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信息
搜索文档
韩国中央日报聚焦武汉汉江与汉江相遇:武汉与韩国跨国合作共绘新图景
长江日报· 2025-10-31 22:59
产业合作 - 湖北省与韩国双边贸易额达174亿元,同比增长24% [3] - 合作领域从传统商品贸易加速迈向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赛道 [3] - 双方合作共同瞄准武汉强大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 [4] 科技创新 - 韩国在加氢站数量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方面稳居世界前列 [4] - 武汉已初步构建从技术研发、氢气制取到多元应用的氢能全产业链框架 [4] - 中韩两国专家曾就“管道掺氢”技术细节进行深入探讨,工程师共同协作攻克制氢成本控制等关键技术 [4] 物流运输 - “长越1号”万吨级巨轮实现韩国釜山港与武汉阳逻港点对点直航,相比经上海中转节省3天时间 [5] - 该航线将武汉无纺布、精密汽车零部件运往韩国,返程满载韩国化妆品、电子产品 [5] - “鄂州—仁川”国际货运航线开通,武汉生产的时尚羽绒服、品质男装通过空运仅需3天即可摆上韩国商场货架 [5] 人文交流 - 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举办2025华中地区K-POP大赛、景德镇中韩陶瓷艺术邀请展、韩食文化体验等活动 [6] - 活动覆盖经济、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多个领域,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6]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跃迁 在项目现场观察西安“产业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4:44
项目投资与产业发展模式 - 5年内西安高新区落地超700个项目,汇聚投资超6500亿元 [1] - 产业发展模式从单点突破向集群跃迁转变 [1] - 今年1月至8月,西安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705.4亿元,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7.1% [3] 新能源汽车产业 - 法国泰斯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从落户到投产仅用四个月,预计年底可实现产值2.5亿元 [1] - 龙头企业比亚迪完成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布局,带动区域汽车年产量从2020年的25.44万辆攀升至2024年的107.4万辆 [1] - 一批国内外汽车配套企业先后落地,体现“链”式发展活力 [1] 光电子信息产业 - 建成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三星闪存芯片二期、中兴二期、诺瓦研发基地等一批项目 [2] - 闪存芯片月产能达26万片,占全球产能的15% [2] 智能制造产业 - 建成百亿投资、百亿产值的西安西电智慧产业基地 [2] - 法士特高智新工厂年产20万台变速器 [2] - 中熔电气智能产业基地等一批高投资、高科技、高产值的产业项目竣工投用,推动国际一流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 [2] 产业多元化与科技创新 - 产业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五大支柱产业 [2] -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的推进将有助于打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 [3]
民企力量壮大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版图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1:03
1985年,中国第一家民营激光企业在武汉创立,点燃"中国光谷"第一捧火种。此后,湖北民营企业聚焦 光电子信息不断创新突破,成为助推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的重要力量。近日,记者走 进多家光电子信息领域民企,探寻产业发展密码。 科技创新助企兴业 传感器是智能装备的"眼睛",其通过感知外界环境或内部状态,为设备提供实时数据支持。自2003年在 武汉成立以来,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传感器这一核心器件,成为诸多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细分领 域头部企业的配套供应商。 "创业至今,我们始终践行高技术、低成本、量产化发展理念。"四方光电创始人、董事长熊友辉说,实 践这一理念的路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而湖北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及完善的产业链,为企业开展技术 创新与产业协同提供了沃土。 熊友辉介绍,该公司建立自主研发中心、创新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协同开展技 术攻关,将传感器成本一降再降。其中,自主研发的红外气体传感器、超声波燃气表、电池热失控监测 传感器等设备,在关键核心部件上,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仁兵看来,科技创新在帮助企业保持技术、产品先进性同时, 也在一定 ...
向上向新向优向好 武汉前三季度活力升腾
长江日报· 2025-10-30 08:48
宏观经济表现 - 武汉前三季度GDP增长5.6%,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增长5.4%和5.5%,增速持续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1] - 全市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环比加快,经济底盘稳固,回升向好趋势明显 [1][4] -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0098.62亿元,首次在前三季度规模破万亿元,增速达6% [4] -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56.38亿元,增速2%,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副省级城市第1位 [5] 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六成 [4][5] - 工业机器人产量激增70.4%,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45.4% [3][5] - “光芯屏端网”产业开票金额增长18.3% [5] - 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产业集聚效应提升,近50家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或加仓追投武汉经开区 [4][7] 科技创新与投资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新型主体加快成长,全市新增4家上市及过审企业,9家企业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AI科技企业50强 [3][5] - 工业投资增长1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2%,155个续建产业项目提前完成目标 [5] - 武创投、蔚能电池等22家经营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超300亿元,发行规模位居全国第5 [7] - 全市组建创投类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基金超20只,完成126个项目,共计超75亿元投资 [7] 营商环境与企业活力 - 前三季度新登记经营主体47.9万户,同比增长14.3%,增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6] - 新登记企业超25万户,增长37.23%,占新登记总量五成以上,增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6] - 前三季度884个入库招商引资项目中工业占比近半 [7] 消费市场与居民收入 - 前三季度武汉旅游收入增长16.4%,黄鹤楼单日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知音号演艺船国庆档期场场爆满 [7] -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07元,同比增长4.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和5.9% [8] -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物价总体稳定 [8]
千余楚商东湖再聚首, 331亿元项目集中签约助家乡发展
长江日报· 2025-10-29 20:35
大会概况与核心成果 - 第七届楚商大会于10月29日开幕,主题为“楚商向新同行 回乡共建支点”,吸引全球千余位楚商及企业代表参加 [1] - 大会现场集中签约18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达331.3亿元 [1] - 自2013年楚商联合会成立以来,楚商在湖北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已突破2.1万亿元 [1] 签约项目与投资规模 - 现场签约的18个项目涉及光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健康、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算力与大数据等领域 [2] - 大会期间各市州累计达成合作项目57个,总金额达676亿元 [2] - 大会前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举办的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50个,金额1312.12亿元 [2] 参会企业与行业代表 - 小米集团、小鹏汽车、联影医疗、亿纬锂能、领益制造、小红书等新科技、新制造、新消费企业被提及为快速成长的楚商代表 [1] - 大会发布了100家楚商社会责任标杆企业 [2] - 川商总会、津商联合会、秦商总会等兄弟商会负责人表示看好湖北发展前景,将引导更多企业投资 [1] 专题活动与平台价值 - 大会同期举办五场专题活动,包括楚商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化发展、年轻一代“两个健康”及楚商优品展示专场 [2] - 楚商大会历经七届,已成为凝聚楚商力量、推动商帮交融、激发回乡投资的重要平台 [2]
26万楚商投资湖北超2.1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9 15:57
站上"十五五"新征程,湖北在"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中提出,到2027年,湖北民营经济年均增 长6%左右,增加值达到4.5万亿元,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0%左右。 29日上午,第七届楚商大会在武汉开幕。大会期间,全国楚商与湖北省各市州共达成57个合作项目,总 金额676亿元。开幕式现场签约项目18个,涉及光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健康、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算力与大数据等领域,签约金额331.3亿元。 湖北省省长李殿勋致辞介绍,交通区位优越是湖北首要优势,"水、铁、公、空、管"五大交通体系完备 发达,湖北依托五大交通网络重塑国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辐射最广的现代物流体系。湖北优质科教 资源在全国处于前列,每年超过40万大学生选择留在湖北,共建湖北。湖北产业基础坚实,是全国极少 数具备41个产业大类的省份之一。湖北市场空间巨大,能够直接辐射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3亿人口。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看好湖北、投资湖北。湖北省楚商联合会会长、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 长兼CEO陈东升表示,遍布全球的楚商超过26万人,楚商500强企业的年总营收入超过3.7万亿元。过去 12年,楚商在湖北累计投资超过2.1万亿 ...
武汉“雨林生态”培育一批“行业第一股”
长江日报· 2025-10-29 08:26
公司上市与技术突破 - 禾元生物于10月28日登陆科创板,成为重组人白蛋白第一股 [1] - 公司自主研发的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实现从稻米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是生物制药上游原材料的重大原创突破 [1] - 禾元生物全球首创的“稻米造血”技术改写了人血清白蛋白依赖血浆提取的历史 [5] 近期上市与申报动态 - 2024年6月以来,武汉硬科技企业持续发力,涌现达梦数据、星竞威武、声通科技、黑芝麻智能、元光科技等多只“行业第一股” [2] - 8月底至今,武汉硬科技企业迎来上市井喷期:长进光子科创板申请获受理;艾米森、聚芯微电子、滨会生物3家企业在3天内密集递交港交所招股书;岚图汽车正式冲刺港交所,两个月内6家企业接连冲击资本市场 [5] 企业技术优势与研发投入 - 长进光子将掺稀土光纤成本降至进口产品的一半,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14%以上 [5] - 聚芯微电子飞行时间传感器芯片填补国内空白,多款产品跻身全球市场占有率前三 [5] - 艾米森推出全球首款肝癌甲基化检测试剂,实现更早、更灵敏、更准确的肝癌筛查 [5] - 滨会生物研发的OH2注射液成为全球首个进入关键性临床研究的以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为载体的溶瘤病毒药物 [5]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结构 - “十四五”期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8000多家增长到16000多家 [6] - 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聚焦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智能网联等硬科技领域 [6] - 每万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71家,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 [6]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协同 - 岚图汽车自动化车间内,935台工业机器人高效协作,平均每118秒便有一台新车下线 [7] - 武汉以“汽车+”为轴心汇聚500多家产业链企业构建完整生态,岚图汽车2024年供应链近地化率达41%,吸引超300家合作伙伴在武汉设立研发基地 [7] - 华引芯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与光谷实验室,其Mini-LED背光技术成功应用于TCL华星的车载显示产品,武汉已形成覆盖材料、装备、面板、终端全链条的显示面板产业高地 [7] - 武汉已拥有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计划围绕先进半导体、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方向再培育约15个特色产业集群 [8] 政府基金与资本支持 - 江城基金与武汉基金作为两大政府产业基金,每年投入超40亿元,专注“投小、投早、投硬科技” [10] - 为破解国有资本难题,武汉探索“耐心资本”机制:允许种子直投、天使直投项目最高可承受100%亏损,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比例上限提高至50% [10] - 车谷科创基金以12年超长存续期、60%容亏率的创新设计,完成对中眸医疗、盛势启创等首批项目的出资 [10] - 各区推进差异化支持:东湖高新区打造“投早投小”基金群并试行“拨转股”,江岸区构建规模达50亿元的科创基金矩阵,洪山区推动科技专项资金“拨改投” [10]
武汉、南京、成都,谁的发展前景更好?
搜狐财经· 2025-10-27 12:03
三座城市的产业发展,都是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既有优势,指向明确。 武汉锚定光电子信息产业后,并未停留在简单的产能扩张,而是通过"芯光链"平台重构中小微企业采购 链路。这种"产业级电商"的模式,直接让今年一季度的交易额突破了11亿元,中小微企业的采购效率提 升了20%以上。对此,武汉不仅着力巩固现有优势,更有意为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再上台阶铺路。 南京的优势,在于把智力资源变成实际产能的转化能力。紫金山实验室突破6G太 产业发展路径 武汉攻坚硬核领域,南京转化科教势能,成都依托规模获益 新一线城市的竞争已经进入综合势能较量的新阶段,杭州之外,中部地区的武汉,有九省通衢的区位优 势与雄厚的制造业根基,东部地区的南京,有领先的科教优势与较高的创新转化效率,成都以人口规模 与消费活力领跑西部地区,谁的发展前景更被看好? ...
武汉最新百强企业揭榜,民企数量创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10-17 17:23
式汉最新百强企业揭榜 民企数量创历史新高 上榜数量50家 10月17日,2025年武汉企业100强名单发布。 数据显示,2025年武汉百强企业资产总额达6.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创历史新高。营收总额超3万亿元。入围的营收门槛达47.38亿元,较上年略有 提高。 作为武汉企业的领头羊,营业规模是底气。本届百强企业中,营收千亿级企业共有8家,与去年持平;百亿级企业达56家,比去年新增3家。百亿以上企业 营收总额占综合百强企业的九成以上。 与过往相比,武汉百强企业除了在整体实力上的稳步增长,今年还出现了三大新变化。 第一大变化,武汉今年的百强企业中,入围的民营企业共有50家,数量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近年来武汉百强企业榜单中,民营企业的数量都在稳步提升。十年前,武汉企业百强中,民营企业刚刚超过30家,到2020年,民营企业占比首 次突破40家; 再到今年,民营企业入围的数量创历史新高。同时,今年新入围的15家企业中,就有13家为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作为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在武汉经济中的分量也愈来愈重。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占武汉市GDP的比重,从2019年的42.9%已提升至2024年的48.4%,并且去 ...
回国4个月,华科大博导解释为何放弃海外舒适圈
第一财经· 2025-10-17 10:45
全球楚商与人才概况 - 全球楚商总数超过26万人,其中海外楚商超过4.5万人 [1][4] - 湖北省系统性推进楚商回乡,建立楚商信息库、楚才名录库、校友资源库、上市企业库 [4] 人才引进政策与成效 - 湖北构建"国家-省级-校级"层层递进的人才保障体系,提供专项补助并解决子女入学、家人就医等后顾之忧 [3][4] - 湖北在全国首创人才股权激励基金,已为48家企业核心骨干提供9.1亿元激励基金,撬动总规模47.77亿元,涉及高端人才2388名 [5] - 获得股权激励的48家企业总收入增加458.68亿元,加权增幅达121%,研发投入增加47.98亿元,加权增幅131% [5] 招商引资活动成果 - 今年以来湖北累计开展"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活动1800余场,走访重点楚商超1万人次 [4] - 达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6597个,同比增长2.5%,总金额达35972.9亿元 [4] 产业发展与科研环境优势 - 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芯片、器件、模块、系统的完整产业链,仅在光谷就有2000多家相关企业 [3] - 湖北科研平台为成果转化提供高效率支持,例如能实现当天联系并启动跨学院合作 [3] 未来目标与规划 - 湖北目标每年新增楚商回乡投资亿元以上的注册企业1800家以上 [5] - 目标楚商回乡项目签约数每年增长10%以上,开工项目投资额每年增长8%以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