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淮扬菜
icon
搜索文档
肆月河豚融了3000万:从小品类到全链条、低价格
和讯网· 2025-07-24 18:59
融资与估值 - 肆月河豚完成3000万元B轮融资 投后估值达4.5亿元 资金将用于深化供应链建设 拓展终端餐饮网络及加速快餐子品牌孵化 [1] - 部分资金将投入零售渠道拓展 创始人坦言零售业务较烧钱但热度回升 [1] - 此前曾获3500万元融资 帮助公司度过疫情冲击 [2] 商业模式与战略调整 - 核心品牌"肆月河豚"包间消费从500元降至300元 散台价格更低100元 向亲友化 家庭化转型 [3][7] - 联手京东孵化人均50元以内的标准化小店"肆小月" 首家门店已在哈尔滨开业 面积不足百平 主打36元半条河豚配米饭等低价产品 [3][8] - 标准化小店"肆小月"将成为未来扩张主力 目标渗透二三线及四线城市 计划快速复制至100-1000家 [9] 供应链布局 - 供应链业务覆盖全国除台湾外所有省份 合作1000多家下游客户 主要为中高端中餐 日料 火锅连锁店 [6] - 2024年供应链业务占比达50% 预计今年接近60% 年均增速超10% [6] - 已在北京 上海建设供应链门店 计划在深圳新增门店 形成"北上深"三大批发中心 [6] - 拥有广东中山暗纹东方鲀和河北曹妃甸红鳍东方鲀两大养殖基地 以及北京两家加工厂 [11] 产品与市场 - 开发100多道河豚菜品SKU 常规菜单保持20多道 融合炸 烤 蒸 煮及八大菜系技法 [13] - 定位从日料转向"创意河豚菜+淮扬菜" 因日式做法不符合国人口味 且河豚本身为淮扬菜代表 [13] - 中国河豚市场规模约100亿元 仍属蓝海 需整合上游避免产能过剩 目前约25%灰色河豚流通需规范 [14] 行业背景与政策 - 2016年政策解禁前 河豚因剧毒在国内禁售20多年 导致市场认知偏向日本料理 [1][12] - 现行政策要求活河豚必须经国家认证加工厂宰杀去除含毒部位后才能流通 餐厅端食材已完全无毒 [10] - 河豚文化根植中国 最早见于《山海经》 日本河豚文化源于中国宋朝 当前日本50%河豚从中国进口 [12][13]
肆月河豚融了3000万:从小品类到全链条、低价格
和讯· 2025-07-24 18:29
融资与估值 - 肆月河豚完成3000万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4.5亿元 [1] - 本轮融资由京亚资本投资,资金将用于供应链建设、终端餐饮网络拓展及快餐子品牌孵化 [1] - 部分资金将用于零售渠道拓展,创始人认为零售热度回升但比较烧钱 [1] 公司发展历程 - 2014年创立"河豚先生",初期沿袭日本河豚做法 [1] - 2018年升级品牌为"肆月河豚",主打创意河豚菜和淮扬菜 [2] - 目前在北京、湖南、江苏等地开设十多家门店 [2] - 疫情期间依靠3500万融资渡过难关 [2] 商业模式调整 - 针对消费降级趋势,将核心品牌包间消费从500元降至300元 [2] - 推出人均50元以内的标准化小店"肆小月",计划今年开100家 [7] - 小店模式主打标准化、规模化复制,首店已在哈尔滨开业 [7] 供应链布局 - 供应链业务占比已达50%,预计2024年接近60% [6] - 已合作1000多家下游客户,覆盖全国除台湾外所有省份 [6] - 在北京、上海建设供应链门店,计划在深圳增设形成"北上深"批发中心 [6] - 拥有广东中山和河北曹妃甸两大养殖基地,北京两家加工厂 [10] 产品与研发 - 开发100多道河豚菜品,常规菜单保持20多道 [13] - 融合八大菜系做法,精细分解河豚各部位定制菜品 [13] - 从日料转向创意河豚菜+淮扬菜,以符合国人口味 [13] 行业认知与市场 - 中国河豚市场规模约100亿元,仍属蓝海市场 [14] - 行业需要整合上游,避免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跌 [14] - 目前约25%灰色河豚仍在流通,需加强监管 [14] - 河豚文化根植中国,最早记载于《山海经》 [12] - 日本50%河豚从中国进口,公司也有日本供应链 [12] 政策与安全 - 2016年政策松动,允许养殖河豚流通 [1] - 国家采用源头控制法,确保进入餐厅的河豚完全无毒 [9] - 活鱼必须经认证加工厂宰杀后才能流通 [9]
中低线城市服务零售市场崛起 飞行体验、赶早市成为热门消费项目丨新经济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7-11 11:22
本地生活服务行业趋势 - 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必玩榜"发布,覆盖81城3485个玩乐地,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杭州为上榜数TOP5城市,湖州、景德镇等25个中低线城市首次上榜 [2] - 休闲玩乐商户线上流量同比增幅达30%,用户评价量增幅超50%,酒吧、洗浴等休闲玩乐商家占比超50%,KTV超200家,运动健身商家近300家 [3] - 2024年休闲玩乐用户规模同比增长33%,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50%,本地休闲玩乐需求显著增长 [5] 新消费业态升级 - 国民娱乐生活从"阶段性体验"转向"日常化玩乐","本地深度探索"成为趋势,如洗浴中心、酒吧、台球等场景 [3] - 上海温莎KTV(陆家嘴店)推出"吃喝唱复合型"体验,本地新客占比达50%,成为城市玩乐新地标 [3] - 北京华远航空飞行俱乐部提供低空飞行体验,吸引年轻人周末参与,推动"飞行文化"普及 [4] 沉浸式体验与文旅融合 - 扬州虹桥坊温泉结合"三把刀文化"与淮扬菜,暑期客流同比增长超30%,80%客源来自线上平台 [4] - 异地游客偏好"本地人生活"体验,如赶早市、赶海、旧货市场等,推动"吃住玩一体化"业态发展 [4][5] - 服务零售行业规模达7万亿,线上化率仅9%,休闲玩乐线上化率从2023年6 8%增至2024年9 2%,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5万亿,线上化率超25% [5] 中低线城市潜力 - 中低线城市如湖州、景德镇、清远等成为服务零售蓝海市场,首次进入"必玩榜" [2][5] - 休闲玩乐商家加速向复合型、沉浸型、IP型业态升级,线上化增速持续加快 [5]
淮安:擦亮“世界美食之都”金色名片
消费日报网· 2025-06-19 16:37
行业概况 - 淮安拥有1300余种淮扬菜菜点,其中400余种为淮安首创或独创的传统淮帮菜 [6] - 108道"淮安全鳝席"和190道"淮帮菜"名菜名点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 - 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0多件,位居全国设区市前列 [13] 产业规模 - 淮安食品产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集聚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近200家 [18] - 今世缘酒业投资120亿元建设南厂区技改项目,年包装能力达16万吨 [18] - 益海嘉里投资70亿元建设食品产业园,预计年产值140亿元 [18] 产业链布局 - 形成从"田头"到"筷头"的全产业链条,建成6个国字号农业园区和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20] - 中国巨石零碳智能制造基地为食品包装材料提供高端配套 [18] - 打造8条特色餐饮街区和21家示范店/特色店 [23] 品牌建设 - 培育"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在北京上海等地开设专营门店 [20] - 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成为全省唯一食品类国际博览会 [21] - 在美国英国等国家举办淮扬菜美食文化交流活动 [23] 技术人才 - 10所院校开设烹饪专业,累计培训中高级厨师10多万人次 [12] - 培养国家级"烹饪大师"40余人 [12] - 采用近40种烹饪技艺并创新推出金湖河鲜宴等新菜系 [6][10] 地理优势 - 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融合南北饮食文化特色 [15] - 四水穿城五湖镶嵌,三分之二耕地为水田,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13] - 各县区形成差异化美食特色,如盱眙十三香龙虾与金湖蒜泥龙虾 [15]
淮安:舌尖上的南北交响,运河畔的千年风华
消费日报网· 2025-06-19 16:30
地理与历史背景 - 淮安位于秦岭—淮河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兼具南北特色,是运河文明的重要枢纽[2] - 春秋时期邗沟的开凿和隋唐漕运发展使淮安成为"南船北马"的交通要道,促进南北食材与烹饪技艺融合[12] - 明清时期淮安作为漕运枢纽达到鼎盛,形成"七省咽喉"的繁华,推动淮扬菜系成熟[12] 淮扬菜特色与地位 - 淮扬菜以"清鲜平和、咸甜适中"为风格,拥有1300多道名菜,传统烹饪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数量全国设区市最多[5] - 刀工技艺极致,如2厘米厚方干需切至透光薄片,三套鸭需整禽脱骨;火候控制精准,如狮子头慢炖1.5-2小时,软兜长鱼需猛火快炒[21][22] - 1949年新中国开国第一宴以淮扬菜为基准,奠定国宴"质朴、清鲜、醇和"基调[21] 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 - 2021年淮安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认证,实施"一县一特"策略:盱眙龙虾门店1.7万家,年产值超百亿元,品牌价值达353亿元;洪泽湖大闸蟹节全球知名[23] - 通过国际美食周(美日法等国)、《味道淮扬》百集央视纪录片、连续25届盱眙龙虾节等立体传播,提升国际影响力[23] - 打造御码头美食街、里运河文化长廊等载体,融合美食体验与运河文化[25] 代表性美食与食材 - 特色菜品包括软兜长鱼、开洋蒲菜、白袍虾仁(洪泽湖白条虾)、平桥豆腐、钦工肉圆等[15] - 本地食材优势显著:456万亩水域与700万亩耕地支撑小龙虾(盱眙)、大闸蟹(洪泽湖)等地理标志产品[18] - 小吃文化丰富,如河下古镇岳家茶馓、老淮城长鱼面、文楼汤包等[15]
扬州东关街、皮市街上榜江苏省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成为古城老街打造“夜经济”的样本
搜狐财经· 2025-06-19 14:17
夜间经济集聚区发展 - 广陵区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和皮市街商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入选江苏省夜间消费集聚商圈名单 形成扬州夜间经济"双子星"格局 [1] - 东关街依托千年古城底蕴打造沉浸式体验 夜间营业率达100% 皮市街以"潮玩+怀旧"为特色吸引年轻群体 每晚客流超1万人次 [3] - 街区商户平均闭店时间从晚8:30延长至10:30 通过夜间市集 露天电影等活动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 [3] 消费业态创新 - 东关街通过"月下东关"主题市集和微型文化剧场提升体验 淮扬菜馆因夜间戏台开演实现翻台率翻倍 [3] - 皮市街聚集深夜书店 网红民宿 创意手作等多元业态 文创摊位与非遗漆器展台形成"文艺范+烟火气"特色场景 [3][5] 文旅商业融合策略 - 广陵区系统整合古城文化IP价值 以非遗工坊 老字号市集 古风商业街区为载体串联文化体验与商业消费 [5] - 采用市场化思维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的高效转化 打造双轮驱动的夜间经济综合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