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搜索文档
国台办:将邀请台湾同胞出席九三阅兵
中国基金报· 2025-08-28 10:29
纪念活动安排 -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将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等纪念活动 [1] - 活动将邀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各界代表人士出席 [1] 历史意义与两岸关联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同时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 [1] -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谱写的壮丽史诗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为此付出巨大牺牲并作出重要贡献 [1] 两岸关系展望 - 呼吁两岸同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与抗战精神 [1] - 强调从历史汲取前行智慧和力量 通过团结一致携手同心共同推进祖国统一事业 共创民族复兴未来 [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中的文艺】《在太行山上》:军民同心铸就铜墙铁壁
央视网· 2025-08-27 20:1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循着《在太行山上》的铿锵旋律,重回那段山河不屈的烽火岁 月,聆听镌刻在音符里的民族气节。 巍巍太行,壁立千仞,每一道沟壑都镌刻着英雄的足迹。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在太行山建立抗日根据地。平 型关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千山万壑间,军民同心,共赴国难。 当时仅有14万人口的武乡县是八路军总部重要所在地,这里有9万多人参加各种抗日团体,14600人参加八路军,2万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士前线杀 敌,百姓们就在后方筹粮、缝衣,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正是这份生死与共的深情铸就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后来,音乐家冼星海为《在太行山上》谱曲,他把太行军民同仇敌忾的决绝、坚韧不屈的意志融入每一个音符里。1937年八路军渡黄河赴山西参加抗战的时 候,一共只有3万多人,而到了三年之后,1940年,已经壮大到可以在华北调集105个团20万兵力,在后续的战斗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在太行山 上》见证着抗战的热血与烽烟,今日重听这血与火淬炼的旋律,我们听见的不仅是历史回响,更是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 ...
民进党当局称“中共对抗日战争毫无贡献”,国台办驳斥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0:58
中国共产党抗战历史贡献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卓越政治领导力和正确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前进方向 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 [1] - 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 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 [1] -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鲜明提出收复台湾主张 指导帮助台湾同胞组建台湾义勇队等抗日武装力量 支持推动台湾光复运动 [1] 民进党当局立场批判 - 民进党当局诋毁抹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流砥柱作用 被指对忠魂英烈严重亵渎和对中华民族无耻背叛 [1] - 民进党当局行为暴露其妄图篡改历史事实 煽动两岸对立对抗 不择手段谋求台独分裂的企图 [1] - 呼吁台湾同胞共同抵制民进党当局虚假叙事 捍卫正确抗战史观 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 [1]
“中国军队在奋起抵抗!”他们用光影记录烽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7 09:42
翻开抗战时期的老照片,就像拿起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每一帧光影里都藏着炽热的家国情怀,每一幅照片都传承着镜头后的赤子之心。这些老照片带着岁 月的斑驳,清晰定格了那些在烽火中奔走的身影。这些影像不仅是历史的"存档",更是情感的"桥梁"。那些曾经的苦难与抗争、坚守与希望成为能被观众触 摸到的温度,让抗战中文艺的力量跨越时空,直抵人心。 1937年10月,河北涞源长城烽燧下,沙飞拍下经典之作《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落日中机枪手与古长城剪影交叠。 保定市涞源县长城文物保护员 李勇:这里就是沙飞拍照片的地方。这张照片被印在无数抗日传单上,成为唤醒民族精神的视觉符号。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李君放:白求恩和沙飞一见如故,沙飞为白求恩大夫拍摄了很多的照片,包括他最后的遗容。白求恩牺牲前留下遗言"照相机给沙 飞",白求恩留给沙飞的相机就保存在中国摄影家协会。 为了让手中的相机成为战斗的武器,沙飞开设了根据地首个新闻摄影科,培养了数十名战地摄影师,他和战友创办了《晋察冀画报》,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 晋察冀军民抗战的故事。在沙飞的诸多作品中,还有很多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善举,聂荣臻俯身呵护日本孤童的温情,就被他记录 ...
“来不及考虑危险,只想尽早赶走侵略者”(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27 06:22
人物背景 - 季铭1924年11月生于江苏南通 13岁因战乱辍学赴沪当学徒 后投身工人运动和地下抗日工作[2] - 1944年加入新四军 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三次重伤致右眼失明 左耳失聪 失去两指 体内残留弹片未取出[2] 抗日经历 - 在日资纱厂当童工时目睹日本人棍打搜身等奴役行为 通过发放传单 联络工友 参加游行等方式抗日[4] - 潜伏伪军枪械厂时用弹性较差铁片替代钢片破坏枪械撞针 使武器失准且无法连发[4] - 1944年带领10多名技术工人加入新四军 从地下工作转为地上作战[5] 军事贡献 - 负责拆解测绘仿制缴获的先进枪支 为部队制造大量武器[6] - 回收使用过的子弹壳重新装填弹药测试后送往前线[6] - 三次重伤均发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第一次为救老乡被炸伤腹部 第二次在黄河渡口中弹4发 第三次拆解地雷时爆炸致残[7] 战后建设 - 1950年复员任南通二甲区团委书记 1952年作为调干生进入上海军工路机械学院学习[8] - 1962年调入上海精密机修厂 通过技术改造将齿轮加工效率提高100倍(从每人每日1个提升至100个)[8] - 1983年成功改造废弃高频渗碳淬火炉(军工急需设备) 耗时两年绘制大量图纸并查阅中外资料[9] 精神理念 - 坚信"老百姓支持是军队战无不胜的法宝" 强调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8] - 教导后代"踏实做人 认真做事 有多大能力就为国家尽多少心力"[9] - 表示"国家富强是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础" 自称是千万普通战士中的幸存者[10]
刘云彪:屡建战功的骑兵团长(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8-27 06:09
长期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让刘云彪感染了肺病,他多次婉拒休整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期。1942年4月 12日,刘云彪病逝于河北晓峰县,年仅29岁。同年6月,晋察冀边区党组织和抗日政府将晓峰县更名为 云彪县。1953年烈士遗骨迁葬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1936年,红军在保安县(今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成立红一方面军第一骑兵团,刘云彪任团长。1937年 2月,刘云彪参加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学习。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骑兵团改为115师骑兵营,刘云彪 任营长。 兵强马壮纵横驰突,龙岩市史志部门为纪念抗战胜利史迹展收集的多张抗战老照片,展示了刘云彪烈士 生前的飒爽英姿和骑兵部队的雄壮。刘云彪于1937年9月随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随后率部参 与了平型关战役。为确保平型关战役侧翼安全、聚歼日寇,刘云彪奉命率部占领地势险峻的倒马关。 "倒马关之战,刘云彪率部摸黑在山区羊肠小道中急行军16小时到达指定位置,并与提前到达附近的日 军展开了遭遇战。"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原馆长蒋红婴说。刘云彪指挥部队夺下日军碉堡,并向靠近倒 马关的日军展开猛烈攻击,击毙其指挥官。此战,刘云彪的骑兵营打退了日军多次冲锋。至天黑,他指 挥部队向敌人发起总 ...
抗战特别书单,跟随这些书回到历史现场
第一财经· 2025-08-26 20:34
新书出版动态 - 多本抗日战争相关新书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出版 旨在通过田野调查和史料挖掘还原历史真相 [1][3][6] 军事历史研究 - 《大战场:敌后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由十余位专业人士合作 收录平型关等14场战斗的实地调查结果 [3][6] - 平型关战役实际歼敌1000余人 其中大部分为战斗部队 驳斥日军"补给部队"说法 [9] - 八路军第115师采用运动战和山地游击战术 在乔沟伏击战中布署6000余名战士 [8] - 布鞋装备成为八路军山地作战优势 日军皮鞋严重影响山地行进速度 [8] 社会生活史料 - 《抗战时代生活史》记录上海沦陷期市民生活细节 包括香烟品牌选择等生存策略 [14][15] - 上海市民通过改装收音机偷听短波广播 秘密获取战事信息 [15] - 愚园路地产交易案例显示 三亩七分地三年内从6000银元升值至3万元 [14] 国际人道主义行动 - 饶家驹安全区为30万中国难民提供庇护 系首个国际友人运作的难民安全区 [18] - 法国人道主义者饶家驹的事迹通过20年研究被系统梳理 包括战后赴德救济行动 [18] 历史证据挖掘 - 马吉影片作为南京大屠杀关键证据被追回 37分钟版本包含现场影像资料 [21] - 影片与《拉贝日记》共同佐证日军暴行 已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21] 文化保护行动 - 郑振铎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 八年抢救珍本古籍以抵抗日军有组织劫掠 [24] - 研究历时15年揭露古籍流转路径 包括中国香港、台北及东京等去向 [24] 地方抗战史编纂 - 《上海抗日战争史》三册本完整记录1931-1945年上海抗日历程 包含两次淞沪战役详述 [26] - 内容涵盖救亡运动、隐蔽斗争、郊县游击战及日军暴行等多元维度 [26]
触摸历史 缅怀先烈 多地抗战主题展览迎来参观热潮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6 15:06
最近,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我国已登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3.6万余处, 可移动革命文物有100多万件(套)。多地博物馆、纪念馆围绕抗战主题推出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 红色旅游热度攀升 触摸历史 缅怀先烈 在山东枣庄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有一面令人瞩目的弹孔墙。中国将士以简陋的装备迎战日军精锐部队 的飞机、坦克、重炮,最后肉搏日寇寸步未让,这面墙上密集、深浅不一的弹孔是战后台儿庄"无墙不 饮弹,无土不沃血"的见证。台儿庄大战成为我军抗战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点燃了全民族抗日的熊熊 火焰。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带领500余名官兵面对日军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上海宝山 发起的猛攻,寸毫未让。最后全营官兵仅剩20多人与日军白刃巷战,壮烈牺牲。姚子青的毕业证书表达 着他"军人当以死报国"的初心。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这个场景还原了淞沪会战最后一战"八百壮士"孤军 坚守四天四夜,保卫四行仓库的动人故事。 上海抗战研究会副会长马军:民意振奋,军队士气显著提高,所谓日军想3个月消灭中国的这个神话是 ...
见证历史!四川博物院举办抗战胜利展 上百件文物首次亮相
央视新闻· 2025-08-26 10:54
近日,《伟大胜利 川渝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四川博物院举办,展览分为五大篇章,展线长度达375 米,面积1500平方米,依托文物、档案史料、影像资料,融入最新研究成果,多维度展现了川渝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TONG S 364911 25 x 431 H NERECY Schlar 3 / 4 3 / 2 / 四年 412 P F 4 12 据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相关同志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四川是这 场反侵略战争的大后方,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1937年, 邻水县抗日救亡运动 - 故事图 ** 长城市立�求国一旦什萨•行海南昌被偷着那•重庆都道·苏伯木都多五•克萨 • 李慧卿多英烈帝•邓哲尼·斯·西哥斯国叶波克·泰森林+泰国际网•心岛国家本 8.7万+ = ■ tt 大! g x 用 四 引 First des 1 求 新闻 援会发表抗日宣言。 抗日宣传标语石刻照片 抗日战争时期 雨城区档案馆藏 21 the comment of 此次展览,共在全国范围内组 ...
“有人民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27
个人背景与经历 - 1923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张庄村(现划归河间市)[3] - 1937年参加抗战 1938年加入任丘县抗日武装 1940年参加晋察冀抗日武装部队[3] - 1942年深入任丘 高阳 安平等地发动群众抗日[3] - 1964年来到故城县工作 1982年离休[3] - 为躲避敌人围剿躲藏地洞差点窒息 拔除敌人据点时从炮楼摔进几米深封锁沟失去知觉 与敌人作战被坦克履带碾过头顶昏迷在战壕里 三次负伤遇险死里逃生[3] 抗战动机与早期经历 - 父亲在1937年被日军刺刀杀害于村口渡口 因听不懂日语被日军杀害[4][5] - 为父亲报仇为百姓报仇下定决心参军打仗[4][5] - 偷偷溜出家门跑到任丘三区要求上战场 因岁数小个头小被安排担任通信员[5] - 夜间送信一走就是七八十里地 吃住在老百姓家中 离开时写借粮条遵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纪律[5] 敌后工作与战术创新 - 1942年被选拔进任丘县武工队 利用人熟地熟优势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7] - 发明反封锁方法:进村不走大路过村口 靠翻墙进院避开敌方谍报人员[7] - 对抗日群众表明身份讲明不让他们出门原因 对与敌人有来往的两面人严格控制防通风报信[7] - 任丘县武工队发明的反封锁方法在所有敌后武工队中推广 开创敌后武装斗争新局面[7] - 经常一晚转移几个村 最多时跑10个村[8] 群众支持与胜利信念 - 八路军在前头打仗老百姓就在后头跟着 有人民群众支持就能夺取最后胜利[8] - 白洋淀贾口洼淀突围时光脚在冰面上冻一宿导致脚冻伤[10] 精神传承与价值观 - 要求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9][10] - 上班不能迟到早退 为人处世要踏踏实实 这些规矩深深影响家人[10] - 在战争年代和平时期一直克己奉公踏实做人树立榜样[10] - 走进学校机关企业讲述抗战故事让更多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