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振兴

搜索文档
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世界平均1/3!乳业振兴受益个股有哪些?
格隆汇· 2025-10-02 20:20
行业整体进展与政府支持 - 中央财政已安排资金用于扩大粮改饲实施范围,苜蓿基地建设规模由5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1500个奶牛家庭牧场得到改造提升,并增加5000名牧场主和技术骨干培训 [1] - 地方政府今年年内已安排20多亿元用于奶牛扩群增量、加工乳制品及培育乳制品消费 [1] - 受资金支持影响,今年前三季全国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5.2%,乳制品产量增长8.8%,奶牛平均单产7.8吨,同比提高400公斤,规模牧场收益回复至每头牛年均约3000元 [1] 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上游养殖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奶牛舍饲养殖成本高于发达国家40%至60%,常用饲料玉米价格较国际平均水平高约60% [2] - 消费结构不合理,国内液态奶与干乳制品消费比重约为7:3,与发达国家约3:7的情况相反 [2][4] - 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中国家的1/2及奶业发达国家的1/7 [2]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人均消费量存在巨大差距,日本在牛奶、鲜奶、豆奶、冰激凌及奶酪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均是中国的两倍以上 [3] - 农村人均奶类消费量从2014年至2017年增加至6.9千克,预期维持上升趋势,逐步收窄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3] - 低温奶、奶粉、乳酪及植物基饮料等品类呈现量价齐升趋势,去年常温奶销售额增速已降至0.7% [4] 上游养殖业发展趋势 - 国内牧场呈现"小、散、低"特点,平均饲养规模约五头,最大原奶生产商现代牧业存栏量仅占总存栏量的1.7% [5] -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并发展优质饲草料生产 [5] - 上游养殖业"规模化"及"饲料成本降本"是未来发展主线,行业集中度及企业利润空间有望提升 [6] 潜在受益标的:上游企业 - 现代牧业为中国最大上游原奶生产商,今年上半年录得纯利1.25亿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为盈,原奶销售量及平均售价上涨 [7] - 中国圣牧为国内最大有机奶源基地,上半年销售收入14.21亿元,同比增加1.5%,亏损同比减少93.66% [8][9] 潜在受益标的:下游企业 - 伊利新增健康饮品及奶酪事业部,布局巴氏奶生产线,海外收购Joyday冰淇淋和泰国Chomthana公司 [9] - 蒙牛设立奶酪事业部发展零售、乳品深加工及餐饮奶酪业务,海外事业部全面布局东南亚 [9] - 光明乳业产品包括低温奶、乳酸菌饮品等,其他乳制品贡献约30%收入,子公司新莱特去年实现收入约41.6亿元 [10][11]
伊利金领冠新品全面登陆香港市场 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化
新华财经· 2025-05-21 15:39
新品发布与战略合作 - 公司在香港举行全球新品发布会,推出金领冠珍护铂金、金领冠托菲儿敏益、金领冠托菲儿敏初三款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品 [1] - 公司与健康零售连锁品牌万宁达成战略合作,金领冠珍护铂金将进入香港200余家万宁门店及线上销售 [1] - 公司发布两款跨境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奶粉——金领冠托菲儿敏益、金领冠托菲儿敏初,完善特殊营养需求婴幼儿产品矩阵 [2] 科研创新与成果 - 公司发布《2025母乳研究关键成果集萃》,展示在母乳低聚糖(HMO)、婴儿肠道菌群等领域的13项科研成果 [1] - 公司累计掌握逾1000万个母乳成分数据,完成290余项发明专利布局 [3] - 公司在HMO领域已获得28项发明专利授权,并形成产业化优势 [3] - 公司全球母婴营养研究中心发布"HMOs+"生态研究成果,首次精准解析中国母乳氨基酸组成、首次揭示HMO与婴儿肠道菌群协同关系等 [3] 生产基地与全球布局 - 公司金领冠珍护铂金由呼和浩特"伊利健康谷"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生产,该基地汇聚十余个国家、50多个国际顶尖供应商的先进设备与技术 [2] - 公司已在中国、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建设了81个生产基地,产品涵盖液态奶、奶粉、冷饮、奶酪、黄油等多个品类 [4] - 公司产品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国际化战略与品牌发展 - 公司通过在香港发布新品,加速国际化进程,强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 [1] - 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从"走出去"迈向"深融入",不断讲好"内蒙古乳香"的高品质故事 [5] - 公司深化全球化布局,加速从中国品牌迈向世界品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