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研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知名基金经理在管6只基金深亏垫底,广发基金的模式困境
搜狐财经· 2025-11-18 18:33
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的34.05万亿元增长约2.41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增长 [1] - 行业前十大公司管理规模全部跨越万亿元大关,易方达基金与华夏基金构成第一梯队 [1] - 广发基金以15425亿元的总管理规模位居行业第三 [1] 广发基金业务规模表现 - 非货币基金规模达9916亿元,位居易方达和华夏之后,较二季度末的8945.95亿元增长970.04亿元,环比增幅10.84% [1] - 权益类基金(含QDII)规模为5681.62亿元,该季度规模增量超千亿元,环比增幅达27.65% [1] -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为2333.03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343.27亿元,环比增幅17.25% [2] 广发基金投资业绩亮点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跑赢市场,旗下27只基金收益率超过50%,59只基金收益超30%,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7.94% [2] 广发基金内部业绩分化与风险 - 基金经理王明旭管理的多只产品业绩表现不佳,其管理的6只基金位列前三季度净值回撤超过10%的7只基金之中 [3][4] - 广发价值优势混合前三季度净值增长率为-15.37%,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28个百分点,为全市场业绩倒数第一的主动权益基金 [4] - 王明旭管理的广发内需增长A前三季度净值下跌14.77%,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约24个百分点 [4] - 王明旭旗下另有四只基金(广发价值优选A等)前三季度净值回撤均超10%,跑输基准超20个百分点 [5] - 王明旭投资风格偏重低估值及蓝筹大盘股,与当前市场风格背离,但其在2019年、2020年曾取得65.96%和75.98%的高收益 [5] - 类似业绩剧烈波动在广发基金内部并非个例,如刘格菘近两年管理产品业绩在-30%至-40%之间,郑澄然产品近两年收益在-35%至-45%之间,管理规模从峰值483亿元缩水至139亿元 [5][6] 广发基金投研体系特点 - 2018年广发基金将权益投资部拆分为价值、成长、策略三大部门,让基金经理专注能力圈内投资 [6] - 该体系优点在于能放大风格特点,在适合的行情中易实现暴利并打造明星基金经理 [6] - 缺陷在于非相关市场风格中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把握投资机会,导致亏损突出 [7] 公募基金行业商业模式 - 公募基金主要收入来自与规模挂钩的管理费,与基金是否赚钱无关 [8] - 公司目标是通过"造星效应"做大基金规模以提升管理费收入和行业排名,而非提高投资者收益 [8] - 广发基金在2022年-2024年累计亏损超千亿元,但期间收取了接近两百亿元管理费 [10] -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近五年累计分红6.48亿元,仅2024年就分得0.85亿元,占当年公司总分红的17% [10] - 广发基金总经理王凡五年分红1539万元,但其管理的多只基金亏损跑输基准 [10]
嘉实基金的长跑密码:体系化投研支撑下的协同进化
搜狐财经· 2025-10-28 14:52
市场行情背景 - 本轮A股牛市起点为去年的"9·24"行情,三大股指在年内均行至高位,市场迎来价值重估,成长板块表现尤为亮眼 [1] - 投资哲学强调长期在场的重要性,以确保抓住关键收益窗口,这与"当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必须在场"的理念一致 [1] 嘉实基金整体表现 - 在"9·24"行情后,嘉实基金呼吁投资者保持在场以抓住中国资产重估的机遇 [2] - 自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旗下共有41只基金实现翻倍收益,其中主动权益产品21只,被动指数产品20只 [3] - 优秀业绩归因于"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以及扎实的人才培养机制 [3] 主动权益投资业绩 - 基金经理蔡丞丰管理的嘉实绿色主题取得170.38%的业绩回报 [4] - 基金经理李涛管理的嘉实信息产业和嘉实优质核心两年持有分别取得146.6%和100.86%的收益率 [4] - 基金经理孟夏管理的嘉实制造升级取得132.53%的业绩回报 [4] - 基金经理杨欢管理的三只产品嘉实匠心严选、嘉实互通精选、嘉实竞争力优选分别取得121.38%、113.83%、113.5%的回报 [4] - 老将姚志鹏管理的嘉实智能汽车和嘉实时代先锋三年持有分别取得114.7%和100.99%的回报,其参与管理的其他产品收益在118.33%至129.52%之间 [5] - 王贵重管理的嘉实创业板两年定开取得110.96%回报,其参与管理的产品收益在100.74%至126.64%之间 [5] - 刘杰管理的嘉实碳中和主题取得103.21%回报,其参与管理的嘉实全球产业升级近两年收益113.97%,位居全市场QDII股票型基金第一 [5] - 成长风格老将归凯管理的三只产品均取得50%以上的业绩回报 [5] - 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张金涛管理的三只产品业绩涨幅均超过50% [6] - 价值派谭丽管理的嘉实价值创造三年持有和嘉实价值臻选分别取得44.74%和38.55%的业绩回报 [6][7] 被动指数投资业绩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涨幅高达206.72%,嘉实中证全指集成电路ETF上涨166.68%,嘉实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ETF涨幅为162.42% [8] - 嘉实中证电池主题ETF和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涨幅也超过120% [8] - 场外指数基金嘉实中证半导体增强和嘉实中证芯片产业涨幅分别达到145.38%和133.76% [8] - 宽基指数产品如嘉实中证科创创业50ETF、嘉实北证50成份、嘉实上证科创板50指数增强区间涨幅分别为129.46%、128.96%、128.25% [8] 投研体系与战略布局 - 公司投研体系内已形成"系统化研究+团队协同+动态迭代"的机制 [7] - 在被动投资领域深耕20多年,以系统化方法吸收优秀的主动投资思想,致力于打造从宽基到高景气细分行业的全系列产品 [9] - 旗下拥有多只具有高影响力的ETF,如科创芯片ETF、稀土ETF、软件ETF、稀有金属ETF等,均是跟踪同标的指数规模最大的ETF [9]
沪指十年新高,易方达等老牌权益大厂再现基金持久投资力
搜狐财经· 2025-10-12 20:16
市场行情与基金业绩表现 - 自去年“9·24”行情以来,沪深300指数突破去年10月高点站上4600点,上证指数于8月18日站上3732点创近十年新高,创业板指年内涨幅近50% [1] -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强劲,近4300只基金中有近3000只年内收益超20%,700多只收益超50%,125只收益在80%以上 [2] - 从中长期看,近250只基金一年业绩翻倍,158只成立满三年的基金年化收益率达20%,329只成立满五年的基金年化收益率超10% [2][3] - 绩优基金普遍通过提前布局科技、医药、港股新消费等热门板块获取超额收益 [2] 易方达基金业绩领先表现 - 易方达基金在绩优基金数量上显著领先,旗下有12只基金年内收益超80%,14只基金三年期年化收益超20%,16只基金五年期年化收益超10% [2][3] - 具体基金产品如易方达科融(代码006533)今年以来回报达100.32%,近三年回报112.48% [10] - 公司拥有4位“双十”基金经理(任职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如陈皓管理易方达平稳增长13年年化收益超14% [12][13] 易方达基金投研体系与管理模式 - 公司采用“大平台+小团队”组织管理模式,整合研究、风控、交易等资源为投资小团队提供支持,同时保持策略独立性 [4][5] - 权益研究团队覆盖宏观、医药、TMT、工业、消费、ESG等多个组别,实现对A股、港股及全球重点标的的全面覆盖 [6] - 积极推进数智化建设,构建IMS智能投研一体化平台,赋能“研究-投资-交易-风控-运营”全业务流程闭环 [7] - 倡导共享、协同的团队文化,通过人才培训体系和“以老带新”机制保障投研文化的传承和人才梯队的稳定性 [8] 基金经理梯队与投资风格 - 形成老中青有序衔接的人才梯队,中生代基金经理包括全市场选股的郭杰、杨嘉文、武阳,以及行业主题的郑希(TMT)、祁禾(制造)、杨桢霄(医药)等 [9] - 新生代基金经理如刘健维管理的易方达科融任期年化回报超28%,蔡荣成管理的易方达科技创新年内涨幅超70% [12] - 投资风格多元,例如陈皓以均衡成长风格著称,擅长前瞻把握行业拐点;武阳善于把握经济趋势性主线并控制回撤 [10][14]
华安基金管理层换血 7只产品成立以来亏损逾30%
搜狐财经· 2025-09-28 19:40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变动 - 副总经理谷媛媛因个人原因离任,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其自2018年起分管市场业务,对公司的销售与渠道拓展有重要贡献 [1][3][4] - 公司董事会完成换届,新增董事钟茂军及独立董事吕长江、陈诗一,职工董事由督察长杨牧云担任,董事会结构更为平衡 [4][5] - 新任董事钟茂军具有法学与工商管理背景,长期参与国资金融机构的战略与合规管理,独立董事在会计与绿色金融领域有学术专长 [4][5] 公司规模与产品布局 - 截至2025年年中,公司管理公募基金总规模约7484亿元,行业排名第15位,非货币基金规模为4445亿元,行业排名第13位 [5] - 公司权益类与固收类产品上半年均有增长,指数基金与债券基金规模扩容显著,过去一年获批及申报的ETF产品达13只,占新申报产品的36.1% [5] 产品业绩表现分化 - 公司旗下285只基金中,有34只基金自成立以来回报为负,其中22只亏损超过10%,7只亏损超过30% [8] - 部分指数基金长期表现不佳,如华安中证申万食品饮料ETF成立以来回报-39.63%,华安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ETF成立以来回报-35.93% [8] - 部分主动权益产品虽在2025年实现约20%的正收益,但成立以来累计净值仍为负,如华安研究智选混合A成立以来回报-24.51%,华安聚优精选混合成立以来回报-26.72% [9] 行业背景与公司挑战 - 公募基金行业治理趋严、竞争加剧,公司面临规模增长与投研能力夯实之间的平衡挑战 [1][10] - 部分产品长期负回报反映出公司在投研能力和产品布局上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在风格轮动中部分产品承压 [1][8][9]
公募二季报透视:头部效应强化,华夏基金演绎“大象起舞”新范式
北京商报· 2025-08-07 20:35
行业转型趋势 - 公募行业加速从销售导向卖方模式向客户中心买方模式转型 [1] -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推动公募基金加强财富管理能力建设 [1] 头部机构规模表现 - 上半年86家公募实现规模增长 其中4家头部机构规模增量均超千亿元 [2] - 华夏基金以3119.37亿元规模增量居首 首次突破2万亿元管理规模大关 [2] - 在5000亿元以上头部梯队中 华夏基金14.86%的增速位居第一 [2] 盈利能力表现 - 华夏基金二季度为投资者赚取300.92亿元净利润 是全行业唯一突破300亿元的机构 [2] - 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7.12% 在大型基金公司中位居首位 [2] 非货管理规模增长 - 二季度全市场非货规模增长近1.29万亿元 首破20万亿元 [3] - 华夏基金以1206.75亿元的非货规模增量居首 [3] ETF业务领先优势 - 华夏基金二季度非货币ETF规模增长1048.10亿元 总规模达7513.11亿元 [3] - 旗下110只非货币ETF构建业内最齐全产品矩阵 覆盖核心宽基等行业主题 [3] - 百亿级ETF达12只 数量居行业首位 [3] 产品生态建设 - 通过红色火箭小程序和LetfGo资产配置服务降低投资门槛 [3] - 将ETF从交易标的转化为服务载体 推动从机构专属走向大众理财 [3] 投研业绩表现 - 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基金上半年收益率72.16% 跻身全市场前三 [4] - 该基金近三年收益率达175.64% 位居全市场第一 [4] - 固收+领域华夏磐泰A摘得偏债混合型基金近三年业绩冠军 [4] - QDII偏债型基金包揽近三年业绩前三名 凸显全球资产配置能力 [4] 多元化投资能力 - FOF基金华夏保守养老A在近三年业绩榜中位列第六 [5] - 量化基金华夏智胜先锋A和智胜价值成长A均跻身前20 [5] 投研体系建设 - 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机制 形成专业扎实的投研团队 [5] - 通过投研一体化平台打破内部壁垒 结合科技赋能提升研究转化效率 [5]
长跑业绩彰显投研实力,富国基金权益、固收、量化全线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7-11 17:24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 - 我国居民财富持续增长,资产配置需求增加,公募基金成为重要一环,产品类型丰富包括主动权益类、被动指数型、纯债型、FOF、QDII等 [3] - 投资者对产品业绩关注度提升,不再仅满足短期表现,中长期成绩成为重要考察指标 [3] - 标点财经研究院推出《中国基金业马拉松大师荟·2025》,基于过去7年、5年、3年数据统计研究 [3] 富国基金权益投资实力 - 富国基金旗下主动股票投资过去20年收益率达953.86%,全行业排名第4 [6] - 公司采用"深入研究、自下而上、尊重个性、长期回报"十六字投资理念,通过"广度、深度、速度、转化度"四维量化考核机制 [6] - 权益投研团队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结合,持续精进体系建设 [6] 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11只权益类基金近一年业绩位居同类前10%,其中5只收益率超40% [8] - 富国新材料新能源混合A近一年收益率36.89%,新能源主题行业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一 [8] - 富国医药创新股票A近一年收益率58.87%,医药医疗健康行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二 [8] 消费领域投资案例 - 富国消费精选30股票A通过A+H股跨市场布局把握新消费热潮,近一年收益率在消费行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二 [8] - 该基金早在2023年三季度布局泡泡玛特并长期持有至2025年一季度 [9] - 富国全球消费精选A人民币近两年、近三年收益率分别达86.16%、70.68%,配置覆盖多行业和市场 [9] 固定收益类产品表现 - 富国强回报定期开放债券A近三年、近五年、近七年收益率分别达13.03%、23.28%、45.09%,均排名同类前9% [10] - 富国祥利一年期定期开放债券A近五年、近七年收益率分别达23.43%、44.14%,均排名同类前6% [10] - 富国优化增强债券、富国久利稳健配置混合A近一年收益率分别达28.74%、41.24%,同类排名第一 [10] 量化与指数产品表现 - 富国基金旗下10只量化类基金近一年业绩位居同类前10% [12] - 上证指数ETF近3年、5年、7年收益率均跻身同类前五 [12] - 富国量化对冲策略三个月持有期灵活配置混合A近1年、2年、5年收益率在对冲策略基金中均排名第1 [12] - 富国中证银行指数(LOF)A近三年收益率47.76%,同类排名第二;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联接A近一年收益率66.43%,同类排名第一 [12]
长城基金权益投资折戟:副总经理与研究部总经理的业绩旋涡
搜狐财经· 2025-05-21 18:08
长城基金产品结构失衡问题 - 公司公募管理规模突破3000亿元,但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仅254.8亿元,占比不足8%,权益投资发展薄弱 [1] - 作为券商系基金公司,本应在权益类产品上建立优势,但实际表现与预期相去甚远 [1] - 两位核心高管管理的基金产品业绩显著跑输行业平均水平,折射出公司在权益投资领域的深层挑战 [1] 杨建华管理的基金表现 - 在管的8只产品中有6只任职回报为负,2024年合计亏损9667万元,同期管理费收入达5217万元 [2] - 代表作长城消费30股票A累计净值仅为0.546元,任职期间亏损达2.7亿元,成立以来亏损幅度达40.87%,跑输业绩基准22.76个百分点 [3] - 长期重仓白酒板块,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核心持仓股在基金成立时至2024年末期间分别下跌18.9%、47%、44.6% [3] - 2025年一季度十大重仓股发生明显调整,食品饮料行业权重减少26个百分点 [4] - 对消费赛道过度依赖与择时失误是业绩滑坡主因,连续四年跑输基准 [6] 廖瀚博管理的基金表现 - 管理的5只产品业绩分化明显,长城久鼎混合A与长城均衡成长混合A任职年化回报均超过10%,但长城远见成长混合A任职年化回报亏损超过10% [7] - 部分C类份额与A类份额业绩差距明显,如长城久鼎混合C任职年化回报为-14.49% [7] - 投资风格具有高频调仓与赛道误判特征,持仓在多个板块频繁轮动,多数标的持有周期不足半年 [9] - 管理规模从2022年的近50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16.27亿元,降幅达67% [10] - 长城竞争优势六个月混合亏损超30%,规模从12亿元缩至2.3亿元(降幅80%) [10] 公司面临的挑战 - 核心高管管理产品的业绩困境直接反映出公司权益投资能力与市场变化的脱节 [10] - 传统投研模式的转型需求变得更为迫切,需要平衡价值坚守与灵活应变 [10] - 如何构建适应市场变化的投研体系,补上权益投资方面的短板成为重要问题 [10]
金融圈重磅!千亿资管换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6 23:06
人事变动 - 国信证券副总裁、国信资管董事长成飞即将加盟东证资管 [3] - 成飞是国信资管近四年业绩跃升的关键推手,主导"立足长远、聚焦投研"战略 [3][5] - 东证资管近年来发展陷入困境,2024年非货管理规模下滑261亿元,跌出行业前三十 [3][14] 国信资管业绩与战略 - 国信资管手续费净收入从2021年的2.0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96亿元 [5] - 2024年前三季度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81.62%,增幅排名第5 [5] - 增长原因包括创新策略落地、精细化管理、利用公募REITs和ABS等工具 [6] - 成飞强调资管机构需找到自身特色,发挥绝对收益、固定收益、ABS及REITs等优势 [6] 国信资管成立与发展 - 国信资管从筹备到开业历时两年多,2024年4月完成工商登记 [8] - 2025年3月21日正式开业,初始注册资本10亿元 [9][10] - 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成飞、总经理方强等5人 [10] 东证资管历史与现状 - 东证资管前身为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2010年成为首家券商系资管公司 [11] - 2013年成为首家获得公募基金业务资格的非基金管理类公司 [11] - 以权益基金为主,2014年发行首只三年期封闭基金东方红睿丰混合 [12] - 多只三年期封闭基金成立以来亏损超过30%,规模持续下滑 [13][14] - 行业关注东证资管如何重构投研体系寻求突破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