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生态

搜索文档
苏州工业园区面向全球引人才
新华日报· 2025-07-14 14:39
国际化人才集聚 - 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国际化人才超1.5万人,居苏州全市第一 [1] - 园区集聚院士团队78个,各级领军人才超3800人,高层次人才总数突破6.7万人 [2] - 截至2024年底,园区已集聚持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专家约3300人,其中持有A类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国高端专家数量近1300人 [3] 人才服务与生态建设 - 阳澄数谷国际人才港聚焦"引、落、创、联、居"五大服务功能,支撑人才创新创业全发展周期 [2] - 园区建立全省首个外国人才工作、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并获批全国唯一《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签发权的县区级地区 [3] - 创新开发iDream园梦人才平台和"SIP才无忧"微信小程序,实现人才供需高效对接和90余项业务线上办理 [6] 政策与制度创新 - 园区推出《关于外国人才工作生活便利化服务若干举措(试行)》,包含19项便利化举措,其中3项全国首发、10项全省首创 [3] - 2024年推出全国首个以产业分类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首创生物医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 [4] -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解决国内外评价体系不兼容问题 [4] 企业成长与产业融合 - 中天医疗从初创团队发展到200多人规模,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 [3] - 血霁生物致力于血小板体外再生技术,实现全程无基因编辑,有望在全球研发中弯道超车 [4] - 园区支持企业面向全球"以才引才""团队式引才",推动人才工作市场化 [6] 国际化生活配套 - 落地全省首家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嘉会医疗(苏州),提供国际化医疗服务 [6] - 打造一批国际化集中社区,提升"新园区人"生活归属感 [6] - 国际化人才带来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包容性与吸引力 [6]
山东政商要情(7.7—7.13)
经济观察网· 2025-07-13 20:57
山东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 山东省计划到2027年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领军企业3家以上 [2] - 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中心和平台 [2] - 行动计划包含18条措施,涵盖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财金支持、标准建设、人才支撑和应用推广 [2] 山东低空产业发展布局 - 山东拥有经营性无人机企业1400余家,居全国第3位,涵盖工业级无人机、通航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及关键系统等领域 [3] - 培育通用飞机和无人机整机、发动机、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发制造企业400余家 [3] - 下一步将从加强产业链建设、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深化场景应用推广、构建完善产业生态等方面发力 [4] 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 山东省兑现河南2024年度生态补偿资金6207万元,累计兑现2.5亿元 [5] - 补偿机制推动黄河干流水质稳中向好,刘庄国控断面总氮年均浓度低于上一年年均值 [5] 济南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措施 - 济南发布20条措施,包括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提升技能水平促进就业等6个方面 [6] - 济南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7万人以上 [6] 青岛市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措施 - 青岛出台20条措施,覆盖发现识别人才、支持培养人才、赋能创业人才、服务保障人才四个方面 [7] - 提高A类学科理工类博士、硕士研究生购房补贴至30万元、20万元,给予专精特新领域人才最高60万元创业启动支持 [7] - 每年遴选6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7] 杰瑞股份天然气增压站项目 - 杰瑞股份全资子公司中标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天然气增压站项目,金额约61.26亿元 [8] - 项目位于阿尔及利亚Illizi省Rhourde Nouss气田,有助于公司拓展北非、中东地区陆上油气田一体化开发建设工程服务市场 [8]
青岛出台20条措施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大众日报· 2025-07-10 11:01
人才认定标准 - 青岛市实施"以绩推才"政策,年度成果转化交易额达到500万元以上可认定为高层次人才 [1] - 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年度薪酬达到80万元以上可直接认定为青岛市高层次人才 [1] - 在国内外重点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并落地青岛的人才项目可直接纳入市级人才计划 [1] 青年人才支持政策 - 企业引进A类学科理工类博士工作满三年购房补贴提高至30万元 [2] - 企业引进A类学科理工类硕士工作满三年购房补贴提高至20万元 [2] - 青年人才安家类补贴政策兑现时间从平均3个月缩短至1个工作日 [2] 创新创业赋能体系 - 构建人才成果"发现、对接、孵化、融资、应用"全流程赋能链条 [2] - 建立由技术经纪人、金融机构、重点企业组成的服务团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 - 着力解决科研人才在市场拓展、企业融资、场景应用等方面的短板问题 [2] 人才培养机制 - 通过托举青年人才、挖掘先锋人才、培育领军人才等措施建立覆盖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链条 [2] - 实施提升国际水准政策加强人才国际化培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