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一体化发展
搜索文档
香港多所大学举行升旗仪式 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
中国新闻网· 2025-10-01 21:13
香港多所大学国庆升旗仪式 - 香港大学在百周年校园李兆基会议中心大会堂举行升旗仪式,校务委员会主席王冬胜及校长张翔等出席,仪式后乐容舞团表演当代舞蹈《一条大河》[1] - 香港教育大学在大埔校园举行升旗仪式,仪式由大学及附属小学学生组成的升旗队负责升挂国旗、区旗及校旗,师生齐唱国歌[3] - 香港理工大学举行升旗仪式,有逾1300名嘉宾、师生及校友出席[3] - 香港科技大学有逾400人现场参与升旗仪式,另有逾万人次在线观看仪式直播[4] 大学领导表态与国家发展 -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表示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源于长期不懈奋斗,学校将继续推动国民及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历史与文化[3] - 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林大辉指出国家蓬勃发展为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学校将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3] -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称新中国成立76年来发展一日千里,尤其在科技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科大将利用香港独特优势,推动创新教学、卓越研究及知识转移,把握国家“十五五”规划机遇[4]
港澳平:李家超施政报告展现香港昂扬奋发气象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22:10
政府治理改革 - 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2] - 完善公务员评核机制 [2] - 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并制定专属法律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2] 产业发展政策 - 通过灵活批地 税务优惠 资金补助和人才培育促推先进制造业 [2] - 重点发展生命健康科技 新能源 AI与数据科学等新兴产业 [2] - 推进经济转型体现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相结合 [2] 区域定位与发展 - 持续巩固香港国际金融 航运 贸易中心地位 [2] - 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 [2] - 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协同发展 [2] 民生改善措施 - 用最大篇幅阐明土地房屋政策 [2] - 覆盖交通运输 医疗护理 社会福利 保障劳工 关爱共融等领域政策 [2] - 着力提速提质增进民生福祉践行更好住房 更高收入 更好长者照顾 青年发展愿景 [2]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新华社· 2025-07-11 10:52
自然科学院的创办与历史意义 -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院于1940年在延安诞生,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也是党历史上首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1] - 2023年7月10日,自然科学院的旧址展馆在延安对外开放,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和北理工建校85周年 [1] - 展馆分为三个单元,展示自然科学院的创办、创建者生平和党在延安时期领导科技事业的情况 [1] 自然科学院在抗战时期的科技贡献 - 副院长陈康白带领专家改进制盐技术,使边区盐产量提高五到六倍,解决了军民食盐问题并成为边区支柱产业 [1] - 生物系师生发现南泥湾适合屯兵农垦,为开发陕北"好江南"奠定基础 [1] - 发明"马兰草纸"缓解纸张短缺,保障了根据地的报刊、书籍和钞票印刷发行 [2] - 数学专家制定延安日晷标准,促进边区的"时间统一",解决了政府工作、工农业生产和前线作战的计时问题 [2] - 科技工作者在无线通讯、医学、气象、化学等领域均有贡献,并研制出符合要求的钢材和炸药等化工产品 [2] 自然科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影响 - 大批进步人士和一流科学人才汇聚在自然科学院,学院成为培养科技专家的摇篮 [2] - 一大批师生后来成为新中国科学和工业方面的领军人物,如核潜艇事业奠基人彭士禄 [2] - 自然科学院为新中国一批重要理工院校的诞生奠定基础 [2] 延安科技发展的外部支持与合作 - 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等组织为自然科学院提供资金和设备 [3] - 边区政府与美国开展了气象、通讯、航空等技术合作 [3] 延安科技事业的历史启示 - 自然科学院的建设发展标志着党在延安时期已开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实践 [3] - 党领导军民克服封锁和困难创办科技事业,对今天有重要启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