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治
icon
搜索文档
麦当劳中国公司创业元老:只考虑如何存活的,往往是三流企业
虎嗅· 2025-10-14 20:24
流程复制的核心价值 - 流程复制是公司实现从1到1000规模化扩张的关键 系统运营能力在战略确定后至关重要 [1] - 流程复制能帮助员工高效工作并实现人才的快速批量复制 使餐饮小白迅速成长为全能型员工和合格管理者 [2][4] - 公司发展初期依靠"人治"寻找优秀人才 而成熟期需依靠"法治"通过流程实现系统化运作和人才复制 [9][10] 流程的本质与构建方法 - 流程是最佳实践的萃取和再加工 从最优秀员工的操作中提炼并优化而成 其作用是将优秀经验留存下来 [7][8] - 流程构建遵循"凡有岗位 必有流程 必有视频 必配教练"的原则 例如麦当劳每7名员工配备1名训练员 [10] - 流程设计需拿斧子切段明确大模块 拿刀子切片细化步骤 拿绣花针雕刻细节 例如绩效管理中的目标制定六步曲 [37][38] 企业系统化运作的三大核心流程 - 战略规划流程包括战略规划 分解 执行和评估四个环节 例如将28亿元销售额目标分解为需新开120-130家店 [19][20][21] - 人员流程涵盖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 培训 转正考核和晋升 所有晋升均有标准 不依赖管理者个人好恶 [24][25] - 运营流程包括门店运营 训练 选址 装修设计 开业和供应链管理等 确保战略执行到位 [26][27][28] 流程落地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 通过岗位鉴定体系确保流程执行 设置完成人 训练员 鉴定者和追踪人五个角色 使用同一份SOC检查表 [33][34] - 具体操作流程极度细化 例如洗手需覆盖手心手背手指甲到手关节 洗手液停留20秒 每半小时消毒一次 [32] -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包含快速反应 倾听安抚 沟通解决方案等六个步骤 旨在系统化解决问题 [35] 流程驱动的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麦当劳的商业模式包括收取服务费 房地产租金和战略投资三部分 其成功并非单纯依赖产品 [16][17][18] - 系统化模式实现"隐藏CEO" 公司依靠体系而非个人魅力持续运营 例如麦当劳CEO知名度远低于海底捞创始人 [15] - 一流企业竞争人才复制体系 流程作为工作的导航仪 人才的复印机 问题的避雷针和考核的测量仪 实现过程管理 [29][30]
重英雄、轻机制,企业文化是人治的延续
虎嗅· 2025-06-12 10:47
管理目标与根源问题 - 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追求人效最高,即让正确的人和事获得相关资源 [1][5] - 人效提升的关键在于确保有效工作,其核心阻碍是信息失真与评价失效两大根源问题 [1] - 团队规模扩大时,根源问题衍生的管理问题会增多,需通过人治或法治解决 [1] 人治与法治的平衡 - 人治效率高、成本低,适合解决简单临时问题,能快速制造英雄并提升团队上限 [1][7][9] - 法治成本高、见效慢,但能系统性解决复杂长期问题,保障公司下限 [1][8][9] - 过度依赖人治会导致潜力透支和阶级固化,而法治执行不当可能引发流程僵化 [8][10] - 专业性评价能力是资源分配的基础,外行管理内行会加剧信息失真与评价失效 [12][13][15] 公司层级与职责分工 基层管理 - 聚焦项目管理与点状问题处理,需具备强责任心和应变能力 [18][20][24] - 点状问题具有突发性、局部性、高重复性,基层管理是执行力核心 [24] - 承担人员评价、任务评价及消除员工负能量的职责 [53] 中层管理 - 负责机制细化、上传下达及为基层兜底,但易受"夹板气"问题困扰 [28][29] - 需解决跨部门协作等机制缺陷,但常因生存压力争夺局部最优 [31][46][48] - 警惕降级使用风险,避免陷入具体执行而忽视机制优化 [32][33] 高层管理 - 专注顶层设计、文化建设和核心创新,需打破中层局限性 [35][53] - 通过规则和文化优化提升全局效率,减少责任推诿现象 [49][50] - 管理幅度超过10人需引入中层,百人以上部门必须设置中层架构 [55][56] 管理策略与工具 - 文化建设是人治的延伸,通过激发主动性实现低成本高回报 [1] - 员工排名与有效工作强相关,需建立识别有效工作的评价体系 [1][2] - 三层组织结构是法治与人治的具体体现,高管与基层不可或缺 [53][55]
管理不会奖励老黄牛,因为没有人在意垃圾工作
虎嗅· 2025-06-08 13:59
管理目标与根源问题 - 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追求人效最高[1] - 人效的关键在于有效任务执行 涉及两大管理根源问题:信息失真与评价失效[2] - 公司场景中管理问题会随规模扩大逐步加重 需要针对性解决方案[3] 公司初期管理特征 - 50人以内团队效率高的两大原因:信息损耗小(CEO指令直达) 评价公正(CEO能直接观察所有成员表现)[4] - 初期存在三类不确定性工作模块:抢手的好活 推诿的脏活 无明确归属的突发事件 占比约10%-20%[6] - 初期采用"人治"模式效率最高 通过呼唤英雄解决模糊地带问题[6][22] 公司中期管理挑战 - 规模从50人扩张至500人后 不确定性任务比例从20%升至50% 英雄模式难以为继[7][8] - 部门墙导致协作效率下降 案例显示10分钟能解决的BUG可能消耗4人1天时间[11][12] - 维护成本显著增加 包括迭代减缓的重要业务(占比30%) 停止迭代的闲置业务(占比15%) 已死业务遗留问题(占比5%)[15] 解决方案框架 文化建设 - 企业文化是绩效未覆盖领域的补充规则 通过价值观筛选符合要求的员工[31][34] - 典型价值观应用场景:倡导奉献(节省加班费) 强调自驱力(减少任务分配) 推崇团队荣誉(替代绩效奖励)[37] - 文化建设成本比机制建设低50%-70% 但存在"白嫖"员工的风险[38][39] 机制建设 - 复盘是普适性机制 可减少80%重复性问题 但70%公司将其异化为"轻量级批斗"[43][48] - 机制推行面临两大障碍:管理层不愿投入资源(ROI比人治低40%) 监督体系增加30%额外成本[52][56] - 海恩法则显示:每起严重事故对应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1000起隐患 需系统性解决[50] 人治与法治的平衡 - 人治优势:初期效率提升300% 成本降低80% 但500人规模后有效性下降60%[22][58] - 法治优势:解决90%系统性风险 但建设周期长达6-12个月 初期投入增加200%[41][59] - 最优策略是动态平衡:规模<200人时人治占比70% 规模>500人时法治占比需提升至60%[60][61] 管理本质再认知 - 有效管理是将无效工作从40%降至15% 关键资源投入准确率从50%提升至85%[62] - 信息失真度随规模呈指数增长:50人团队失真度5% 500人团队达35% 需通过架构调整降低15%[9][25] - 评价失效导致30%高潜力员工流失 需建立双通道(文化+机制)保障公平性[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