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培养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沪指十年新高,易方达等老牌权益大厂再现基金持久投资力
搜狐财经· 2025-10-12 20:16
市场行情与基金业绩表现 - 自去年“9·24”行情以来,沪深300指数突破去年10月高点站上4600点,上证指数于8月18日站上3732点创近十年新高,创业板指年内涨幅近50% [1] -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强劲,近4300只基金中有近3000只年内收益超20%,700多只收益超50%,125只收益在80%以上 [2] - 从中长期看,近250只基金一年业绩翻倍,158只成立满三年的基金年化收益率达20%,329只成立满五年的基金年化收益率超10% [2][3] - 绩优基金普遍通过提前布局科技、医药、港股新消费等热门板块获取超额收益 [2] 易方达基金业绩领先表现 - 易方达基金在绩优基金数量上显著领先,旗下有12只基金年内收益超80%,14只基金三年期年化收益超20%,16只基金五年期年化收益超10% [2][3] - 具体基金产品如易方达科融(代码006533)今年以来回报达100.32%,近三年回报112.48% [10] - 公司拥有4位“双十”基金经理(任职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如陈皓管理易方达平稳增长13年年化收益超14% [12][13] 易方达基金投研体系与管理模式 - 公司采用“大平台+小团队”组织管理模式,整合研究、风控、交易等资源为投资小团队提供支持,同时保持策略独立性 [4][5] - 权益研究团队覆盖宏观、医药、TMT、工业、消费、ESG等多个组别,实现对A股、港股及全球重点标的的全面覆盖 [6] - 积极推进数智化建设,构建IMS智能投研一体化平台,赋能“研究-投资-交易-风控-运营”全业务流程闭环 [7] - 倡导共享、协同的团队文化,通过人才培训体系和“以老带新”机制保障投研文化的传承和人才梯队的稳定性 [8] 基金经理梯队与投资风格 - 形成老中青有序衔接的人才梯队,中生代基金经理包括全市场选股的郭杰、杨嘉文、武阳,以及行业主题的郑希(TMT)、祁禾(制造)、杨桢霄(医药)等 [9] - 新生代基金经理如刘健维管理的易方达科融任期年化回报超28%,蔡荣成管理的易方达科技创新年内涨幅超70% [12] - 投资风格多元,例如陈皓以均衡成长风格著称,擅长前瞻把握行业拐点;武阳善于把握经济趋势性主线并控制回撤 [10][14]
量产CEO这事儿,是怎么被宝洁办成的?
搜狐财经· 2025-09-26 09:05
文章核心观点 - 宝洁公司通过其独特且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成功实现了从内部培养和选拔高管,使其成为行业内的“CEO工厂” [1] - 公司的人才方法论,尤其在招聘时注重先天特质、培养中强调教练文化以及营造安全的企业环境,是其能量产领导者的关键,对科技创业公司等有重要借鉴意义 [2][3][4][12][20] - 有效的人才培养并非追求速度,而是通过提升迭代质量和单位时间内的有效成长来实现高质量的快,其核心在于选对人并给予正确的培养方式 [23][24] 招聘策略与人才甄选 - 招聘逻辑的核心是甄别难以后天培养的先天特质,包括成功驱动力、坚韧性和领导力,这些特质被视为个人成长的“操作系统” [3][4] - 使用“宝洁八大问”等面试技术,重点考察候选人过往具体事例中的反思能力、兴趣点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而非仅看简历背景 [4][5][6][7] - 在面试中,通过询问“最有成就感的瞬间”等问题,观察候选人能否滔滔不绝地讲述,以此判断其成功驱动力的强弱 [6] - 倾向于招聘经历过挫折、善于复盘且对业务有真正兴趣的“拳击手”型人才,而非仅凭顺遂背景的“银勺子”型人才 [5] - 采用项目合作、高频沟通等更深入的方式作为面试补充,以更准确地评估候选人 [8] 人才培养与成长机制 - 管理者严格约束自己,不轻易代劳,让员工负责产出方案和落地,从而保障团队的试错机会和成就感 [12] - 广泛采用“coach”模式,通过提问和讨论异常情况,引导团队成员自我思考,构建思考能力 [12][14] - 强调“以身作则”,要求所有层级员工(包括高管)深入一线获取一手信息,例如销售团队必须频繁走访线下门店 [13] - 重视培养员工扎扎实实获取一手信息的能力和思考的全面性,老板通过一套固定的问题框架来引导团队形成方法论 [14][15] - 关注领导力培养,指出领导力并非管理者的专利,普通员工在跨部门项目中展现的团结影响力同样关键 [16] 导师机制与企业文化 - 导师机制能有效运行,部分原因在于向外传授知识本身有利于导师巩固自身认知(费曼学习法),且与员工的年度目标和职业发展直接相关 [18] - 营造让员工感到“足够安全”的企业文化是导师愿意倾囊相授的前提,避免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 [20] - 优秀的导师通常具备较强的利他驱动力、强大的总结复盘能力以及基本的用户思维和表达意识 [22] - 企业文化被视作胜过战略的关键因素(“文化能把战略当早餐吃掉”)[21] 方法论对其他企业的借鉴 - 高质量的快优于低水平的重复快,在人才培养上前期投入时间(如充分论证)能有效减少后续弯路,提升迭代效率,华为是典型案例 [23] - 缩短培养周期的关键是选人时重素质心态轻当前技能,培养时尊重员工主动性,采用教练而非标准化控制的方式 [24] - 企业可根据自身核心竞争力所在部门重点培养人才,例如美团在运营供应链、宝洁在品牌营销、皮克斯在动画导演、咨询公司在专业人才领域的培养都极为出色 [25][26] 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建议 - 个人需向内探寻真正的成就驱动力,并通过记录有成就感的时刻来发现和强化它 [27] - 养成凡事少向外归因、多向内归因的复盘习惯,能显著加快个人迭代速度 [27] - 积极分享、乐于助人,向外释放影响力,这是为企业创造增量的态度,能获得更多晋升机会 [28] - 找到个人“IKIGAI”,即结合喜欢、擅长、有报酬、对社会有价值四要素的事业方向 [29] - 在工作中主动构建“命运共同体”,通过帮助他人实现OKR来换取支持,并用心经营个人品牌以吸引更多机会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