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车—家全生态布局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十五年:增长天花板近了吗?
36氪· 2025-10-27 18:21
公司市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港股总市值累计飙升1.3万亿港元,当前维持在1.2万亿港元的近年高位 [4] - 公司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5年第三季度达到4350万台,以13.5%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三 [6][7] - 公司汽车业务截至目前累计交付约40万辆,月交付量迈上4万辆台阶 [7] 战略演进与业务布局 - 公司完成三次关键战略跃迁:初期靠性价比手机切入市场,2018年登陆资本市场并向中高端渗透,2020年战略升级为“手机×AIoT”以构建生态壁垒 [5][6] - 2021年3月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估值故事改写为“人—车—家”全生态布局的科技制造平台型公司 [6] - 家电业务成为潜在第三增长曲线,2025年Q2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冰箱和洗衣机出货量同比增速均超25% [14] 手机业务表现与挑战 - 2025年Q3全球市场份额为13.5%,出货量同比增幅为1.8% [7] - 在中国市场,2025年Q3出货量为1000万台,市场份额14.7%,排名第四,出货量同比下滑约1.8% [10][11] - 高端化面临挑战,自研玄戒O1芯片有待市场检验,品牌溢价能力与用户认可度与华为、苹果相比仍有差距 [8] 汽车业务进展与财务状况 - 汽车业务在2025年Q2收入达206亿元,同比激增233.9%,但该分部仍亏损3亿元 [12] - 公司预告汽车业务有望在2025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季度盈利,第二季度分部经营亏损已收窄至3亿元 [12] - 智驾等核心技术竞争激烈,公司需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同时产能压力随着月交付达4万辆得到释放 [12] 舆论环境与市场争议 - 公司及创始人具有高流量和市场影响力,创始人抖音粉丝超4400万,但同时也面临“只会营销”等争议性评价 [4][5] - 汽车领域的安全事故易引发公众关注和争执,汽车安全是公司需持续投入的领域 [9][12] - 手机营销方式如“定语营销”被部分媒体批评为提高社会信任成本 [9] 未来增长驱动与展望 - 增长动力来源于“人—车—家”生态协同、技术自研以及全球化布局,公司计划于2027年将汽车业务进入欧洲市场 [6][14][15] - 手机业务通过玄戒O1芯片提升中高端机型毛利率,汽车业务依托产能提升和月交付规模扩大增长空间 [14] - 公司增长天花板取决于手机业务在中国区的排名提升、汽车业务规模扩大以及生态协同创造的差异化价值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