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出海

搜索文档
被美国人威胁“谈不拢,就用枪解决”,中国光伏出海的血色突围
凤凰网财经· 2025-06-23 21:3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伊拉克乌姆盖斯尔港承担全国90%海运量,是光伏组件进入中东的关键枢纽,但霍尔木兹海峡若被封锁将切断全球1/3原油贸易及中国光伏物流通道[1] - 中东光伏项目面临极端环境挑战:伊拉克日均断电10余次,施工时地表温度达60℃,物流周期长达40天且材料需从中国采购[4][5] - 行业历经多次危机:2011年欧美"双反"、2018年特朗普201关税、东南亚关停潮及中东"水土不服"现象频发[1][24] 企业出海策略 - 国内光伏产能过剩倒逼企业转向海外,中东市场需求广阔但竞争激烈,需快速抢占红利窗口[8] - 出海模式从单纯组件销售升级为全产业链输出,涵盖技术、资本及解决方案,类似华为的全球化路径[16] - 东南亚因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加剧,马来西亚、泰国光伏厂关停潮促使企业转向中东寻找超大型发电基地或小型刚需项目[24][25][27] 文化冲突与商业壁垒 - 中东商业文化差异显著:中国企业习惯政策扶持,但当地需自建变电站、承担高额海水淡化成本(毛利率需比国内高10%-20%才能覆盖)[19][21][22] - 美国市场开发障碍包括融资复杂(知名EPC公司可降低贷款利率)、居民听证会阻力(需承诺生态保护及就业优先)及持枪威胁等突发风险[9][10] - 阿联酋"马斯达尔计划"曾吸引全球光伏企业,但国产化浪潮取代了肖特玻璃等海外巨头,竞争蔓延至中东市场[14] 典型案例与经验 - 伊拉克1.3兆瓦光伏试点项目揭示当地雇工成本高(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且供应链依赖进口[5] - 佛罗里达16兆瓦电站项目通过灵活应对持枪威胁、社区谈判等化险为夷,凸显跨文化适应能力[9][10] - 中东招商数据显示三成出海企业陷入"空转",因信息差导致调研投入与回报严重不匹配[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