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保护
搜索文档
全面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水平,深挖古柏、古蜀道资源开展活化利用 一路古柏映蜀道
四川日报· 2025-06-23 08:30
温暖嘱托 让每一株古柏"老有所养" 6月17日,在翠云廊景区,阳光透过古柏树冠照在古蜀道上,光影斑驳,人行其间,宛如画中游。 "保护牌完好、灭火设施完好、古柏生长态势正常……"当天一大早,翠云廊景区巡护监管员刘高华 便开始巡护大柏树湾段的301株古柏,并记录巡护情况。这里是翠云廊古蜀道古柏保护最完好的一段。 翠云廊拥有目前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其中剑阁段有古柏7778 株,最高树龄达2300余年。自明代以来,"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在剑阁一直沿袭至今。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视察时指出 回访看变 盛夏时节,蜀道翠云廊古柏苍翠,浓荫蔽日,游客徜徉在驿道上,感受"穿越千年"的奇妙之旅。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视察时指出,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剑阁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覆盖开展古树"健康体检",复壮救护濒危衰弱古 柏2478株,建成古柏保护示范小区3个……在全面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水平的同时,剑阁县还深挖古柏、 古蜀道资源,开展活化利用,让 ...
呼和浩特这些“绿色国宝” 撑起生态新天地!
内蒙古日报· 2025-06-18 10:30
古树名木保护现状 - 呼和浩特市现有散生古树157株,其中一级古树18株(树龄500年以上),二级古树37株(树龄300-499年),三级古树102株(树龄100-299年)[4] - 古树群10个,面积57.8公顷,包含古树14098株,均为三级古树群[4] - 古树种类共12科18属20种,以榆树、松柏、杨树、杏树为主[4] 保护措施与技术应用 - 采用"一树一策""一树一码"措施,每株古树配备专属二维码,包含种类、年龄、位置、生长条件等身份信息[1][4] - 2021-2024年对77株古树实施保护与复壮工程,2024年重点修复15株古树,涉及8个乡镇12个行政村[4] - 对128株散生古树及10处古树群开展生长状况监测,包括土壤、病虫害样本采集与分析,预计10月底完成[7] 保护成效与社会影响 - 古树生存环境大幅改善,生长态势向好,景观效果显著提升[7] - 东乌素图村古杏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清水河县《圆柏》摄影作品获全国古树保护摄影大赛三等奖[7] - 正在起草《呼和浩特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方案》,已完成调查监测技术细则制定[7]
广西桂林市“四个坚持”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取得实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9 19:55
古树名木资源概况 - 桂林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 共有古树名木29758株 数量位居广西第一 [1] - 包括10株名木 200个古树群 已全部落实挂牌保护 [1] 保护管理措施 - 实行"一树一档案 一树一挂牌 一树一保护"措施 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 [2] - 完成39株国家一级古树名木复壮保护 520多株古树破除硬化 [2] - 4株古树列入自治区"我为古树送温暖"项目 灵川县银杏古树群纳入国家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库 [2] 制度保障与协同保护 -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等配套文件 细化部门职责和规范注销程序 [3] - 为古树名木购买保护公共责任保险 推动社会认养 如广西师范大学认养260年古樟树 [3] - 严格行政审批 完成6个项目古树名木移植审批 打击破坏行为 [3] 宣传推广与价值挖掘 - 连续多年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多角度宣传《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4] - 建设古树公园试点项目1个 打造保护与旅游融合的"新地标" [4] - 阳朔县1505年小叶榕入选全国最美古树 灵川县银杏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 [4]
肇庆红锥王:观千年古树,读“绿色史书” | 寻美南粤③
南方农村报· 2025-05-07 12:33
核心观点 - 肇庆怀集县古城村红锥王古树具有1300多年树龄 是广东省内胸径最大的红锥古树 被誉为"红锥王" 其保护工作体现了当地悠久的生态保护传统与现代林业管理技术的结合 并成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文化载体[16][25][37] 古树保护措施 - 村民自发保护:1998年村民连夜扑救古树旁火灾 村规民约自太公辈即规定保护古树 即使在最困难时期也未砍伐枝叶[21][22][26][27] - 政府专业维护:2019年省级专家团队实施树洞修复和寄生物清除 2022年县林业局完成25株红锥古树挂牌 2023年安装24小时视频监控并接入省级林业监测平台[32][33][34] - 配套设施建设:修葺观景亭、木栈道和游步道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 获"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树"称号[36][37] 生态与文化价值 - 生态特性:红锥皮含单宁抗病虫害 根系与真菌形成共生网络传递养分并预警干旱 周边生长格木、樟树等国家珍稀植物及火力楠等乡土珍贵树种 形成省内珍贵林木种源基因库[56][57][60][62] - 文化传承:唐代传说植红锥保村庄平安 村民视其为保护神 保留情侣树下定情习俗 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载体[44][45][46][47][54] - 历史见证:记载岳山林场70年代万人造林大会战事迹 体现当地崇绿护绿传统[50][51][52] 政策支持与推广 - 国家法规:国务院2024年1月颁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3月15日起施行 系首部古树保护行政法规[66][67] - 省级行动:2022年古树保护列入绿美广东"六大行动" 2023年《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增设古树保护专章 全省8.5万株古树实现"一树一档一码" 851株一级古树安装监控 建成210个古树公园和102个古树乡村 抢救复壮6744株古树 4株古树5个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68][69][70][71][72][73] - 社会参与:启动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 推动全民参与冠名、认捐、认种和认建[74][75][76][77][78][79]
以科技之力守护绿色“活化石” 河南省《古树名木保育技术规程》正式实施
河南日报· 2025-04-21 07:50
古树名木保育技术规程实施 - 河南省正式实施《古树名木保育技术规程》 标志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入科学化、规范化新阶段 [2] - 规程明确保育范围、保育原则、健康诊断及保育措施四大核心内容 涵盖微生境改良、树体管理和种质资源保存 [2] - 引入科技手段对生长环境及病虫害风险实时监测预警 并为每株古树建立个性化管理档案 [2] 河南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 全省现存散生古树名木32954株 古树群777个共286507株 涵盖银杏、侧柏等47个树种 [3] - 嵩阳书院"将军柏"等2株古树及太昊陵侧柏群等6个古树群获全国"最美古树""最美古树群"称号 [3] 古树保护专项行动 - 省林业局计划启动司法保护行动 通过发布司法保护令等形式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 [3] - 古树面临气候变化、病虫害及人为干扰威胁 部分出现生长衰退、空心及枯死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