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
搜索文档
中古陶2025春拍启幕在即,元青花“丘祖访汗”大罐震撼亮相
北京商报· 2025-06-06 17:35
拍卖会信息 - 中古陶2025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13-14日在北京华贸丽思卡尔顿酒店预展,6月15日正式举槌拍卖 [1] - 本次春拍推出五大专场,包括元明瓷器及喜马拉雅佛教艺术等主题 [1] - 封面拍品为元青花"丘祖访汗"人物故事纹瑞兽耳大罐,高46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26.2厘米,腹径38厘米 [4][8] 拍品艺术特征 - 该罐采用进口苏麻沥青钴料,发色幽蓝沉稳,铁锈斑沁入胎骨,釉面透亮莹润,亮中闪青 [8] - 器身纹饰包含唐草纹、海浪纹、缠枝莲花纹及仰莲瓣纹等多层次装饰 [8] - 腹部主纹饰为"龙马会——丘祖访汗"通景人物故事,描绘成吉思汗、丘处机等五人场景 [8] - 肩部塑狻猊兽首,融合汉民族瑞兽与草原图腾特征 [8] 历史背景与创作年代 - 罐体创作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至二十八年(1368年)间,正值元末农民起义时期 [10] - 景德镇窑工在元代需每日缴纳"匠户粮"百石,反映当时严苛的匠户制度 [16] - 该罐是目前已知唯一将成吉思汗形象绘于瓷器上的艺术品 [16] 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 开创叙事性瓷画先河,首次将元代真实历史事件搬上瓷器 [16] - 画面中西瓜藤与松竹的交缠象征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 [17] - 作品承载中华文明对生命敬畏、和平坚守及文明传承的核心价值 [19] - 清代乾隆曾撰联赞颂丘处机"一言止杀"的济世奇功 [6]
文明对话国际日庆祝活动在布加勒斯特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5 09:02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古筝音乐会在布加勒斯特国家音乐大学和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举办,主题为"对话·知音——用音乐与世界对话" [1] - 音乐会由沈阳音乐学院和古筝演奏家贾晓莉教授领衔,三位演奏家演绎了多首中华文化经典曲目 [1] - 古筝作为中国代表性民族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音色清澈优美,表现力丰富 [1] - 中罗音乐家合奏《春江花月夜》,获得观众热烈掌声 [1] 活动影响与反响 - 音乐会吸引数百名观众,现场反响热烈 [1] - 首次聆听古筝的观众对其表现力和演奏家技艺印象深刻 [1] - 活动生动诠释了音乐跨越国界的吸引力和文化对话的感染力 [1] 文明对话国际日 - 6月10日为文明对话国际日,由联合国大会2024年设立,旨在鼓励文明对话与理解 [2] -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与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将联合主办"对话·知音"中国古琴艺术赏析会,于6月26日举办 [2] 外交与文化合作 - 中国驻罗马尼亚临时代办华亚芳表示,音乐是超越语言的艺术,中罗长期保持密切文化交流与合作 [1] - 中方愿以文明对话为桥梁,推动交流互鉴,促进文明交融 [1]
中外专家学者在雅典共议文明对话
新华社· 2025-05-28 15:39
古文明对话促进全球进步 - 希腊文化部长莉娜·门佐尼强调希腊和中国应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两国古代思想家智慧为各国政治制度 社会制度和教育框架奠定基础 继续影响当今世界观并激发创造力 [1] - 古典智慧中的中庸 道德责任等思想理念对现代治理 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跨文化对话是增进理解与合作的关键 [1] - 雅典卫城博物馆馆长表示唯有跨国合作与文明对话才能守护人类共同历史 启迪未来 希中两国将在文物保护 数字化复原等领域深化技术共享 学术交流及公众教育 [1] 国际合作重要性 - 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认为在开放与友好精神下开展对话至关重要 中国 欧洲和美国合作将推动人类进步 否则解决跨国性问题将更加困难 [2] - 本次活动由多国机构共同主办 来自希腊 中国 法国 意大利和美国等国超过30位文化 艺术和学术界嘉宾参加 [2] 配套文化活动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主题图片展作为论坛配套活动在雅典开幕 [2]
从互鉴之物到文明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当下,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特质弥足珍贵。这也是以物载道,讲述中华文明远航 世界故事的初衷:以文明对话打破偏见,以文化共鸣化解隔阂,让承载5000多年智慧的东方之舟,继续 在文明的星河中扬帆远行。 语言或许不同,器物各有其美,但只要倾听便会发现,不同文明彼此并不陌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 作的文化类节目《遇鉴文明》(第二季),正是在文化交汇的水域中启航,让沉静的文物开口说话,也 让过往的智慧照亮当下。 雕刻华夏云纹的印度产碧玉墨水瓶,充满中式水墨风格的毕加索版画《斗牛系列》,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的汉宫春晓题材斗柜……本季《遇鉴文明》每期都从一件见证文明交流融合的"互鉴之物"出发,勾 勒"中国风"吹向世界、"中国美"转化为"世界美"的文化路径。 以酒器鹦鹉螺鎏银壶为例,它诞生于16世纪中期,经由中国广州流转至法国。鹦鹉螺由中国工匠精心镶 扣,壶身的彩绘故事脱胎于元杂剧《西厢记》中"长亭送别"场面,底部托架则刻有法国工匠标识。按照 当时的中外贸易与工艺惯例,银壶主体为中国制造,再由西方工匠添加把手、托架与金属装饰,令其兼 具欧洲古典风格。精巧的银壶体现出中外美学的深度互鉴与无间合作。 《遇鉴文明》第 ...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海南日报· 2025-05-12 10:10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把民族的歌唱给世界听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凯 通讯员 黄朱莹)巴黎当地时间5月9日下午,五指山黎苗童声 合唱团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启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展现了中国多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力 和中国乡村儿童的艺术梦想。 参观结束时,孩子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室外广场的国旗下,再次唱起《茉莉花》等歌曲,用 歌声连接世界。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12名身着黎锦苗绣服饰的孩子们参观了展 厅等场所,聆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层面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报告。中国常 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副代表王盈表示,这些乡村儿童用艺术证明,文明对话不需要宏大叙事,一 次真诚的微笑、一首共唱的歌谣,足以打破文化的偏见与隔阂。 据介绍,合唱团成员均来自海南省五指山市的黎族、苗族村落。2022年,在五指山市政府与海南省 管弦乐学会的推动下,合唱团以"零门槛"吸纳乡村儿童,通过"每周音乐课+每月文化研学"模式,将乐 理教学与黎锦编织、黎族竹木器乐等非遗技艺传承深度融合。合唱团指导老师刘旻透露,团队中70%的 孩子为留守儿童,3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