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控制

搜索文档
聚变能的研发,走到了哪一步?
中国证券报· 2025-10-18 22:47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多路径并行、快速迭代的新阶段,目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这一终极清洁能源 [5] -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系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正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以推动聚变能商业化 [6][7][8] 可控核聚变的技术挑战与价值 - 可控核聚变是迄今人类构想的最复杂能源系统之一,需将等离子体物理、核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难题集于一身 [3] - 实现核聚变需创造超1亿摄氏度的严苛环境,约为太阳核心温度的6至7倍,以克服原子核间的库伦排斥力 [3] - 聚变能成功将从根本上破解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带动超导材料、人工智能控制等前沿领域集群发展 [3] 全球聚变能研发进展与路径 - 主流技术路线分为磁约束(如托卡马克)和惯性约束两大类,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于2020年启动组装,旨在为2040至2050年的示范电站奠定基础 [5] - 当前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已可短暂实现聚变反应条件,但进一步提高聚变功率增益、维持长时间净能量输出仍面临巨大考验 [5] - 中核集团正按“实验堆—示范堆—商业堆”路径研发,预计2027年左右开展燃烧等离子体实验 [5] 中国在聚变能领域的进展与规划 - 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成都,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实现显著跃升 [7] - 中国已形成完整核工业体系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2025年“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 [7][8] -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的新世界纪录 [8]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关键部件安装完成,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