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电产业链出海

搜索文档
体系化远征!宁德时代带领中国锂电攻破欧盟三重铁壁
DT新材料· 2025-07-15 23:51
欧盟《新电池法规》核心要求 - 法规要求电池产线从建设到认证需18个月以上,新规缓冲期延至2027年8月生效 [1] - 设立三大门槛:碳足迹全面披露、最低回收材料比例、强制实施"电池护照"溯源体系 [1] - 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缺失或偏差可能导致产品被拒 [1] 宁德时代欧洲布局战略 德国工厂 - 2018年在德国图林根州启动建设,总投资18亿欧元,规划产能14GWh [4] - 2024年实现产能爬坡,2023年10月宣布盈亏平衡 [4] - 提前建厂规避政策收紧风险,积累本土化运营经验 [4] 匈牙利工厂 - 2022年启动建设,一期40GWh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远期规划100GWh [5] - 紧邻奔驰、宝马客户整车厂,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 [5] - 预留设备调试与认证时间窗口,确保满足"电池护照"要求 [6] 西班牙合资工厂 - 2024年12月与Stellantis合资41亿欧元建厂,2026年底投产,年产能50GWh [8] - 专注磷酸铁锂路线,适配Stellantis旗下大众车型 [8] - 利用西班牙廉价绿电(太阳能成本比中欧低20%-25%)降低碳足迹 [8] 第四工厂与回收布局 - 2025年确定第四座工厂选址,推进匈牙利电池回收项目 [9] - 计划2025年下半年形成"生产-回收"闭环 [9] - 提前布局回收以满足2030年欧盟95%钴镍回收比例要求 [10] 产业链协同与技术支撑 - 中国锂电产业链提供高精度配方技术,保证材料性能一致性 [11] - 全流程数字化追溯满足欧盟碳足迹溯源要求 [12] - 松耐为头部正极材料企业提供计量解决方案,支撑电池制造商合规审计 [13] 行业趋势 - 中国锂电产业链出海呈现体系化协同,涵盖电芯制造、核心材料及关键设备 [13]
三天三连发:中国锂电巨头抢滩东南亚再提速
高工锂电· 2025-06-30 22:08
中国锂电产业链东南亚布局加速 - 东南亚成为中国锂电企业寻求新增长和独立定价权的关键战场,国内价格竞争激烈且地缘政治格局复杂[1] - 2025年以来中国锂电产业链加速布局东南亚,从上游材料到中游电池再到终端汽车应用,完整生态链正在迅速成型[4] - 东南亚各国政府出台积极政策支持电动汽车发展,包括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6] 重点项目投资情况 - 宁德时代参与的印尼合资工厂项目总投资60亿美元,年产电池可支持30万辆电动汽车,预计每年为印尼贡献420亿美元GDP[2] - 星源材质马来西亚东盟基地(一期)投资50亿元人民币,年产能20亿平方米,涵盖锂离子电池隔膜和固态电池刚性骨架[2] -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储能电池项目投资不超过86.54亿元人民币[2] 产业链各环节扩张 - 电池制造环节扩张显著: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圆柱电池工厂年产6.8亿只,主供电动工具和两轮车[5] - 上游材料企业加速跟进:龙蟠科技印尼磷酸铁锂项目一期已投产,新宙邦、恩捷股份等企业在马来西亚布局电解液、隔膜等产能[5] - 预计2026、2027年锂电四大核心主材将在东南亚实现本地化生产[5] 企业战略考量 - 出海寻求独立定价权,海外产品根据国际市场供需、服务成本和技术附加值制定"全球价值"策略[6] - 预计2026年后海外高端隔膜市场可能出现结构性短缺,本地化产能企业将掌握议价优势[6] - 东南亚投资触及上游原材料,如宁德时代和格林美在印尼整合镍矿资源,建立一体化生产体系[6] 东南亚国家政策目标 - 印尼计划2035年实现电动车年产量100万辆,2040年前全面淘汰燃煤电厂,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7] - 马来西亚目标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15%,2040年增至38%,提供长达10年、减免幅度70%至100%的所得税优惠[7] - 泰国"3030政策"目标2030年电动汽车占产量30%,2035年实现汽车全面电动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