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质量提升

搜索文档
幸福感满满!枣庄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分连续2年正增长
齐鲁晚报网· 2025-09-19 21:57
质量强市建设成效 - 全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分连续2年正增长 [1] - 成功举办石榴产业链和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推进会 [2] - 绘制13条产业链2.0版质量图谱,对64项共性技术短板进行重点突破 [2] 质量基础设施与服务 - 打造“枣来检”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品牌,布局建设6个产业服务站 [3] -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增配5台设备,完成农药残留检测项目扩项71项 [3] - 国家机床质检中心完成各类机床及机械密封检测470余批次 [3] 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 - 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包括国家级2家、省级58家、市级206家 [3] - 工程研究中心体系包括省级13家、市级104家 [3] - 全市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95家,218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4] - 27项成果入选省重大科技成果库,3项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 [4] 品牌建设与质量荣誉 - 滕州市入选国家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库 [4] - 3家企业入选第四批“好品山东”名单,4家企业入选全省质量标杆名单 [4] - 1家企业荣获“泰山品质”高端认证,10件商标和5件地理标志入选保护名录 [4] - 省级枣庄石榴产业商标品牌指导站落户峄城 [4] 质量安全监管 - 对重点工业产品开展市级监督抽查685批次,合格率96.2% [4] - 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场所1200余家,办理案件108件,罚没款44.26万元 [4] - 抽查在建项目20个、检测机构7家、混凝土企业14家,整改隐患123条 [4] - 建立住宅质量投诉闭环机制,梳理汇总23类高频投诉 [4]
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发布
证券日报· 2025-08-24 23:45
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在武汉发布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 旨在创新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并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1] - 项目覆盖机器人 脑机接口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以及纺织服装 工程机械 煤化工等传统产业[1] 产业链现状分析 - 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但转型压力较大且产业附加值偏低[1] - 新兴产业增长迅猛且集群效应显著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1] - 未来产业技术融合趋势明显且受政策资本青睐但商业闭环尚未打通[1] 项目实施目标与路径 - 通过协同共进突破产业链质量关键技术瓶颈 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并拓展应用场景[2] - 传统产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附加值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2] - 纺织服装产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制造智能化升级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2] 政策部署与执行进展 - 市场监管总局6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的通知》部署相关工作[2] - 多地建立关键共性质量问题攻关清单 细化重点举措 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2] 项目落实机制建议 - 各地各部门应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并整合质量技术创新资源[3] - 推动不同地方之间质量政策联动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和成果共用[3] - 企业需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 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并打造标志性攻关成果[3]
制度为基 创新为要 协同为魂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19 14:33
湖北省质量强链战略实施成效 - 5年累计实施155个省级质量提升项目 省级投入近3000万元 撬动地方配套超3500万元 服务企业6.52万家 解决质量问题3.96万个 助力企业降本增收超400亿元 [1] - 2023年光电子信息产业链营收突破8470亿元 核心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5% [2] - 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从2020年92.65%提升至2024年94.33% 质量竞争力指数从84.41升至88.4 [9] 制度体系建设 - 构建"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省领导任链长统筹协调 龙头企业引领质量协同 创新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2] - 2024年通过《湖北省质量促进条例》 成为全国第3个以立法规范产业链质量提升的省份 [3] - 编制质量提升项目工作指引和效益测算指引 发布两项省级地方标准 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3] 资金与技术支持 - "十四五"期间省级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 武汉市为光电子产业配套500万元 襄阳市投入300万元支持智能轨道交通 宜昌市安排200万元扶持生物医药 [4]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240个 服务窗口446个 服务企业3.7万家次 节约费用3.26亿元 [4] - "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入驻机构270家 注册用户8159个 完成订单2.34万笔 [4] 产业协同发展案例 - 光电子产业主导制定《5G光传输系统用多芯光纤阵列》国际标准 打破日本垄断 相关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5% [7] - 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提升至28% 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2024年同比增长35% [8] - 襄阳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8% 出口20余个国家和地区 [8] 创新要素保障 - 推出"鄂质贷"融资增信制度 累计放款234.7亿元 惠及4378家企业 中小微企业占比94.36% [5] - 全国首开质量管理专业自学考试 首批921名考生通过率超80% [5] - 光电子产业聚集院士24名 企业1.7万余家 高新技术企业5200家 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4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