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践 [13] 教育目标与师生关系 - 赵浩兰立志用青春带孩子们走出大山后回来建设家乡守护边疆 [5] - 顾亚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双向奔赴关系学生受其影响希望传递音乐快乐 [12][13] - 特岗教师致力于带领乡村孩子实现更多更大梦想成为全面发展的领路人 [6][13][14]
【人民日报】扎根乡村讲台 展现情怀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9-11 08:48
特岗计划实施成效 - 特岗计划已实施20年,广大特岗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贡献[1] 教师个人事迹与教学成果 - 河南省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教师任明杰自2014年担任特岗教师,完成280多万字从教日记,所在教学点生源从80余人增至140余人[2][3] - 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湾镇海嘎小学教师顾亚自2016年任教,通过音乐教育组建13支学生乐队,学校从最初1名教师、14名学生发展为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教育特色校[4][5] - 山西省临县白家坂寄宿制小学教师王祥如2012年成为特岗教师,将美术教学与自然景观结合,提出"建一所有色彩的学校"的教育理念[6][7] - 安徽省霍邱县长集镇中心小学教师张华健扎根乡村15年,通过改善办学条件使面临关停的学校恢复活力,曾带领32名学生重返校园[8][9] - 湖北省竹溪县丰溪镇中心学校教师黄春立2012年任教,13年间骑坏两辆摩托车,对500多名学生开展家访,建立完善的家校沟通机制[10][11] - 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镇中学教师王昕欣2015年成为特岗教师,将AR技术融入英语教学,培养的学生中有选择师范专业并计划返乡任教[12][13] - 青海省囊谦县第一完全小学教师王雪莲2006年作为首批特岗教师在海拔3700米地区任教,承担两个年级9个班英语教学,创新"小草拼单词"教学法[14][15] -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中心学校教师赵浩兰通过特岗计划入职,在仅有10名学生的教学点开设多门课程,坚持雨季家访促进教育理念传播[16][17] 乡村教育发展态势 - 特岗教师通过个性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互动,有效提升乡村学校吸引力,多所学校实现生源规模扩大[2][8][17] - 音乐、美术、英语等特色课程开发成效显著,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部分学生通过艺术展演、科技活动走出山区参与交流[4][6][12]
扎根乡村讲台 展现情怀担当(回信背后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9-11 06:13
特岗计划实施成效 - 特岗计划已实施20年,广大特岗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作出贡献[3] 教师个人事迹与教学成果 - 河南省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教师任明杰完成280多万字从教日记,其所在教学点从面临合并发展为乡村完全小学,生源从80余人增至140余人[4] - 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湾镇海嘎小学教师顾亚组建13支学生乐队,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学生从内向转为自信,学校从仅1名老师、14名学生发展为举办大型音乐会的机构[5][6] - 山西省临县白家坂寄宿制小学教师王祥如将美术教学与自然课堂结合,致力于用色彩丰富乡村学生的学习体验[7][8] - 安徽省霍邱县长集镇中心小学校长张华健通过改善设施和拓展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参加航天日活动)提升教育质量,使32名学生重返校园[9][10] - 湖北省竹溪县丰溪镇中心学校教师黄春立13年骑坏两辆摩托,对500多名学生开展家访,建立家校沟通机制[11][12] - 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镇中学教师王昕欣将AR技术融入英语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出后继教育工作者[13][14] - 青海省囊谦县第一完全小学教师王雪莲在海拔3700米地区承担两个年级9个班的英语教学,创新“小草拼单词”等方法克服学生基础薄弱问题[15][16] -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中心学校教师赵浩兰在仅有10名学生的班级开设多门课程,通过家访和实践活动(如种植、劳动课)促进独龙江乡教育发展[17][18] 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与资源发展 - 特岗教师通过个人努力改善学校硬件条件,例如粉刷墙面、改造食堂、更新教学设备等,直接提升办学能力[4][9][10]
为了更高质量的乡村教育
人民日报· 2025-09-07 09:13
特岗计划实施成效 - 特岗计划实施20年累计为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1000余个县、3万余所农村学校补充教师约118万人 [10] - 全国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共181.77万人 [11] - 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2024年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 [16]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 乡村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6.23% [13] - 音体美、科学等紧缺薄弱学科专任教师得到大量补充 [13] - 通过"优师计划"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及边境县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 [18] 教师培训体系 - "国培计划"2010年启动至今培训人次超2259万 [13]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累计参训人次超过9000万 [13] -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累计选派支教教师23万余名 [19] 教师待遇保障 -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约130万人 人均月补助金额约400元 [16] -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281亿元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约63.7万套 [16] - 贵州实行教师凭资格证免全省国有A级景区门票政策 [15] 人才培养计划 -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17万余人 [19] - 28个省份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 每年培养4万余人 [19] - "银龄讲学计划"累计招募2.7万名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讲学 [19] 教育质量提升 - 宁夏良田中学将人工智能列入课表 [12] - 黑龙江安达市学校组建"村里的孩儿"音乐兴趣班 [13] - 教师从单纯知识传授转向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