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谈红色旅游如何走得更远
新浪财经· 2025-11-01 07:35
经济日报刊文指出,推动红色旅游由"热起来"到"强起来",仍需在区域协同、内容表达、传播方式和人 才支撑等方面系统发力。强化业态融合与区域协作。深挖地方红色文化的独特内核,打造立得住、叫得 响的红色品牌。构建"红色+研学""红色+文创""红色+康养""红色+体育"等复合型产品体系,推动红色资 源与实体经济、创意设计、数字科技等深度融合。推进科技赋能与体验升级。引入VR/AR、元宇宙等 数字技术复原经典革命场景,打造沉浸剧场、互动展陈等新型体验项目。善用短视频、直播、游戏互动 等新媒体渠道,策划如"云走长征路""红色剧本游"等线上线下联动项目,增强红色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 感召力。加强人才培养与智力支持。推动高校、党校、干部学院与红色场馆合作,共建红色旅游研究基 地与人才培训中心,系统实施讲解员提升、策展人培养等专项计划,培育一支懂历史、善传播、会运营 的专业队伍。 ...
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
辽宁日报· 2025-10-25 09:25
项目规模与成果 - 创作团队历时6年,行程超过20万公里,采访了600多位志愿军老战士和英雄模范[1] - 项目形成30余万字口述实录和300多条采访视频,基于此构建的课程使2380名学子完成与571位英雄的“青春对话”[1] - 辽东学院师生寻访571位志愿军老战士,整理出30余万字口述历史[5] 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 - 丹东市抢救修复抗美援朝遗址遗迹124处,现有烈士纪念设施21处,总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安葬4907位烈士[3][4] - 烈士纪念设施每年组织教育活动100余场,接待人数超过4万人次[3] - 抗美援朝纪念馆精选21件新征集文物展出,策划推出7个专题展览[4] 文旅融合与创新体验 - 重点文旅项目“飞越鸭绿江360极限飞球”影院旺季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实现从传统瞻仰向沉浸式体验的升级[6] - 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文物保护进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历史文物“活”起来,提升公众关注度[4][5] 教育传承与社会影响 - 辽东学院“战火中的书信”等思政课成为品牌,10年来主动参军入伍学生达833人,其中112人在部队立功受奖[5] - 学院153名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3228名学生成为中共党员,633名医学毕业生到全国356个乡镇卫生院工作[5] 城市发展与精神传承 - 丹东跻身国家级平台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丹东至韩国仁川国际客货班轮中断5年后全面复航[7] - 城市与吉利远程签约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7]
香山不止有红叶!香山公园推荐“慢游览”黄金路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3 18:56
核心观点 - 香山公园推出“慢游览”黄金路线,旨在打破“香山只有红叶”的定式思维,在红叶变色率约20%-25%的时期,引导游客进行深度多元的游览体验 [1] 游览路线设计 - 路线设计打破对山顶香炉峰的依赖,将香山寺及后苑“青霞寄逸楼”作为第一站,该处位于半山腰,是观赏秋色渐变的绝佳观景台 [3] - “双红之旅”为核心游览线路,巧妙融合自然秋色与红色历史,从东门勤政殿开始,途经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沿途可见银红槭、五角枫、银杏等多种变色植物 [5] - 路线包含邻近的碧云寺,寺内数百年古银杏树“三代树”在深秋呈现灿烂金黄,与寺庙建筑构成经典画面 [7] - 路线推荐了见心斋与昭庙等“隐藏的宝石”,见心斋极具江南园林风韵,昭庙则为汉藏结合的大型喇嘛庙,建筑风格独特 [9] 历史文化资源 - 香山寺历史可追溯至盛唐,近年经精心复建,殿宇恢宏,层叠而上 [3] - 双清别墅曾是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首站驻地,来青轩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居住地 [5] - 碧云寺始建于元代,内有清代乾隆皇帝修建的五百罗汉堂及孙中山先生纪念堂 [7] - 昭庙与承德避暑山庄的须弥福寿之庙并称“姊妹庙”,极具艺术观赏与文化研究价值 [9] - 香山公园拥有5800余株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被誉为露天的“古树博物馆”,是活着的历史见证者 [11]
常州机场“双节”客流创新高 前三季度旅客吞吐量突破380万人次
中国民航网· 2025-10-10 11:23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贾赛 报道: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10月8 日),常州奔牛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3.74万人次,同比增长7.8%,创历史同期新高。今年前三季 度,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83.5万人次,其中第三季度达到146.4万人次,各项数据均刷新纪录。 今年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家国情怀成为假期出行的鲜明主题,常州至北京、沈阳等红色目的地航线持 续火爆,部分航班客座率超95%。旅客通过参观天安门广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红色地标,感悟历 史、传承精神,形成"旅游与研学并举,团圆与纪念共存"的独特景象。同时,三亚、成都、昆明、西安 等传统热门城市客流依然集中,8天长假还催热"拼假长线游",拉萨、丽江等长线目的地和港澳地区中 转航线,共同撑起"品质漫游"市场。此外,机场抢抓大闸蟹运输旺季,积极拓展货运增量,提升货物服 务保障水平,"双节"期间完成货邮吞吐量610吨,同比增长4%。 "双节"期间,常州机场精心布置扮靓候机楼,设置国庆中秋主题打卡墙,值机柜台、登机口、休息室等 多处红旗舒展,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开通晚到旅客绿色通道,助力旅客顺利通行;优化公务机 ...
民生关键词丨“红色旅游”观光巴士
辽宁日报· 2025-10-10 10:30
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长假,来到丹东的游客会看到一抹亮丽的"红色",丹东公交L1路"红色旅游"观光 巴士开启"英雄城市红色之旅",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感受到英雄城市的红色旅游氛围。 L1路"红色旅游"观光巴士选用了全景天窗观光巴士,红色旅游观光线路以鸭绿江断桥景区作为始发站, 沿途依次经过承载着丹东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的文化广场,弥漫着人间烟火气与独特地域风情的月亮 岛夜市,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的丹东舰,感受江风吹拂与独特露营体验的丹东新区"有桥"露营点, 最终抵达"丹东之眼"国门湾公园。 "红色旅游"观光巴士发车时间贴心设置为每日9时至20时,发车间隔60分钟,往返运行时长60分钟,票 价仅需5元。 姜萍 本报记者 王卢莎 此条"红色旅游"观光巴士线路紧紧围绕"英雄城市、红色丹东"这一主题。驾驶员身着志愿军军装,英姿 飒爽,仿佛将游客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车厢内精心布置了军号、军用水壶、军用背包等展现抗 美援朝精神的物品,每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英雄的故事,打造出了极具特色的拍照打卡点,让乘客仿 佛穿越时空,沉浸式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
打卡“水电摇篮”刘家峡水电厂国庆红色游掀热潮
中国能源网· 2025-10-09 18:00
国庆和中秋假期,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迎来参观热潮。作为新中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水 电站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成为众多游客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奋斗精神的热门 目的地。 走进刘家峡水电厂,雄伟的大坝矗立在黄河之上,见证着新中国水电事业的辉煌。游客 们纷纷驻足大坝观景台,远眺碧波荡漾的高峡平湖,聆听讲解员讲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 者克服技术封锁、恶劣自然条件等困难,用智慧和汗水铸就"共和国水电长子"的感人故事。 一位兰州游客感慨:"站在大坝前,能真切感受到当年建设者的热血与激情,这种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今天要传承的宝贵财富。" 为迎接国庆,刘家峡水电厂精心策划"传承红色基因 铸就黄河安澜"品牌"开放周"活动, 通过聆听国旗的故事、工业遗产实物展陈、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生动展示水电建设者的奋斗 历程和我国水电技术的自主创新成就。许多家长专程带孩子前来研学,让他们在沉浸式体验 中了解"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一位家长表示:"带孩子来,不仅是看风景,更希望他从小 树立爱国情怀,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此外,刘家峡水电厂所在的永靖县推出"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特色线路,让游客在感受 红色精神的同时,领略黄河生 ...
旅游收入约1.78亿元,2025中秋国庆临沂文旅市场活力迸发
齐鲁晚报网· 2025-10-09 10:47
从火车票开售即迎来"抢票"高峰,到民宿、机票、出境游预订量大幅增长,再到拼假、错峰、"串游"等 出行模式创新,文旅消费呈现出供需两旺、体验升级的鲜明特征。2025年,中秋与国庆"双节合体",8 天超长假期为临沂文旅市场注入强劲活力,在多元业态协同、精准服务保障与广泛媒体关注的合力推动 下,临沂文旅市场不仅实现了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的稳步增长,更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与创新活 力。 重点景区发力关键数据彰显市场硬实力 蒙童胜境的活字印刷体验区里,孩子们正跟着非遗传承人按压油墨、铺展宣纸,油墨香与笑声一同弥 漫;景区入口处,"开园首秀"的海报前围满游客,扫码预约的队伍延伸至停车场——新兴文旅项目成为 假期市场"新引擎",新开园的蒙童胜境凭借独特的主题定位与丰富的体验内容,一经亮相便引爆市场, 首日接待游客6.3万人次,累计接待量超27万人次,成为拉动全市文旅客流增长的关键力量。 夜幕下的琅琊古城,《国秀琅琊》实景演艺的灯光照亮了整片城墙,演员身着古装演绎历史故事,台下 观众举着手机记录精彩瞬间;演艺散场后,文创店里的"琅琊IP"书签、香囊成了热销品,小吃摊前的糁 汤、烤牌冒着热气——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融合项目同样 ...
双节同庆需求大 远行近游玩法新—— 国庆中秋假期江苏文旅市场观察
新华日报· 2025-10-09 07:41
假期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江苏省国庆中秋8天假期接待国内游客6075.15万人次,游客总花费644.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8%和23.73% [1] - 日均游客接待量和游客花费分别增长8.92%和8.26% [1] - 假期旅游市场合家欢氛围浓厚,家庭客群占比超八成 [2] 旅游主题与特色活动 - 红色旅游热潮显著,各地推出红歌快闪等主题活动,将红色主题与自然景观融合 [2] - 传统中秋文化活动受欢迎,牛首山景区日均客流近4万人次,跻身美团旅行热度TOP10景区榜单 [2] - 各地推出150余项文艺晚会、中秋灯会等主题活动,推进非遗进景区、进商圈 [3] - 夜游经济火爆,携程平台“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200%,南京博物院等夜间场馆热度同比上涨超5倍 [3] 旅游出行模式与目的地选择 - 多目的地“串游”趋势明显,飞猪平台用户足迹覆盖超180个国家和地区 [4] - 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途牛平台数据显示46%的长线游用户选择5至6天行程 [4] - 游客兴趣向小众目的地加速分散,美团平台上“本地人推荐”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上升438% [5] - 县域旅游升温,美团数据显示大城市周边县域目的地预订单量同比增长51%,江苏东台、宜兴等县域订单量提升超100% [6] 消费群体与新兴趋势 - 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力,95后预订人次占比最高,05后预订人次同比大增61% [6] - “反向旅游”和“窝囊游”风靡,00后热选黑马景区,更多游客选择在酒店“躺平”的松弛型旅游 [6] - 深度在地旅游需求增长,游客更注重体验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相关搜索关键词向“美容”“放松”等场景延展 [5] 文旅融合与消费拉动 - “文体商旅”融合成为消费亮点,3场“苏超”比赛带动主场城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 [7] - “演出+旅行”效应显著,假期前7天全省举办1490场演出活动,观演人次58.85万,票房收入4.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17% [7] - 博物馆接待观众724.04万人次,同比增长13.58%,实现文创收入3966.49万元 [8] - 全省异地文旅消费208.69亿元,同比增长25.89%,占全国总额的9.74%,保持全国第一 [8]
全省接待游客8136.3万人次、旅游收入539.1亿元 中原美景人如织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假期整体旅游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省接待游客8136.3万人次,旅游收入539.1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为去年同期的89.1%和83.4% [1] - 游客接待量前五名城市依次为郑州、洛阳、安阳、南阳、开封 [1] - 旅游总收入前五名城市依次为郑州、洛阳、开封、安阳、许昌 [1] 重点景区业绩亮点 - 清明上河园接待游客79.36万人次,综合收入9400万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25.50%和11.32% [2] - 万岁山武侠城接待游客77.30万人次,综合收入6900万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13.35%和9.79% [2]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上座率超过90%,综合收入8141.07万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增长6.24% [2] - 新密溱洧水城假期吸引游客32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超过40% [2] 文化与文博旅游趋势 - 假日期间各级博物馆、图书馆等进馆量达708.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5% [3] - 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日均接待量均保持2万人次以上 [3] - 洛阳15家博物馆联合发起的“数字文物守护行动”吸引26万人次互动,带动文创产品销售增长65% [3] - 非遗文创产品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人民币,全省假期共举办非遗惠民活动1300多场,近1500万名群众参与 [3] 旅游产品与服务创新 - 全省景区突出爱国主题,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推出“水下红旗秀”,云台山开展巨幅五星红旗传递活动 [1] - 安阳红旗渠风景区举办近百场实景演出再现修渠往事 [1] - 郑州亳都·新象街区嵌入商文化元素,连接文庙、城隍庙等遗存,引入米其林餐厅、非遗工坊等新业态 [2] - 部分景区提供暖心服务,如老君山景区开展“一元午餐”活动,济源王屋山推出“雨天门票延期”政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