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全球化

搜索文档
被美国人威胁“谈不拢,就用枪解决”,中国光伏出海的血色突围
凤凰网财经· 2025-06-23 21:3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伊拉克乌姆盖斯尔港承担全国90%海运量,是光伏组件进入中东的关键枢纽,但霍尔木兹海峡若被封锁将切断全球1/3原油贸易及中国光伏物流通道[1] - 中东光伏项目面临极端环境挑战:伊拉克日均断电10余次,施工时地表温度达60℃,物流周期长达40天且材料需从中国采购[4][5] - 行业历经多次危机:2011年欧美"双反"、2018年特朗普201关税、东南亚关停潮及中东"水土不服"现象频发[1][24] 企业出海策略 - 国内光伏产能过剩倒逼企业转向海外,中东市场需求广阔但竞争激烈,需快速抢占红利窗口[8] - 出海模式从单纯组件销售升级为全产业链输出,涵盖技术、资本及解决方案,类似华为的全球化路径[16] - 东南亚因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加剧,马来西亚、泰国光伏厂关停潮促使企业转向中东寻找超大型发电基地或小型刚需项目[24][25][27] 文化冲突与商业壁垒 - 中东商业文化差异显著:中国企业习惯政策扶持,但当地需自建变电站、承担高额海水淡化成本(毛利率需比国内高10%-20%才能覆盖)[19][21][22] - 美国市场开发障碍包括融资复杂(知名EPC公司可降低贷款利率)、居民听证会阻力(需承诺生态保护及就业优先)及持枪威胁等突发风险[9][10] - 阿联酋"马斯达尔计划"曾吸引全球光伏企业,但国产化浪潮取代了肖特玻璃等海外巨头,竞争蔓延至中东市场[14] 典型案例与经验 - 伊拉克1.3兆瓦光伏试点项目揭示当地雇工成本高(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且供应链依赖进口[5] - 佛罗里达16兆瓦电站项目通过灵活应对持枪威胁、社区谈判等化险为夷,凸显跨文化适应能力[9][10] - 中东招商数据显示三成出海企业陷入"空转",因信息差导致调研投入与回报严重不匹配[17][23]
新任美国驻华大使当为美中“架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1 04:49
庞德伟就任美国驻华大使 - 75岁前佐治亚州共和党参议员庞德伟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 成为中美建交以来年龄最大的驻华大使 [1] - 美国参议院以67票赞成 29票反对确认其出任驻华大使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1] 庞德伟商业背景 - 职业生涯始于商界 横跨传统制造业 零售业与全球供应链管理 [1] - 早年担任美国零售公司莎莉亚洲区负责人 常驻香港 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开拓 [1] - 曾任锐步和达乐首席执行官 见证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的双重角色 [1] - 锐步设计 品牌管理和营销管理基于美国 原材料 生产 销售链条遍布全球 庞德伟清楚美国零售业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 [1] 庞德伟政治经历 - 2014年步入政坛 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当选佐治亚州参议员 [2] - 2019年与参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戴恩斯访问中国 [2] 特朗普选择庞德伟的原因 - 特朗普看重其四大优势 良好的忠诚度 政治经验 从商经历和对中国的了解程度 [2] - 庞德伟思维偏向商业务实 曾因将企业生产转移到中国被指责 但主张全球分工中供应链安排得当可获更大收益 [2] 庞德伟对华立场分析 - 可能从商业生涯得出两种结论 一是发挥美国金融 品牌管理 创新优势 与全球产业链无缝对接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是认为全球分工伤害美国产业利益 应加剧对华关税战 [2] - 其作用积极或消极取决于如何总结从商经验并形成判断 [2] 庞德伟履职方向 - 核心任务是忠实传递并执行总统意志 在关税 贸易等议题落实美国诉求 [3] - 可能以务实理性商业思维看待中国 而非意识形态先行 展示灵活性 [3] - 中方希望其在中美间架桥 而非拆桥 架桥才能成就个人事业新篇章并使美国受益 [4] - 需将真实声音传回美国 影响对华政策制定 同时入乡随俗 换位思考 灵活处理中美关系议题 [4]
我们是怎样应对欧盟电动车关税的
新财富· 2025-04-18 14:59
全球贸易与电动车关税动态 - 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引发国际资本市场动荡,美元信用体系崩塌,欧元和日元走强,国际新秩序正在形成 [1] - 欧盟与中国达成共识,研究为中国电动车设定最低价格以取代原定2024年加征的反补贴关税方案,港A股汽车板块受此消息拉升 [1] - 中欧双方同意启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设定价格阈值以享受同等税收待遇,团队已开始接触 [1] 欧盟关税政策影响 - 欧盟2023年9月启动反补贴调查,2024年10月正式实施五年期反补贴税,比亚迪、吉利、上汽分别被征收17%、18.8%、35.3%关税,叠加10%普通关税后总税率最高达45.3% [3]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01万辆同比增长12%,但对欧洲纯电车出口58.2万辆同比下降9%,亚洲、南美、北美出口量增长 [3] - 2024年Q4中国对欧洲纯电车出口12.4万辆同比下降18.9%,2025年1-2月出口8.3万辆同比下降14.2% [4]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表现 - 名爵MG 2024年在欧洲15国销量63,012辆同比下降36.4%,2025年Q1销量8,920辆环比下降16% [8] - 比亚迪2024年在欧洲15国销量34,830辆同比增133%,2025年Q1销量13,575辆同比增114%环比增18% [11] - 小鹏、零跑2025年Q1在欧洲销量分别为2,496辆和1,907辆,表现突出 [11] 中国车企应对欧盟关税的三大战略 战略一:发展插混车型 - 欧盟关税仅针对纯电车,2024年中国插混汽车出口29.7万辆同比增1.9倍,2025年1-2月插混出口9.2万辆同比增191.7% [15] - 比亚迪Seal U插混版起售价3.5万欧元,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2024年2月在欧洲28国销量2,281辆 [18] 战略二:欧洲本地化产能建设 -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计划2025年底投产,一期产能15万辆,覆盖ATTO 3、Dolphin、Seal等车型,但欧盟3月对其展开补贴调查 [20] - 奇瑞与西班牙Ebro-EV Motors合资生产EBRO S700插混SUV,计划2027年产能达5万辆 [21] - 零跑与Stellantis合资在波兰SKD组装T03,计划在西班牙或意大利建厂 [22] 战略三:拓展其他海外市场 - 2024年中国纯电出口增速最快市场为印尼、阿联酋和巴西,东盟、中东和拉美市场贸易壁垒低且消费水平匹配中国车企成本优势 [24] - 新兴市场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欧洲下滑背景下保持整体增长 [25] 全球化趋势与行业展望 -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欧、东盟、日韩交往加密将重塑全球贸易新秩序 [27] - 尽管面临欧盟关税等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步伐将更加坚定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