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攻击
icon
搜索文档
【8点见】欢迎神十九航天员回家!
央视网· 2025-04-29 08:11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 ·山西大同发现一处重要北魏遗址。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脑机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布调查报告,公布美情报机构利用网络攻击中国大型商用密码产品提供商事件详情。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 ·外交部:近期中美两国元首没有通话。 ·央行:将适时降准降息,推出增量政策。 ·第137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超22万人,创同期历史新高。 ·商务部:4月份以来的出口总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大湾区首条中欧班列电商快线开通。 ·一大波30℃+即将来袭,南方多地高温或提前到来。 ·我国新核准5个核电项目,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 ·神十九乘组将于4月29日返回地球。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司长吴奇修接受审查调查。 ·4月30日9至11时,将迎来本年度首个"蛇年蛇月蛇日蛇时"。 ·朝鲜证实出兵俄罗斯协助收复库尔斯克,普京:感谢朝鲜军人。 ...
欧盟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迹象”西班牙断电是网络攻击。
快讯· 2025-04-28 22:31
欧盟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迹象"西班牙断电是网络攻击。 ...
欧盟的COSTA表示,没有迹象表明停电背后是网络攻击。
快讯· 2025-04-28 22:25
欧盟的COSTA表示,没有迹象表明停电背后是网络攻击。 ...
悬赏通缉3名美国特工!
第一财经· 2025-04-15 09:41
经技术团队层层溯源,此次针对亚冬会开展网络攻击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精心组织实施的 一次网络攻击行动,实施此次网络攻击行动的组织是美国国家安全局信息情报部(代号S)数据侦察 局(代号S3)下属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Office of Tailored Access Operation,简称"TAO",代号 S32)。美国国家安全局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为了掩护其攻击来源和保护网络武器安全,依托所属多 家掩护机构购买了一批不同国家的IP地址,并匿名租用了一大批位于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网络 服务器。 调查发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赛前攻击行为主要集中在亚冬会注册系统、抵离管理系统、竞 赛报名系统等重要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用于赛前开展相关工作,保存有大量赛事相关人员身份敏感信 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意图利用网络攻击窃取参赛运动员的个人隐私数据。从2月3日第一场 冰球比赛开始,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网络攻击达到高峰,此时攻击重点方向为赛事信息发布系 统(包括API接口)、抵离管理系统等,此类系统为赛事过程保障的重要信息系统,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妄图破坏系统,扰乱影响亚冬会赛事的正常运行。同时,美国 ...
官方披露!哈尔滨亚冬会遭境外攻击27万次
证券时报· 2025-04-03 11:35
今天(4月3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冬 会"赛事信息系统及黑龙江省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境外网络攻击情况监测分析报告。 第9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于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本届重要赛事在得到国内 外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成为网络黑客攻击的目标。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赛事期间,各赛事信息系统、黑龙江省域范围内的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到来自境外的大量网络攻击。攻击源大部分来自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 亚冬会赛事信息系统遭境外网络攻击情况 赛事信息系统安全监测情况 从1月26日开始,网络安全保障团队启动联合研判和应急处置工作,对判定为高危的境外攻击源IP地址实施封禁,确保不同 场馆之间赛事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运行。监测数据表明,自2月3日第一场冰球比赛开赛以来,针对赛 事信息系统的网络资产探测与批量端口扫描等网络异常行为流量持续增加,同时伴随有大量漏洞利用攻击事件。 攻击对象及行为分析 网络攻击针对多个赛事信息系统展开,其中,遭受攻击次数最多的3个系统分别为赛事信息发布系统、抵离管理系统和收费 卡系统 ...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报告:美无差别攻击全球手机用户
澎湃新闻· 2025-03-25 14:42
网络攻击范围 - 美国情报机构针对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和通讯体系构建全方位攻击渗透能力 覆盖SIM卡 固件 操作系统等网络产品[1] - 攻击范围延伸至数据线 Wi-Fi 蓝牙 蜂窝网络 GPS等数据接口 以及大型互联网和IT厂商数据中心[1] - 整个移动产业生态体系遭受无孔不入的渗透 窃取人员 账号 设备 链路 位置等数据[1] 攻击手段与装备 - 开发覆盖全场景 全环节 全流程的网络攻击装备 持续发动系列网络攻击[2] - 滥用供应链上游优势预置脆弱性 削弱加密强度以降低攻击难度[2] - 构建"棱镜"计划等互联网平台超级访问接口 获取和窥探用户数据[2] 产业影响与应对 - 大规模长时间监听窃密行动严重危害全球各国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1] - 需从产业链 运营商 智能终端 关键人员和外交等多领域提升防御能力[2] - 应捍卫自身网络主权以应对网络入侵和持久化窃取活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