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春江花月夜》
icon
搜索文档
《诗韵中华》音乐会在港上演
新华社· 2025-08-03 00:15
文化活动 - 《诗韵中华》音乐会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举行,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系列活动之一 [1] - 音乐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协办 [1] - 香港粤剧名伶罗家英担任导赏人,串联古今诗情 [1] 演出内容 - 音乐会开场由寰宇交响乐团、香港歌剧院合唱团、香港理工大学合唱团等联手演出《黄河大合唱》 [1] - 现场既有20世纪经典乐章,也有香港本地作曲家受古典诗词启发创作的当代作品 [1] - 麦家乐编曲、取材自白居易名篇的《长恨歌》选曲等作品演出 [1] 表演艺术家 -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邓宛霞演唱《梨花颂》 [1] - 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演绎《七律·长征》 [1] - 钢琴家郑慧以钢琴独奏呈现古曲新编《春江花月夜》 [1] 活动规模 - 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于6月至9月举行,将举办超过280场表演艺术节目及系列延伸活动 [1] - 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文化,提升香港市民的国民身份认同及文化自信 [1] - 活动同时吸引并汇聚内地和世界顶尖的艺人和艺团来港交流 [1]
2025“杭州西湖日”主题活动尽显交融之美
杭州日报· 2025-06-25 10:38
文化活动 - 活动主题为"'拾'景西湖·音'越'中意",以音乐和文化为桥梁,庆祝"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四周年和中意建交55周年 [4] - 活动通过网络直播,让全民共享"杭州西湖日"特别活动 [4] - 演出包含东方与西方音乐的交融,如笛子独奏《春江花月夜》与德彪西的《月光》 [4] 音乐表演 - 杭州爱乐乐团带来弦乐四重奏《紫竹调》和《匈牙利舞曲》,展现跨文化情感对话 [4] - 意大利女高音与中国男中音联袂献唱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 [5] - 杭州黄龙越剧团演绎经典越剧《梁祝》片段 [5] - 钢琴与古筝联袂呈现中国名曲《茉莉花》 [5] - 古筝独奏《千年等一回》与意大利萨克斯即兴爵士对话 [5] 文化交融 - 演出展现了杭州与维罗纳的文化联系,如梁祝与罗密欧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5] - 浙江音乐学院创作并演唱的《西湖拾景》描绘西湖四季光影 [6] - CAC少儿合唱团用《梦想天堂》描绘杭州城市记忆 [6] 观众反响 - 一对中意情侣观众分享了对杭州的喜爱,并认为演出体现了文化交融的美好 [6] - 音乐会在中意合奏的《友谊地久天长》中落幕,传递跨文化友谊与文明互鉴的力量 [6]
文明对话国际日庆祝活动在布加勒斯特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5 09:02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古筝音乐会在布加勒斯特国家音乐大学和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举办,主题为"对话·知音——用音乐与世界对话" [1] - 音乐会由沈阳音乐学院和古筝演奏家贾晓莉教授领衔,三位演奏家演绎了多首中华文化经典曲目 [1] - 古筝作为中国代表性民族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音色清澈优美,表现力丰富 [1] - 中罗音乐家合奏《春江花月夜》,获得观众热烈掌声 [1] 活动影响与反响 - 音乐会吸引数百名观众,现场反响热烈 [1] - 首次聆听古筝的观众对其表现力和演奏家技艺印象深刻 [1] - 活动生动诠释了音乐跨越国界的吸引力和文化对话的感染力 [1] 文明对话国际日 - 6月10日为文明对话国际日,由联合国大会2024年设立,旨在鼓励文明对话与理解 [2] -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与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将联合主办"对话·知音"中国古琴艺术赏析会,于6月26日举办 [2] 外交与文化合作 - 中国驻罗马尼亚临时代办华亚芳表示,音乐是超越语言的艺术,中罗长期保持密切文化交流与合作 [1] - 中方愿以文明对话为桥梁,推动交流互鉴,促进文明交融 [1]
江月何曾照一地,花林依旧幻千年:《春江花月夜》吟的是何处
新浪财经· 2025-05-23 22:08
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 - 张若虚是唐朝初期扬州人,名列"吴中四士",曾担任兖州兵曹,但史书对其记载极少 [9] - 《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诗中描绘的江海交汇场景引发多地对其创作地的考证 [6][8] - 诗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等句被认为描写了长江入海口的景象 [9][14] 各地对《春江花月夜》创作地的考证 泰州"高港说" - 高港区在唐朝可能是扬州的入海口,当地学者认为张若虚在此观看"海陵潮"后创作 [9]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被认为描写了江北水边平地的静态景象 [10] - 高港区建有春江湿地公园,园内勒石《春江花月夜》以呼应诗歌意境 [10][12] 江都"三江营说" - 江都区大桥镇古称"白沙",被认为是诗中"汀上白沙"的描写对象 [12] - 三江营湿地公园位于长江、淮河入江水道与太平江交汇处,与诗中场景有相似之处 [15] - 当地游客在观赏江景时会自发诵读《春江花月夜》诗句 [17] 邗江"瓜洲说" - 瓜洲镇建有张若虚艺术馆,展馆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近1400万元,系统展示诗歌文化 [20][22] - 学者认为初唐时期瓜洲为江中沙岛,符合诗中"芳甸"的描写 [20] - 艺术馆通过考证张若虚行踪轨迹,论证瓜洲可能是诗歌创作地 [22] 其他地区观点 - 镇江学者提出"南岸说",认为诗中月升月落的描写需站在长江南岸才能看到 [26] - 常州采取"拿来主义",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内打造"春江八景",直接应用诗歌意境 [28] 《春江花月夜》的历史评价与影响 - 该诗在唐、宋时期未被重视,明代起逐渐受到推崇,清代被誉为"孤篇横绝" [30] - 闻一多评价该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奠定了其文学地位 [30] - 诗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学思考对李白、苏轼等后世诗人产生深远影响 [31] 诗歌的文化价值与现代应用 - 江苏多地围绕《春江花月夜》打造文化IP,引发良性争议并促进文化传播 [20][28] - 诗歌的多元解读(哲理、相思、乡愁等)使其具有持续的文化生命力 [32] - 现代文旅项目通过物理载体(公园、艺术馆等)传承诗歌意境,而非拘泥于考证 [28][32]
“无锡景·江南韵”中国评弹艺术演出在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13 16:59
文化交流活动 - 活动由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无锡市评弹团联合主办,主题为"无锡景·江南韵"中国评弹艺术演出 [1] - 活动旨在促进中尼两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同时迎接中国旅游日和文明对话国际日 [2] - 参与人员包括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文化参赞杨建兴、无锡市评弹团副团长沈杰,以及尼日利亚政府机构代表和多国使团代表等200余人 [2][4] 活动致辞与意义 - 杨建兴表示希望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中尼两国人民深化友好感情,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5] - 沈杰介绍评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发源于江南水乡,希望演出架起中非文化交流桥梁 [5] - 尼日利亚艺文部部长代表拉法尔称赞演出是文明对话的典范,愿与中方开展更多高水平文化交流项目 [5] - 尼日利亚联邦首都区中等教育局局长法提玛认为活动彰显了尼中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 [5] 演出内容与反响 - 演出曲目包括《无锡景》《春江花月夜》《范蠡与西施》《好一朵茉莉花》等著名曲调 [7] - 观众对表演反响热烈,积极参与学习吴语和评弹唱腔环节 [7] - 活动同步展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图片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