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减税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
财联社· 2025-07-05 07:54
美国智库曼哈顿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里德尔表示,这可能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昂贵的一项立 法。危险在于,在赤字已经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国会又将增加数万亿美元新借款。曾在奥巴马 总统任期内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杰森·弗曼指出,该法案可能使立法者更难控制债务。 目前,美国国债已高达36.2万亿美元。美国媒体指出, 在美国债务已达历史高位的情况下,该 法案将进一步扩大结构性赤字。"美国日益增长的债务负担将惩罚子孙后代。" 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下午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 美"法案。该法案已于本月1日获参议院通过。美国国内担忧该法案将进一步加剧美国财政赤字 与债务风险。 "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2025年初重返白宫后推出的标志性立法议程。该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延长 特朗普在其第一个任期内于2017年通过的企业和个人减税措施,让小费和加班工资收入免于纳 税等,其核心条款是降低企业税。 该法案因造成联邦援助削减、长期债务增加和为富人及大企业减税等而备受争议。《纽约时 报》指出,这一法案使美国走上新的、更危险的财政道路。初步分析显示,该法案不仅会在未 来10年使美国赤字增加约3.3万亿美元, ...
如何看待参议院通过《美丽大法案》?(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7-02 22:44
《美丽大法案》立法进展 - 法案以51比50的微弱优势通过参议院投票,副总统万斯投出关键一票 [1][13] - 后续需众议院审议,流程包括规则委员会审议、辩论、投票及总统签署,内容可能进一步修改 [1][13] - 最终通过时间存在三种可能:7月4日前直接通过、7月中旬修改后通过或7月下旬至8月磋商后通过 [2][13] 法案内容调整 - 参议院版本未来十年赤字净增加4.1万亿美元,较众议院版本多5500亿美元,债务上限由4万亿增至5万亿美元 [2][14] - 企业减税力度加大:研发支出扣除、加速折旧、利息扣除三大项永久化 [2][14] - 个人减税向富人倾斜:中低收入群体税收优惠压缩,儿童税收抵免下调,小费与加班收入免税增设时间限制 [2][14] - 医疗补助削减规模从8000亿扩大至9300亿美元,或致1030万低收入人群失去保障 [3][14] - 国防支出提升1500亿至1万亿美元,重点投向海军舰艇及导弹防御系统;移民领域新增1500亿支出,含465亿边墙建设 [3][14] 经济影响 - 2025-2027年年均实际GDP增速或提高0.2个百分点,2026-2027年最大效果达0.6%,10年期美债利率或上行11个基点 [4][15] - 收入最低20%家庭收入下降2.9%(约700美元),最高20%家庭收入增长1.9%,呈现向高收入群体倾斜的再分配趋势 [5][15] - 资本密集行业(制造、数据中心等)受益于投资折旧红利,化石能源行业获开采费减免,军工行业因国防开支扩大受益 [5][15] - 新能源行业受损:清洁能源税收抵免提前退坡,风电、光伏及电动汽车业受冲击 [5][15] 行业影响对比 - 企业减税条款中,参议院恢复TCJA企业条款的赤字影响达-788亿美元,较众议院多518亿美元 [7] - 国防开支细分:空中优势与导弹防御支出-340亿,造船-290亿,弹药供应链-250亿 [7][8] - 新能源政策调整:废除电动车税收抵免节省194亿,逐步取消能源制造抵免节省251亿 [7]
如何看待参议院通过《美丽大法案》?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2 22:40
立法进展 - 《美丽大法案》于2025年7月2日在参议院以51比50微弱优势通过,后续需众议院审议,立法进入冲刺阶段[2] - 法案最终通过时间有三种可能,分别是7月4日前、7月中旬、7月下旬到8月[3] 法案内容 - 参议院版本未来十年赤字净增加约4.1万亿美元,较众议院版本增加约5580亿美元,债务上限由4万亿增至5万亿美元[4] - 减税上加大企业减税、压缩个人减税,削减支出上加大医疗福利支出削减、加快退出新能源补贴,扩大支出投向国防与移民驱逐领域[4][5] 经济影响 - 2025 - 2027年或使年均实际GDP增速提高0.2个点,2026 - 2027年效果最大可达0.6%,对通胀影响温和,使明年10年美债利率上行约11个基点[6] - 导致收入最低20%家庭收入下降2.9%约700美元,最高20%家庭收入平均增长1.9%[6] - 传统及资本密集行业受益,新能源及电动汽车行业受损[6] 风险提示 -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或加剧原油价格波动,扰乱全球“去通胀”进程和“软着陆”预期[12] - 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关注就业、消费走弱风险[13] - 美联储超预期转“鹰”或影响未来降息节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