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十四节气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丨二十四节气·秋分 山河披锦 岁月酬勤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4 09:40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秋分日还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们一起感受大地的丰盈和丰收的喜悦。 秋分正值"三秋"大忙。稻谷垂金,铺展田畴如画;棉花绽白,遥接天边云色。大江南北一派五谷丰登、瓜果盈枝的丰收盛景。 秋分,山河披锦,岁月酬勤。 秋分至,昼夜均、寒暑平。 秋分过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凉意渐浓,秋色染遍万水千山,云影疏淡。天地做着减法,变得简约静谧。 ...
秋分时吃的“秋菜”,到底是啥?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3:01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上官云)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节气民俗丰富多彩,有竖鸡 蛋、放风筝等等。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那么,此时竖鸡蛋为啥能成功?民俗讲究"吃秋菜",秋菜 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唐志强。 秋分时吃的"秋菜",到底是啥? 他表示,古代有秋分祭月的习惯,有说法认为,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后来一些原本属于秋分的民 俗逐渐挪到了中秋节,民间祭月慢慢地就在中秋时进行了。而秋菜,实际就是野苋菜。 最早确立的节气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是中国古代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 资料图:正值秋分丰收时节,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农户抢抓农时收割玉米。(无人机照片) 邹雄 摄 唐志强介绍,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古代皇家会在秋分这一天祭月。北京的月坛,就是过去 皇帝祭月的地方。 他解释,由于每年秋分日在农历八月里的日期经常会有变动,不一定都能赶上满月。慢慢地,人们开始 在中秋祭月,那时月亮正圆,跟秋分有关的部分民俗也挪到了中秋节。 "今年的秋分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在9月23日02时19分左右来临,是在凌晨。今年秋分日跟中秋节的 ...
文化中国行丨二十四节气·白露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8 09:41
农业节气特征 - 白露是秋季第三个节气 标志着暑气消退和天气转凉 [1] - 节气呈现三候特征:鸿雁南飞 玄鸟回归 群鸟储食 [1] - 节气对应农作物成熟期 包括玉米高粱水稻及白露茶采摘 [3] 农业生产活动 - 秋季作物进入集中收获期 各地呈现瓜果飘香景象 [3] - 白露时节特定经济作物白露茶迎来最佳采摘期 [3]
白露的“白”指什么(文化中国行·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人民日报· 2025-09-06 06:2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这是一篇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的文化科普文章,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总结出关于公司或行业的投资要点。
文化中国行丨二十四节气·处暑 万物渐染秋意 家家修仓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4 21:57
节气特征与自然变化 -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 标志着秋季第二个节气 暑气至此而止 天气开始转凉[1][4] - 仍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 俗称"秋老虎" 体现气候过渡期特征[4] - 田野呈现秋意 庄稼籽粒日趋饱满 果园嘉果盈枝 香气四溢[3] 农业活动与物产状况 - 处满地黄景象 农作物进入成熟期 原野间万物渐染秋色[3] - 家家修葺仓廪 准备迎接岁物丰成 反映丰收预期[3] - 处暑象征耕耘与收获间过渡阶段 承载农业周期关键节点[6] 文化习俗与传统内涵 - 各地存在迎秋 赏菊等传统风俗 勾勒岁时节令文化图景[7] - 节气承载民族传统文化 体现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7] - 处暑被形容为夏与秋的温柔握手 蕴含季节更替的哲学意味[6]
闰六月结束,再次出现要等到2036年!
新华网· 2025-08-22 21:50
农历闰月设置机制 - 农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在19个回归年中加入7个闰月以协调回归年(约365.24天)与农历年(约354.37天)的时间差 [4] - 闰月设置依据二十四节气规则 当某农历月不包含中气时即被定为上一个月的闰月 [4] - 平均农历月29.53天小于两个中气间隔时间(平均约30.43天) 导致循环累计后必然出现无中气月份 [4] 2023年闰六月具体情况 - 今年闰六月始于公历7月25日 止于8月22日 月长29天为小月 [1] - 因7月22日中气大暑至8月23日中气处暑期间(7月25日-8月22日)仅含立秋节气无中气 故该月被定为闰六月 [4] - 下次出现闰六月需等待11年 将在2036年再现 [1][4] 闰月对节日日期的影响 - 闰六月导致2023年七夕节公历日期为8月29日 较2024年无闰月时的8月10日推迟19天 [6] - 闰月现象每2至3年出现一次 下一个闰月年份为2028年(闰五月) [4]
中国驻福冈总领馆举办二十四节气文化交流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1 15:53
活动概况 - 中国驻福冈总领馆举办二十四节气文化交流活动 吸引日本政界 文化界及友好团体等约130人参加 [1] - 活动旨在以二十四节气为纽带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文化交流 [1] 嘉宾致辞 - 中国驻福冈总领事杨庆东指出中日同属农耕文明 二十四节气是两国文化和而不同 交流互鉴的生动写照 [3] - 日本国会议员新垣邦男 福冈县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长裕海 九州国立博物馆馆长富田淳分别致辞肯定活动 [5] -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发来视频致辞表达对中日友好的美好祝愿 [5] 表演环节 - 旅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吴汝俊以京胡独奏《祖国恋》拉开活动序幕 [7] - 呈现《元夕立春》舞蹈及冲绳风情三味线表演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7] - 浙江省青瓷瓯乐表演《汲露》《山歌》与中式献茶仪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雅致氛围 [9] 文化分享 - 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宋英杰通过视频讲解节气科学内涵与文化意蕴 [9] - 日本筑紫女学园大学教授崔淑芬 九州大学教授宫田润子阐释节气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意义与应用案例 [9] 特色展示 - 现场插花作品融合中国节气理念与日本插花艺术 [11] - "功夫熊猫"互动表演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11] - 嘉宾共同观看二十四节气与中国非遗文化展品 [14]
文化中国行丨二十四节气·立秋 暑气犹未消 蝉已试秋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7 20:59
立秋节气特征 - 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及秋季第一个节气 [1] - 仍处三伏天期间 全国大部分地区暑气笼罩且气温较高 [3] - 出现凉风至 白露生 寒蝉鸣三候现象但非真正秋天来临 [4] 传统风俗活动 - 民间存在咬秋或啃秋习俗 通过食用西瓜香瓜等瓜果祛除暑气 [6] - 利用房前屋后场地晾晒农作物 形成色彩斑斓的晒秋景观 [6] 自然物候表现 - 暑气尚未消散时蝉鸣已开始显现秋声特征 [8] - 此阶段各类农作物进入竞相吐秀的生长周期 [3]
为啥今年闰的偏偏是六月?规律原来这么简单
央视新闻· 2025-07-25 22:27
农历置闰规则 - 农历是阴阳合历,兼顾月球绕地球和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周期,月份分为29天的小月和30天的大月 [2] - 12个农历月平均年长354天,比阳历少约11天,需通过置闰调整以避免寒暑颠倒 [2] - 每2-3年增加一个闰月,使农历平均年长与阳历一致 [2] 闰月设置依据 - 二十四节气中偶数排序的称为中气(如夏至、大暑),每个农历月需包含一个中气 [6] - 若某农历月不包含中气,则视为上个月的闰月 [6] - 2025年农历六月后的月份(7月25日-8月22日)仅含立秋(8月7日),不含处暑(8月23日),故设为闰六月 [6] 闰六月出现频率 - 本世纪(2001-2100年)共有6次闰六月,分别为2017、2025、2036、2055、2074、2093年 [12] 2025年农历示例 - 7月21日标注为"闰六月"起始 [7] - 8月7日为立秋节气,8月23日为处暑节气 [9][10]
来了!本世纪只有6次
证券时报· 2025-07-25 16:42
农历历法解析 - 农历是阴阳合历,兼顾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1] - 农历月以朔望月为准,平均长度29.53天,12个朔望月组成354或355天的农历年,比回归年短11天左右[5] - 古代通过置闰月解决季节错位问题,19年安排7个闰月使农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符[6] 闰月机制 - 置闰规则基于二十四节气,每个农历月需含一个中气,无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6] - 2023年7月25日至8月22日因无中气被设为闰六月,共29天[7] - 本世纪闰六月出现6次,分别为2017、2025、2036、2055、2074、2093年[10] 历法数据 - 朔望月与回归年长度差异导致季节偏移,需通过置闰调整[5][6] - 二十四节气将黄道24等分,12节气与12中气相间排列[6] - 闰六月现象与气候异常无直接关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