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

搜索文档
新闻战士何云: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何云生平事迹 - 何云1905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朱巷乡,1933年在上海组织抗议日寇进攻华北的群众大游行被捕,1937年恢复自由后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2] - 1939年元旦被任命为《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提出该报三大任务:鼓励全国团结抗战、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团结华北文化战士 [2] - 1941年兼任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 [2] - 在"百团大战"期间随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奔赴前线主持战地新闻采访工作,快速传播战况鼓舞民众 [3] 何云牺牲经过 - 1942年5月日军调集3万兵力对太行根据地展开"铁壁合围",何云带领200多名报社人员转移 [4] - 5月28日在大羊角村附近被敌人发现,身负重伤仍让医护人员先抢救其他同志,最终牺牲 [4] - 刘伯承将军痛惜称"一武(左权)一文(何云),两员大将,为国捐躯" [4] 历史影响与纪念 -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镌刻陆定一题词纪念何云等40余位牺牲烈士 [2] -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每天接待上百名来自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学生参观 [4] - 何云的故事让参观者深受感动,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和中华儿女的家国大义 [4]
感悟抗战精神 汇聚爱国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5 07:5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总结。新闻主要报道了市政协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情况,以及委员们的参观感受和体会。
首都机场集团党委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重要贺信精神
中国民航网· 2025-07-14 12:58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公司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重要贺信精神 [1] - 要求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在破解困局、开创新局中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1] - 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抗战精神学习 感受抗战岁月的艰辛与英雄们的不朽精神 [1] 持续抓好学习教育工作 -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工作调度 抓紧抓实集中整治 确保整改实效 [2] - 要落实开门搞整治 通过多种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领导班子整改整治情况 [2] - 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回头看" 从多个方面逐项梳理盘点 形成专门报告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 - 各相关单位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推动优秀科技成果在全集团推广应用 提升自主产品应用比率 [2] - 充分挖掘数据资源价值 开展数据确权、资产入表及挂牌登记等工作 推动数据产业化 [2] - 优化研发体系建设 完善科技型企业+成员单位科技攻关组织实施机制 增强智慧机场建设能级 [2] - 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推进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 [2] - 确保到年底实现绿色机场建设水平达到行业领先的总目标 [2] 青年工作与人才培养 - 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管青年工作原则 激发青年组织体系活力 [3] - 关心关注青年事业 帮助青年排忧解难 支持青年成长发展 [3] - 各级团组织要搭建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平台 引导青年职工从岗位建功干起 把个人奋斗融入集团发展 [3] 暑运安全保障 - 各成员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盯紧复杂天气做好风险防范 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3] - 保持清醒头脑 做好安全运行和旅客服务保障工作 [3]
奔腾的旋律奏响 让人热血沸腾 上海夏季音乐节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传递和平之声
解放日报· 2025-07-14 10:01
音乐会概况 - 上海交响乐团和回声节日合唱团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音乐会 [1] - 音乐会由指挥家余隆执棒,作曲家邹野汇编世界经典反战旋律 [1] - 音乐会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五地广播直播 [1] - 这是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的闭幕音乐会 [1] 演出曲目 - 开篇为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该作品是二战中最广为流传的交响作品之一 [1] - 演出曲目包括《歌唱第聂伯河》《啊,朋友再见》《长城谣》等经典反战旋律 [1] - 《歌唱第聂伯河》是苏联二战时期的代表歌曲之一,广泛流传于战时与战后的东欧 [1] - 演出还包括《阵亡者的挽歌》《博吉上校进行曲》《雪绒花—翻越每座山丘》等电影配乐片段 [1] 中国抗战音乐 - 间奏曲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主题改编 [2] - 《长城谣》《毕业歌》《救国军歌》《延安颂》等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家爱国热情的真实写照 [2] -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上海,从抗战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 邹野在《义勇军进行曲》前创作了一段交响合唱,音乐如同四面八方的风不断聚拢 [2] 音乐会意义 - 音乐会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1] - 余隆表示希望通过音乐和电波连接时空,回望历史,放眼未来,让和平薪火代代相传 [2] - 全场千余名观众齐声高唱国歌,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2]
擦亮这些名字承载的荣光(深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7-13 06:10
红色教育实践 - 河北涞源县王二小希望小学通过雕塑、展室和抗战实物展示开展红色教育,展品包括补丁粗布衣、老式步枪等[2][3][4] - 学校将王二小事迹融入实践基地建设,学生通过参观展室和武器展区近距离接触历史[3][4] - 学生参观后自发向王二小雕像献花,表达对英雄的崇敬[4] 英雄中队活动 - 江苏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雨来中队通过绘画、书法、写作等方式为雨来"画像",深化英雄形象认知[5][6] - 中队开展队徽设计、课本剧演绎、红色故事漂流等活动,学生参与度显著提升[5][6] - 学校利用本地抗日纪念碑等资源,组织学生探访先烈场馆、采访优秀党员[6][7] 班级文化塑造 - 四川兴文县红军岩红军小学海娃班通过任务卡形式将海娃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如卫生值日、学习互助[8][9] - 班级设立"一日儿童团团长"制度,记录学习海娃精神的好人好事,形成班级公约[9] - 学校通过班牌、班徽设计及《海娃巧送鸡毛信》短剧编排强化红色文化传承[8][9][10] 红色资源整合 - 三所学校均以抗战小英雄命名班级或中队,如王二小希望小学、雨来中队、海娃班[2][5][8] - 教育内容涵盖实物展示、故事宣讲、任务实践等多种形式,覆盖小学至初中阶段[4][6][9] - 学校结合本地红色遗址(如红军岩、江抗东进纪念碑)开展实地教育[6][8]
讲好《台湾义勇队档案》文献遗产故事(微言)
人民日报· 2025-07-13 06:10
历史档案入选 - 《台湾义勇队档案》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包含625件原始文献 时间跨度为1937年至1946年 [1] - 档案内容涵盖训令指令 呈批函电 统计图表 历史老照片及报刊资料 记录台湾义勇队从筹组到返回台湾的全过程 [1] - 文献真实反映台湾义勇队以"保卫祖国 收复台湾"为宗旨的抗战活动 [1] 两岸共同记忆 - 档案包含李友邦商讨联合抗日的亲笔信函及台湾少年团赴浙参战的姓名清册 体现两岸同胞同仇敌忾的历史 [1] - 史料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1] - 2025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 档案入选具有特殊纪念意义 [2] 文化传承意义 - 两岸需共同讲好《台湾义勇队档案》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2] - 档案彰显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与英勇气概 [1] - 文献遗产有助于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推动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 [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新闻战士何云: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新华社· 2025-07-12 00:20
新闻烈士何云生平事迹 - 何云1905年出生于浙江上虞 1933年因组织抗日游行被国民党逮捕 经历4年监狱生涯后于1937年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1] - 1939年担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 提出三大办报任务:坚持敌后抗战 巩固华北根据地 团结文化战士开展敌后斗争 [1] - 1941年兼任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 在"百团大战"期间主持战地新闻工作 实现稿件即审即刻的快速传播模式 [1][2] 壮烈牺牲过程 - 1942年5月日军3万兵力围攻太行根据地 何云带领200多名报社人员转移 决定化整为零突围 [2] - 5月28日在大羊角村附近被日军包围 中弹负伤后拒绝优先救治 留下"先救其他同志"的遗言 [3] - 牺牲时年仅37岁 刘伯承将军评价其与左权将军为"一武一文两员大将" [3] 精神传承与纪念 -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设立新闻烈士展厅 日均接待上百名研学学生 [3] - 讲解员指出参观者常被何云"抗战必胜信念"和舍生取义精神感动落泪 [3] - 其事迹被评价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职业坚守"与"民族危亡时的家国大义"典范 [3] 历史背景数据 - 1942年日军扫荡动用3万兵力实施"铁壁合围"战术 [2] - 华北新华日报社在事件中牺牲40余位新闻工作者 [1] - 何云团队在"百团大战"期间建立前线采编印一体化战地新闻机制 [2]
走进抗战历史“现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
新华网· 2025-07-10 19:45
展览概况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经过近一年改扩建后于7月8日恢复开放 [1] - 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1] - 展厅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 [1] - 展览中三分之一文物史料系首次公开 [1] 展览内容 - 通过5098张照片组成的巨型照片墙展现5098天抗战历史 [5] - 展出赵一曼被捕到就义的详细档案及家书原件 [2] - 包含杨靖宇给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师的信函等珍贵文物 [1] -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使用过的马克沁重机枪等实物展品 [7] 展览技术 - 运用全息影像透明展屏AI交互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场景 [5] - 实景还原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经典历史场景 [5] - 数字地道剖面图配合互动按钮展示地道战战术细节 [5] 观众反馈 - 赵一曼家书内容引发参观者强烈情感共鸣 [2] - 新技术应用使历史呈现更鲜活获得家长好评 [5] - 馆长表示展览通过立体化手段让观众走进历史现场 [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喜峰口战役:大刀队的热血传奇
新华社· 2025-07-10 15:02
历史背景 - 喜峰口位于唐山迁西县和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交界处 是东北联通华北的咽喉要道 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修筑长城并建喜峰口关城 [2] - 1933年1月 日军侵占山海关 进犯长城沿线 长城抗战由此爆发 [3] 战役经过 - 1933年3月9日 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一部在赵登禹 何基沣等指挥下 夜袭喜峰口日军 夺回阵地 [3] - 3月12日凌晨 夜袭队分两路向蔡家峪 小喜峰口等处日军发起进攻 手持大刀奋勇冲杀 摧毁敌军前线指挥所 缴获作战地图等重要资料 [3] - 赵登禹亲选500名精壮士兵组成大刀敢死队 为争夺制高点攀登绝壁偷袭敌阵 500名壮士仅二三十人生还 [3] 战术特点 - 喜峰口主要由峡谷地带构成 易守难攻 日军对地理位置不熟悉 29军利用夜战 近战 奔袭战的优势绕攻敌人 [4] 文化影响 - 1937年 音乐家麦新以大刀队事迹为原型谱写《大刀进行曲》 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号角 [4] - 喜峰雄关大刀园年均接待参观者30万人次 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展览升级与文物扩充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闭馆改造9个多月后重新开放,展厅面积从6700平方米增至1.22万平方米[3] - 新增文物、档案1000余件(套),包括1936年伪满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报告和方大曾的《卢沟桥战记》等首次亮相的珍贵文物[3] - 通过向中国国家博物馆等50余家机构借展、组织调研团队征集、社会捐赠和国际交流等方式扩充展品[3] 技术应用与互动体验 - 运用OLED交互透明屏、CAVE五面屏和裸眼3D等技术增强互动性,如触屏展示傅常灯柜家书和电子大屏演示地道战结构[4] - AI修复抗日英雄彩色照片,观众可通过触摸屏幕献花互动[5] - 全程讲解时间从60分钟延长至90分钟,新增卢沟桥事变牺牲烈士沈忠明的革命烈士证书等首次展出的文物讲解内容[4] 展览主题与历史呈现 - 主题展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贯通呈现14年抗战历史,突出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3] - 东北抗联展区通过场景还原(白雪、白桦、青松)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抗战前线氛围[4] - 纪念馆前8级和14级台阶象征全民族抗战8年和14年抗战的漫长历程[6] 国际视角与教育意义 - 展出的日本友人小泽龙一捐赠的"九一八"事变写真集和东京审判旁听券等文物体现国际支持[7] - 学生通过互动相机装置与南京大屠杀保护者约翰·拉贝合影,增强对历史和国际援助的直观认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