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短端票息价值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 · 晨报0918|策略、固收
商业航天行业核心观点 - 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发展机遇期,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场景突破共同驱动产业向低成本、高可靠、规模化发展[3][6] - 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4800亿美元,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总体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4] - 低轨卫星频轨资源稀缺加剧全球竞争,中国星座组网进度显著加快,卫星移动通信牌照发放进一步打开应用场景[3][5] 商业航天政策与产业环境 - 政策端持续加码,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6月被纳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9月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3]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金额全球占比大幅提升至24%,航天器发射、卫星通信、商业载人航天飞行是热门投融资赛道[4] - 产业具备完整产业链,从上游卫星制造、中游火箭发射到终端运营,民营力量涌现驱动产业创新势能释放[3][4] 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 - 星座组网显著提速,中国星网2025年累计发射9组低轨卫星,“千帆”星座等潜在组网规模大,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5] - 火箭发射以“长征”系列为主力,中科宇航、星河动力、蓝箭航天等民商火箭成为重要运力增量,可回收火箭、液体火箭等新技术陆续进入首飞阶段[5] - 卫星制造产业多点开花,时空道宇、格思航天、长光卫星等民营公司入轨卫星数量显著提升,成为重要供给来源[5] - 海南商发二期工程加速推进,增加发射工位以满足高频次、大运力、低成本发射需求[5] 商业航天投资方向 - 受益运力投资加码的火箭制造、卫星载荷和发射场等新基建[6] - 受益产业规模化应用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太空旅行等新场景[6] - 受益综合成本下降需求的可回收火箭、液体火箭、平板卫星等新技术[6] 固收信用债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11日,信用债市场存量债券规模为44.65万亿元,其中城投债约15.48万亿元,非违约产业债13.99万亿元,金融债15.18万亿元[9] - 各板块估值收益率在2.3%及以上的债券资产成为票息增厚路径的挖掘重点[9] 城投债投资策略 - 估值在2.3%以上的存量城投债规模为4.42万亿元,占城投总规模的28.54%[10] - 结合存量挖掘空间和流动性表现,1年以内推荐关注西安、青岛、潍坊、昆明等区域;1-3年可关注重庆、西安、郑州、青岛等区域;3-5年关注青岛、湖北省级、广西省级等区域;5年以上关注青岛、湖北省级、陕西省级等区域[10] 金融债与产业债投资策略 - 估值在2.3%以上的存量金融债规模为1.68万亿元,占总规模的11%,银行次级债和保险永续债板块可重点关注[11] - 估值在2.3%以上的存量产业债规模为2.85万亿元,占总规模的20.36%,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行业交易活跃度相对更优[11] 信用债整体配置策略 - 债市调整后中短端(3年以内)品种的票息收益与风险性价比显著提升,“中短端票息 + 适度下沉”策略确定性较高[12] - 5年以上信用债面临成交低迷、流动性偏弱、扰动因素集中的压力,交易机会不强,可等待流动性改善信号后逐步参与配置[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