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制度完善→设施升级→系统修复,结硕果!多维度绘就海洋生态保护美丽画卷
央视网· 2025-06-08 16:08
海洋生态保护与监测 - 2025年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 2024年自然资源部在14条近海断面、1621个监测站位开展生态趋势性监测,并对136个典型生态系统和350个海岛进行调查监测 [3] - 2024年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约400千米,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 [5] 红树林与珊瑚礁保护 -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种植红树林1950亩 [10] -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000亩,正在扩大种植 [12] - 海南计划2025年新增红树林2000公顷,73%红树林已纳入保护地范围 [13] - 福建东山海域首次实施珊瑚礁系统性修复工程,采用"人工繁育+移植"技术 [15]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 山东长岛斑海豹数量达50多只,当地建设4公顷海藻床和7公顷海藻场改善栖息地 [21][24] - 福建漳州中国鲎人工繁育基地实现鲎苗超30万尾,2025年将分批放流10万尾 [27][29] 海洋能开发利用 - 中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包括潮汐能、波浪能等 [30] -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推进"潮汐机组运行自决策系统",实现全计算机控制 [32][34] - LHD兆瓦级潮流能发电站连续并网运行超8年,采用"平台式+模块化"技术路径 [36][39] - 浙江推进百兆瓦发电机组项目,推动潮流能规模化、产业化 [41]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 - 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从2017年1377亿元增长至2024年2580 9亿元,年均增长9 4% [42]
全景式展现中国海洋发展图景 《向海而行》今日开播
央视新闻· 2025-06-08 15:41
节目概况 - 系列节目《向海而行》将于6月8日—12日在CCTV-1播出 央视频 央视网同步上线 [1] - 节目围绕"资源宝库""逐梦深蓝""耕海牧渔""碧海银滩""蓝色脉动"五大主题展开 [4] - 通过20余个鲜活故事串联中国海洋发展实践 [6] 内容亮点 - 展现南海"深海一号"能源站 "蛟龙"号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科技成就 [6] - 记录福建澳角村产业转型 厦门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等生态实践 [6] - 呈现辽宁大连LNG船技术突破 全球开源海洋环境预报模型等国际合作 [6] - 包含"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 可燃冰试采等硬核科技突破 [8] - 展示海南三沙生态修复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等民生案例 [8] 制作特色 - 深入码头 实验室 养殖工船等一线场景采访科研人员 渔民等群体 [8] - 运用航拍延时 数据可视化 动画演示等技术手段 [11] - 通过"雪龙2"号 "梦想"号等"国之重器"镜头展现科技发展 [11][14]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5] -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多个产业跻身全球前列 [15]
世界海洋日丨记者探访:经略海洋 有哪些创新性“打开方式”?
央广网· 2025-06-08 13:52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十万亿元,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增强[1] - 海南省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速达10.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4.1%,位居全国前列[12] - 海南省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重点培育海上风电、深海油气矿产资源开发、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12] 盐碱地农业创新 - 海口市在含盐量1%-2%的重度盐碱地规模化种植盐角草(海虫草),该作物可耐受6.5%盐度并实现全海水灌溉[1][2] - 海虫草每亩种植端总收入约5万元,具有有机蔬菜、药用价值,形成"鱼草共生"生态模式[2] - 该模式实现"三不争":不争淡水、不争农田、不争粮地,同时促进近岸生态修复[2] 海洋工程材料突破 - 热带海洋工程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长寿命材料,解决深远海装备腐蚀问题(三亚钢材腐蚀速度达青岛3-4倍)[6] - 实验室聚焦特种视窗玻璃、岛礁材料等基础研究,填补全球热带海洋工程材料专项研究空白[6] - 全球每年因材料腐蚀损失达数千亿美元,该实验室成果将支撑深海装备寿命延长需求[6] 红树林生态经济 -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全国最大,鸟类种类从185种增至230种,发现白边侧足海天牛等指示物种[8][9] - 保护区实行分区管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通过生态旅游和科普活动平衡保护与发展[9] - 历史养殖污染区域通过生态修复实现环境改善,形成生物多样性提升的良性循环[8] 海洋新兴产业布局 - 海南省推动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增加值跨越式增长[12] - 加快构建深海全空间无人智能体系,提升现代海洋服务业能级[12] - 海洋经济成为海南自贸港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再造"海上海南"[12]
海洋生态保护向“智”向“新” 耕牧“蓝色粮仓”奏响向海图强海洋牧歌
央视网· 2025-06-08 13:49
海洋生态修复 - 江苏南通投放20个3D打印牡蛎礁修复生态礁体 采用超快硬固废基材料技术模拟天然牡蛎礁的多孔结构 [8] - 福建厦门修复1.5公里观音山沙滩 构建"耳朵"型角状结构抵御台风 预计2025年底完成23.26公顷沙滩修复 [11][13] - 广西北海开展红树林保护志愿活动 红树林可消减风暴潮灾害 保护沿海社区基础设施 [17][19] - 海南三沙实施珊瑚礁人工生态修复工程 建立保护区并减少人类活动影响 [20][21] 海洋经济发展 - 一季度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增速高于GDP 0.3个百分点 [24] - 一季度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4.5% 山东省荣成年产鲍鱼占全国10%以上 采用"南北对调"季节性养殖模式 [26] - 广西防城港建成西南最大冷链物流园区 开拓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场 金鲳鱼产量全国第二 [28] - 海南陵水建成国内首个黄鳍金枪鱼养殖示范基地 实现远洋鱼类规模化养殖 [34] 创新养殖技术 - 山东荣成实施藻贝参生态立体养殖 提高海域利用效率 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26] - 广西创新金鲳鱼"陆海接力"培育模式 通过两次搬迁提升种苗供应链质效 [28]
“一起守护好这片海”——天津渤海湾畔生态“蜕变记”
新华网· 2025-06-06 16:07
沿着岸段行走来到"天津最后的渔村"大神堂村,74岁的村民姜茂树对这片海域的生态变迁同样感触深 切。"老人常说以前出海捕鱼'一网两船',后来渔获越来越少,好在国家完善休渔制度,保护海洋环 境,海边垃圾少多了,渔业资源也得到了保护。"姜茂树说。 清晨,阳光洒向天津渤海湾寨上街岸段,海面波光粼粼。几只遗鸥或低空翱翔,或悠闲栖息。蔡家堡村 渔民刘翠波驻足拍照,镜头里白鹭正低头啄食,与海天金辉相映成趣。 "以前的生态哪像现在这么美啊!"60岁的刘翠波一边按快门一边感慨。寨上街岸段位于渤海湾天津岸线 最北部,过去街里不少村子依海而生,却因过度捕捞致这片海域一度"无鱼汛""无蟹汛",废弃物乱堆、 污水乱排,近岸水质堪忧。 自小在渔村里长大的刘翠波,十几岁便跟着父亲出海捕捞,见证了渤海湾畔生态变化。 "生态最差的时候,滩涂上死鱼堆成山,赤潮频发。"他对过去生态恶劣的场景记忆犹新。"如今,环境 好了,鱼蟹种类和数量也回升了!" 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行伏季休渔、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打击非法捕捞等举措,海洋生态逐步向 好。"渤海自净能力差,受陆源污染影响大。"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高翔说,2018年渤 海综合治理攻坚 ...
与城共美 海好有你丨2025国贸地产「海洋月」澎湃启航
搜狐网· 2025-06-01 15:44
公司活动与公益 - 国贸地产举办「海洋月」活动,包含创意手工编织、非遗漆扇体验、趣味观赏罐罐鱼等多样化内容,吸引大量参与者 [1] - 公司通过「海洋月」联动全国10座城市落地40+场活动,包括Hi邻居游园会、贸贸海令营、AI绘画大赛等多样化形式 [8] - 活动累计举办超150场海洋主题活动,线下参与人群近5万,总曝光量达1.27亿+ [5] - 公司发布AI公益主题曲《海好有你》,播放量超600万,并在7城落地音乐打卡装置 [5] - 公司推出「山海逐梦计划」,为宁夏孩子提供海洋文化课程,并举办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传播海洋生活美学 [4] 品牌战略与产品 - 国贸地产自2022年提出「海洋生活美学」品牌主张,将海洋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与社区场景 [12] - 公司开发福州国贸天琴湾、厦门国贸海屿原、成都国贸臻原等标杆项目,实现海洋生活美学的全域落地 [12] - 公司实施「归核化」战略,六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构建「开发+运营+服务」生态圈 [15] 社会责任与影响力 - 公司2023年发布「海好有你」公益品牌,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播 [4] - 通过「海洋月」活动在全国8城落地海洋主题打卡装置,并上线互动小游戏扩大影响力 [8] - 公司38年来持续深耕海洋公益事业,关注海洋空间生态,践行国企社会责任 [1][4]
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开幕 超1.2万款水产品亮相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6 16:30
展会概况 - 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于5月1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为期3天[1] - 展会汇聚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产资源,超1.2万款水产品集中亮相[1] - 吸引中水渔业、联成渔业等13家远洋企业参展[1] 展品亮点 - 800斤蓝鳍金枪鱼成为焦点,3天内举办超10场开鱼秀[1] - 俄罗斯、法国、意大利、阿根廷等国的顶级水产品与"圳品"认证产品同台竞技[1] - 茂名罗非鱼等地域特色精品亮相[1] 产业合作 - 广东省远洋渔业协会与深圳市大铲湾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推动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建设[1] - 六大行业协会与主办方达成战略合作,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1] - 举办高端水产品竞价交易会、大买家闭门会等活动,吸引连锁超商、酒店餐饮集团参与[1] 技术创新 - 智慧渔业展区展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2] - 展出助渔导航通信系统、智能养殖设备、智能仓储冷链物流系统等设备[2] 展会发展 - 深圳渔博会自2023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2] - 未来三至五年将聚焦高端水产品流通及科技成果转化[2] - 目标打造大湾区全产业链交易平台[2]
将深海科技搬进校园
深圳商报· 2025-05-15 07:30
当天下午的主题讲座中,王勇教授从"发现、利用、保护"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深海科技的创新成果与 未来挑战。他解析了深海油气、可燃冰、多金属结核等资源的战略意义,并指出,深海微生物的特殊适 应机制可能为医药、环保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应用。 学生在流动科技馆展区近距离感受我国深海科技的最新成果。 【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 王海荣 文/图)"它们为什么不愿意从条件恶劣的深海游到光照条件好、食 物丰富的浅海生活?""谁是海底最丑的动物?"5月14日,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礼堂内,来自该校 的200多名小学生抢着向台上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教授轮番提问, 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问题让这位长期从事深海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和原位生态监测设备研发的专家连 连点赞。 "'推动形成变革性的海洋科学解决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将人类和海洋联结起来',这既是'联合国海 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的重要使命,也是我参与这场科普活动的主要目的。"王勇 说。 作为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罗湖区科技创新教育系列活动之一,这场在小学校园举行的活动以"矢志 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通过主题讲座与 ...
“五一”特别策划|我从海上来之北海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6 12:49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从海岸线到极地大洋,从海上风电基地到海上油田生产一 线,从鸭绿江口到三沙海滩……海洋战线的劳动者们依旧步履 不停。他们用专业与热忱,丈量着蓝 色国土,守护着生态安全,探索着海洋奥秘。现推出"五一"特别策划,以镜头为媒介,聚焦海洋领 域奋斗者的身影, 致敬每一位用实干书写海洋篇章的劳动者。 4月29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发展研究中心技术人员为确保汛期海洋观测预警报数据及时准确可靠,连续奋战在北海区(三省一市)海洋站(点)仪器设 备现场计量检测一线,以担当实干彰显劳动者风采。图为技术人员在天津北疆电厂观测站进行现场计量。 essed on 9990 MENTAL M ALLAA A S S S S L L F F S S S S S S S S . . . . . . . e 4月28日,北海生态中心青岛近岸外业调查队伍两名女将勇于担当,顶着烈日和强烈的晕船感,毫不退缩,坚守岗位,在青岛即墨附近海域采集海水样 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N Fire 11 4月27日,北海生态中心青岛近岸外业调查队伍一名老同志秉持专业技术和高度敬业精神,在狭窄拥挤的调查船作业空间内开展叶绿素样品抽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