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贪腐

搜索文档
大厂“和珅”,贪污过亿
吴晓波频道· 2025-08-17 08:30
核心观点 - 互联网行业腐败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从基层到高管均有涉及,且手段多样化、隐蔽化 [3][6][7][8][11][12][23][27][30][31][32][33][36][37][38] - 业务部门是腐败高发区,占比达81.89%,主要因资源分配权和灵活管理机制 [36] - 技术赋能犯罪,新型利益输送渠道和虚拟资产变现成为趋势 [37] - 各大互联网公司已采取多项反腐措施,包括制度建设、举报机制、协同联盟等 [40][41][43][44][45][46] 案件金额层级 - 亿元级别:幻方量化市场总监李橙套取1.18亿元佣金 [3],阿里巴巴员工王某非法获利1.3亿元 [7][8],某短视频平台冯某侵吞1.4亿元奖励金 [11][12] - 千万级别:蚂蚁科技刘某南受贿1372.9万元 [23],饿了么前副总裁韩鎏敛财4000万元 [23],字节跳动高传峰受贿1024.7万元 [27] - 百万级别:百度前副总裁韦方骗取979.2万元 [30],滴滴前技术总监于晓声受贿797万元 [30],腾讯前高管刘春宁受贿143万余元、岳雨套取373万元 [31] - 基层腐败:字节跳动通报61起案件,涉案金额几千至上万元 [32],百度员工虚报差旅报销21.4万元 [32],海淀法院统计基层个案平均犯罪金额126.5万元 [33] 腐败手法 - 传统手法:虚构身份套取佣金 [3],审核权限牟利 [7],虚报费用 [31][32],工卡外借 [32] - 新型手法:利用虚拟资产变现 [37],比特币洗钱 [12],空壳公司转移资金 [12],政策漏洞设计 [11] - 隐蔽手段:赃款购买黄金代持 [9],多重账户转移 [12],混币技术混淆交易 [12],分散保管赃款 [23] 公司反腐措施 - 制度建设:高层牵头反贪委员会,更新反腐条例,全员培训 [41] - 举报机制:阿里巴巴设立120个举报点 [41],京东现金奖励有效举报 [41] - 协同联盟:阳光诚信联盟拒绝录用失信人员 [43] - 数据披露:腾讯2024年查处100余起案件 [44],字节跳动2024年辞退353人 [45],京东2024年调查221起贪腐案件 [45],阿里巴巴2025财年33起案件移送司法 [46] 行业特征 - 海淀法院近5年审理127件互联网贪腐案件,涉案总金额3.05亿元 [33] - 业务部门腐败高发,技术赋能犯罪趋势明显 [36][37] - 腐败链条多元隐蔽,套利空间存在于技术红利与监管滞后之间 [38]
互联网大厂有员工在APP审核、投流中受贿,细节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1:44
互联网行业腐败问题 - 互联网行业出现"小权力、大腐败"现象,业务部门掌握流量等资源分配权,职权寻租空间大[2][3] - 典型案例显示某互联网公司业务经理利用APP上架审核、流量扶持等职权受贿614万元[3] - 行贿形式与新兴技术结合,不限于传统金钱利益,如视频业务负责人通过流量倾斜受贿400余万元[3] - 电商平台运营人员利用店铺审批权限一年内受贿9200万元,反映流程审批环节存在普遍漏洞[4] 司法对民营经济的保护措施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2件典型案例,通过司法审判疏解民营企业发展痛点[1] - 明确"背对背"付款条款无效,判决大型建筑公司支付拖欠中小电缆企业的157万元货款[6] - 司法机关强调对新兴领域犯罪严惩不贷,以警示互联网企业改善内部治理环境[4][7] 大公司与中小企业交易不平等问题 - 大型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强加"背对背"条款,将第三方付款风险转嫁给下游中小企业[6] - 法院认定此类条款违反《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属无效霸王条款[6] - 典型案例为中小企业账款回收难题提供司法支持,促进公平市场竞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