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

搜索文档
阿勒泰,种未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7-09 10:49
抽枝:于贫瘠间扎根 记住80个哈萨克族名字的过程,就像谈海玉学习藏医典籍的日日夜夜。"老师,我的名字是阿依江·托合 塔尔别克,意思是月光下的勇士!"为了记住这些诗意的哈萨克族名字,我创造了"名字故事本",请每 个孩子讲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渐渐地,语文课变成了文化交融的现场:我们比较"雪"在汉语古诗和哈萨 克族民谚中的不同意象,用舞蹈动作演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就像谈医生学会用藏语问诊一样, 教育的种子总要适应当地的土壤才能生根。 展叶:用知识去滋养 正式授课后,孩子们踊跃的提问让教案本写满了意外收获。我们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就像谈医 生带学徒观察高原病理特征。每当孩子们用混合着汉语和哈萨克语的欢呼喊出"懂了",就是一颗名 为"未来"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声音。最难忘那堂《少年中国说》朗读课,当孩子们完整背诵全文时,窗外 读完谈海玉19年坚守那曲的事迹,我内心满是震撼与感动。这位早我21年参加西部计划的前辈,用19年 光阴诠释了何为"种未来"。她不仅治愈病患,更培养出藏族医护人员,让医疗之树在雪域高原开枝散 叶。 2024年,我大学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怀揣着对远方的憧憬与奉献的热忱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恰 ...
广西百色市东凌镇那王小学教师黄永勇、黄秀碧夫妇——讲台捧书卷 灶台做羹汤(追梦路上)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58
尽管教师只有两人,那王小学的教学进度却有条不紊,从未落下。一年级上课时,二年级自习;二年级 上课时,一年级自习,两人再轮流给三年级的孩子们上课。除了常规的语文、数学、英语外,学校还开 设了图画、音乐、体育、劳动、安全等课程,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 "先比较'元',再比较'角'。所以,这两个数究竟哪个大?"站在那王小学一年级的讲台前,教师黄永勇 讲完一个知识点,向孩子们提问。 "4元3角大于3元4角!"讲台下,5个孩子大声回答。 那王小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的偏远乡镇——东凌镇,距离县城70多公里。这里仅有两名 教师,3个年级,13个学生。黄永勇和妻子黄秀碧除了给孩子们上课,还要负责他们的一日三餐、寄宿 管理。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夫妻俩一心扑在学生们身上。 这些年,黄永勇和黄秀碧先后荣获百色市优秀教师、德保县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并在2021年 荣登"中国好人榜"。在他们的培养下,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向社会,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10多 年前,阿梅(化名)曾是让黄秀碧头疼的学生,如今已经成为一名护士。"黄老师当时跟我说,一定要 好好学习才能走出大山。我后来一直记得这句话,现在也常教育弟弟妹妹 ...
省科协驻村第一书记:三措并举赋能乡村教育 助力黄河滩娃成长
齐鲁晚报· 2025-06-23 17:28
科技教育活动 - 省科协派驻第一书记围绕"科技筑梦、教育赋能"主题开展三场特色活动,为黄河滩区儿童提供科学教育体验[1] - 5月29日举办科学精神宣讲课,面向42名五年级学生讲解"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起源,播放2025年专题视频,并讲述郭永怀事迹诠释科学家精神[3] - 6月1日组织140名黄河滩区学生参观山东省科技馆,通过500余件史料、互动展品及舞台剧《爱如潮水》体验科技魅力,观看巨幕电影《北极》和4D电影《冰雪大作战》[5] 城乡教育共建 - 6月17日促成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与翠屏家园小学签订《共建协议书》,通过教师交流和学生实践实现资源共享[7] - 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3名教师为130余名学生讲授语文、数学、英语示范课,80余名教研员及教师代表参与听课研讨[7] - 建立"示范引领+乡镇辐射"模式,推动教师互派、学生跨校研学等长效合作机制[7] 活动成效与规划 - 形成"精神引领—实践体验—长效赋能"的完整教育链条,实现科学精神浸润、科技兴趣激发、教育资源下沉的路径[7] - 计划持续推动科普进校园和城乡教育结对共建常态化,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支撑[7]
北京房山三所乡村小学建立共同体 给孩子提供“家门口好的教育”
中国青年报· 2025-06-22 14:55
教育创新实践 - 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镇中心小学举办"龙湖市集",通过模拟商业场景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市集包含手工编织、非遗柳编、面塑花馍等30多门课程成果,并使用校园币进行交易,最高摊位收入达620校园币 [1][3][5] - 活动联合房山区葫芦垡中心小学和琉璃河镇窑上中心小学共同参与,形成三校资源共享的乡村小学探索共同体 [1][7] - 课程设计打破学科壁垒,涵盖环保方案设计、艺术与科学结合等8节跨学科实践课,例如通过儿歌游戏教授防溺水知识 [3][5] 教学模式转型 - 青龙湖中心小学采用项目式和主题式课程,将课堂搬进真实场域,例如市集活动促进知识迁移应用,激发学生高阶思维 [5] - 教研员尹春彦指出该模式实现"五育并举",通过真实场景任务反哺课堂教学,形成"原色育人、生态发展"的新范式 [5] 乡村教育协同发展 - 三校校长基于农村教育经验自发组建共同体,旨在利用乡土优势弥补资源短板,为农村儿童提供"家门口好的教育" [7] - 房山区教委提出未来城乡小学"手拉手"活动需转向双向资源互补,重新挖掘乡村教育价值以服务乡村振兴 [9]
汇聚公益微光 “大手牵小手”体育器材爱心捐赠活动走进随官屯
齐鲁晚报· 2025-06-20 17:26
活动概述 - 山东省扬善仁体彩慈善基金会与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菏泽分中心联合开展"大手牵小手"体育器材捐赠活动,活动在随官屯镇实验小学举行 [1] - 活动由省检察院派驻随官屯镇第一书记牵线促成,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专职副书记李春光等领导及基金会代表出席 [1] - 活动旨在通过体育器材传递爱心,助力乡村教育 [1] 活动意义 - 李春光书记充分肯定捐助活动意义,表达对孩子们成长的期许 [4] - 曾磊书记代表镇党委、政府感谢基金会及各方支持,并提及全镇教育现状与未来规划 [4] - 菏泽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王奉勇强调捐赠对乡村学校体育事业的推动作用 [4] 捐赠详情 - 基金会郭剑平理事长和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朱华品主任将价值6万元的体育器材捐赠给随官屯镇初级中学和实验小学 [6] - 捐赠仪式包括交接捐赠牌和学校回赠荣誉牌 [6] - 领导们向孩子们赠送篮球、跳绳、羽毛球拍等体育器材 [6] 后续行动 - 领导们实地参观校园体育设施建设,与师生交流锻炼情况,了解后续需求 [6] - 活动架起社会公益与乡村教育的桥梁 [8] - 随官屯镇政府将持续优化教育资源,推动"健康校园"建设,与社会各界携手为孩子们成长助力 [8]
遇见你丨独守教学点15年 她说是热爱与感情让她选择留下
央视网· 2025-06-08 06:10
乡村教育现状 - 湖南常德石门县添坪教学点是全县师生人数最少的乡村教学点,仅有1名老师和6名学生,地处湘西北山区,到县城车程近三小时 [1] - 教学点采用复式教学模式,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混合上课,教师需同时兼顾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2] - 该教学点学生数量从1997年的100多人(1-6年级)持续下降至2023年仅剩6人,反映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生源流失现象 [2] 教师工作模式 - 教师覃美玲身兼校长、教师、保育员多职,需负责教学、生活照料(如吹干尿湿衣物、哄睡幼儿)、备课等全流程工作 [2][4][6] - 每日工作时长覆盖全天,放学后独自留校备课,周中住校,采用定制轮椅辅助教学以应对骨性关节炎 [3][5][6] - 教学方法通过自学优秀课例、调整教案适应不同届学生,28年间形成个性化教学体系 [6][9] 教育成果与社会影响 - 覃美玲28年教学生涯中培养出多名大学生,其2005届8名学生中5人考入大学,部分学生返乡成为教师形成人才回流 [10][11][12] - 教学点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陪伴产生深远影响,学生成年后仍保持联系并认可其性格塑造作用 [13] - 家长通过轮流送餐等方式反哺教师,形成社区互助教育生态 [13] 教育资源配置 - 乡村教学点面临师资短缺问题,添坪教学点曾5年无新教师调入,生活物资需人力运输 [8][9] - 2023年该教学点因生源不足关闭,师生集体转入乡完小,新校具备更优硬件、师资及交通条件 [14]
安踏公益暖侗乡!广西三江多所小学获赠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装备包
南方农村报· 2025-06-07 02:03
安踏公益暖侗 乡!广西三江多 所小学获赠安踏 茁壮成长公益计 划装备包_南方 +_南方plus 6月5日,粤桂协 作——安踏茁壮 成长公益计划装 备包捐赠仪式在 三江侗族自治县 同乐乡八吉小学 和良口乡布糯小 学举行。在吴川 驻三江粤桂协作 工作组的积极推 动下,筹集了爱 心企业安踏集团 吴川驻三江粤桂 协作工作组始终 将改善乡村教育 条件作为重点任 务,通过深入调 研发现,同乐 乡、良口乡部分 学校体育教学装 备匮乏,师生运 动需求迫切。为 此,工作组主动 对接安踏集团, 依托安踏茁壮成 长公益计划的平 台优势,促成了 此次专项捐赠。 吴川到三江挂职 的县委常委、副 县长吴玉珊表 示,希望通过粤 桂协作的机制优 势,吸引更多的 爱心企业帮助支 持三江的乡村教 育发展,此次捐 赠不仅是物资帮 扶,更是对三江 青少年体育素养 教育的系统性支 持。 此次捐赠覆盖同 乐乡八吉小学、 高洋小学、同乐 中心小学以及良 口乡布糯小学、 捐赠的价值 26.665万元的 220人份的运动 服和运动鞋,为 山区孩子们送上 了一份充满关爱 的"成长礼包" 。 粤桂协作——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装备包捐赠仪式。 局。 布沟小学。其 ...
暨南大学智库深调研助力粤黔协作教育振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6-01 19:48
教育帮扶资金投入 - 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平塘县累计投入教育帮扶资金6923.5万元 [3] - 其中1213万元用于援建平塘县第三中学项目建设,包括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 [3] - 帮扶资金显著改善办学条件,智能教学平台广泛应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 教学成果 - 平塘县第三中学现有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03人,其中寄宿学生2538人 [3] - 该校中考成绩在黔南州名列前茅,2024年中考均分在市属初中中排名第一 [3] - 学校多次获得平塘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3] 心理健康教育 - 平塘三中建立专业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师资和先进心理测评系统 [5] - 实施"三个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法,包括"三个聚焦"、"三个联动"、"三个提升" [5] - 工作法有效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保障健康成长 [6] 师资队伍建设 - 白云区通过"组团式"帮扶、"一对一"结对、人员互派等形式支持平塘师资提升 [7] - 2019年以来选派41名教师赴平塘"驻点"支教 [7] - 结对学校年均开展实质性帮扶活动4次以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高 [7] 调研与后续支持 - 暨南大学湾区国际智慧应急与安全发展研究院调研帮扶成效,重点关注教学设备升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 [8] - 研究院将研究制定深化帮扶方案,探索创新帮扶路径,助力平塘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8]
晒晒咱农家娃的奖状墙(点赞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前不久,柴俊皓新获得了一张"进步之星"奖状,他贴在姐姐的英语试卷、弟弟的美术比赛证书旁,迫不 及待地想让父母看看。 柴俊皓家是监测户,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是一家人的希望。"娃娃努力,也是为我们增底气。"柴俊皓的 爸爸看在眼里。 在奖状墙上,看到乡村教育的更多可能—— 聂可涵(左)和爷爷奶奶在家吃饭。 刘存文摄(人民视觉) 在不少农村家庭,奖状是重要的"家装"。一面面奖状墙,记录孩子的成长,装点家庭的梦想,也描摹出 乡村教育的发展。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江西省万年县村里人家的墙上,又添了几张新奖状,每张都是一个成长的故 事。 在奖状墙上,看到家庭的底气—— 垱下新屋村,"奖状搬新家咯!"12岁的柴俊皓踮起脚,把一张张奖状贴上墙。水泥墙上胶带粘不牢,容 易卷边,柴俊皓用手反复按压,想贴得更牢些。 柴俊皓一家搬入新家。家里最亮眼的"装修",就是姐弟三人在学校获得的80多张奖状。 小学六年级的柴俊皓,特别钟爱墙上那些数学奖状。每天写完作业,柴俊皓就会坐在家里的旧课桌前, 钻研比较难的数学题。桌上堆满了解题的草稿纸,铅笔头磨得只剩3厘米。 射林村的张丝甜从小喜爱运动,她家的墙上,体育奖状贴得高高的。有一张学校运动会的 ...
贵州大山里的乡土课
中国青年报· 2025-05-21 10:33
乡村教育创新模式 - 田字格公益在贵州建立3所实验学校,开发特色乡土课程体系,包含1门基础课+5门特色课[2][3] - 乡土教育核心理念为"立足乡土 敬爱自然 回归人本 走向未来",旨在培养乡村孩子的生存力、生长力和文化认同力[3][4] - 课程设计融合语文、数学、手工等学科,如80分钟"包汤圆"课程涵盖民俗文化、数学计算等实践内容[7][8] 特色课程实施 - 公共议事课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案,通过"学生法庭"解决纠纷,培养规则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4][5] - 体验式教学取材于生活环境(家人/房屋/动植物),采用探究式学习强化乡土联结[8] - 课程效果显著,26年教龄教师反馈学生通过实践更好掌握数学关系,提升合作能力[8] 乡村教育发展背景 - 城镇化与"撤点并校"政策导致农村生源减少,城乡教育差距扩大,需探索新路径[3][4] - 教育目标从"掐尖选优"转向基础教育,强调培养"有根"人才而非单纯输出劳动力[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