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眼下,如何破局?
虎嗅· 2025-07-22 17:05
战略定义与选择 - 战略本质是占领关键地方,需明确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体现取舍思维 [2] - 大赛道适合大企业,如水泥占建材行业GDP70%,年收入超万亿;小企业可选专精特新领域 [2][3] - 战略无统一标准,需结合外部环境、企业状况和领导者价值观制定 [3] 企业管理核心 - 管理本质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关键在于把握人心和人性 [4] - 董事长三大职责:战略决策(需反复权衡)、选人用人(先事后人转向先人后事)、文化布道(统一战略理解) [5][6][7] - 大企业病根源在于效率下降,中小企业也需避免官僚主义和部门割裂 [9][10] 领导力特质 - 东方领导需具备方向感、亲和力、责任心和决断力,强调集体主义与团队文化 [12] - 东西方管理差异:西方重制度与个性,东方重和谐与包容,需相互借鉴融合 [12][13] - 破除谷仓效应方法包括开放式办公、跨部门培训和轮岗制度 [15][16][17] 企业治理机制 - 现代治理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美的案例显示职业经理人制度成功关键在制衡 [20][21][22] - 治理缺失导致企业风险,需学习《公司法》等基础法规,避免一人决策 [22] - 共享机制将员工视为人力资本而非成本,如华为全员持股实现财散人聚 [18][19] 经营与管理区分 - 经营是做正确的事(开源/效益),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节流/效率) [23] - 当前企业主要矛盾从管理效率转向经营决策,领导者需聚焦战略而非过度管理 [24][25] - 定价是经营核心,忽视定价导致内卷,需建立专业定价体系而非依赖销售员 [31][32][33] 行业竞争与创新 - 解决内卷三路径:并购重组提高集中度(如水泥行业整合)、行业自律、创新差异化 [26][27][28] - 产品需细分(如酱油100种)、高端化(如奇瑞捷途对标路虎价格)以获取溢价 [28][29] - 竞争需把握度,过度低价导致行业衰退,合理通胀率(3%)利于可持续发展 [34][35][36] 企业创新策略 - 持续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需并行,如传统车企同时发展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39][40][42] - 创新团队应分立,避免思维冲突(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团队分开) [43] - 企业家需具备哲商思维,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转型 [37][42]
管理不会奖励老黄牛,因为没有人在意垃圾工作
虎嗅· 2025-06-08 13:59
管理目标与根源问题 - 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追求人效最高[1] - 人效的关键在于有效任务执行 涉及两大管理根源问题:信息失真与评价失效[2] - 公司场景中管理问题会随规模扩大逐步加重 需要针对性解决方案[3] 公司初期管理特征 - 50人以内团队效率高的两大原因:信息损耗小(CEO指令直达) 评价公正(CEO能直接观察所有成员表现)[4] - 初期存在三类不确定性工作模块:抢手的好活 推诿的脏活 无明确归属的突发事件 占比约10%-20%[6] - 初期采用"人治"模式效率最高 通过呼唤英雄解决模糊地带问题[6][22] 公司中期管理挑战 - 规模从50人扩张至500人后 不确定性任务比例从20%升至50% 英雄模式难以为继[7][8] - 部门墙导致协作效率下降 案例显示10分钟能解决的BUG可能消耗4人1天时间[11][12] - 维护成本显著增加 包括迭代减缓的重要业务(占比30%) 停止迭代的闲置业务(占比15%) 已死业务遗留问题(占比5%)[15] 解决方案框架 文化建设 - 企业文化是绩效未覆盖领域的补充规则 通过价值观筛选符合要求的员工[31][34] - 典型价值观应用场景:倡导奉献(节省加班费) 强调自驱力(减少任务分配) 推崇团队荣誉(替代绩效奖励)[37] - 文化建设成本比机制建设低50%-70% 但存在"白嫖"员工的风险[38][39] 机制建设 - 复盘是普适性机制 可减少80%重复性问题 但70%公司将其异化为"轻量级批斗"[43][48] - 机制推行面临两大障碍:管理层不愿投入资源(ROI比人治低40%) 监督体系增加30%额外成本[52][56] - 海恩法则显示:每起严重事故对应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1000起隐患 需系统性解决[50] 人治与法治的平衡 - 人治优势:初期效率提升300% 成本降低80% 但500人规模后有效性下降60%[22][58] - 法治优势:解决90%系统性风险 但建设周期长达6-12个月 初期投入增加200%[41][59] - 最优策略是动态平衡:规模<200人时人治占比70% 规模>500人时法治占比需提升至60%[60][61] 管理本质再认知 - 有效管理是将无效工作从40%降至15% 关键资源投入准确率从50%提升至85%[62] - 信息失真度随规模呈指数增长:50人团队失真度5% 500人团队达35% 需通过架构调整降低15%[9][25] - 评价失效导致30%高潜力员工流失 需建立双通道(文化+机制)保障公平性[19][32]
一个公司的衰败,从CEO不再思考开始
搜狐财经· 2025-06-07 22:15
创业常识 - 创业不是邮轮旅行而是破船入海 需要明确方向、重视资金与人才、建立制度文化、保持心态平和[6] - 创业需面对产品、市场和管理三关 初创期聚焦技术研发 成长期拓展销售渠道 成熟期强化管理体系[7][8] - 增长是管理核心 增量环境下管理阻力减少80% 存量调整易激化矛盾[9] - 公司发展问题根源在创始人 需完成从业务到管理、产品到人的思维转变[10] - 建立规矩与人才战略 快速处理人事问题 长期培养与储备人才[13][14] - 明确企业定位 区分企业家与企业利益优先级 通过股权激励强化主人意识[15] - 把握企业成长节奏 科学艺术结合 显性与隐性知识并重[16][17] - 简化管理为两本手册 《管理手册》规范职责考核 《企业文化手册》统一价值观[18][19][20][21] - 焦虑是常态 需自我觉察并通过运动、交流等方式调节[22] 创业能力模型 定义公司能力 - 系统思考三问题:我是谁、为何创业、为何成功 搭建使命、远见、格局、激情四基石[25] - 使命超越金钱 吸引差异化人才 远见决定战略取舍 格局体现容人容物 激情支撑风险应对[26][27][28][29][30] 识人用人能力 - 核心团队构建需投入80%时间 高管多元化与"真高管"机制是关键[32][33][34][36] - 大将标准:业务交付能力强 自驱力与心理素质突出 内外稳定性影响管理效能[37] - 组织地图强调一号位权重、外部适应性、共同语言 避免复杂关系[38][39][40] - 绩效面谈需管理期望值 明确贡献标准避免认知偏差[41] - 激励体系以有竞争力薪酬为基础 股权激励绑定长期利益[42][43] 融资能力 - 融资本质是业务深度思考与投资机构覆盖 需清晰梳理逻辑、热点结合点及估值依据[44][45][46] - 建立投资人信任需信息透明、尊重核心利益、具备同理心[46] 行业实践 - 硬科技创业需专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中科创星创业营聚焦该领域企业培育[49]
管理,为何成了“不能说的能力”?
虎嗅· 2025-06-06 11:09
管理现象与认知误区 - 中层以上职位普遍存在"做得多不如说得多"现象,且管理能力成为隐性要求[2][3] - 公司对管理成效存在矛盾认知:失败归因于管理不善,成功却与管理关联性弱[4] - 58%管理者未接受系统训练,82%情况下组织选错管理候选人[5] 管理本质与核心目标 - 管理是公司下限保障,通过提升人效控制成本延长企业生命周期[6][21] - 核心公式为"用3人成本让2人完成4人工作量",关键在区分有效/无效工作[22][24] - 管理价值体现在处理不确定性任务,其评价难度随专业壁垒升高而增大[69][70] 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挑战 - 沟通路径数量呈指数增长(n²/2),50人→100人时沟通链路增加4倍[34][35] - 信息失真表现为:战略指令向下扩散变形(加料率46%),向上汇报时风险信息被刻意压缩[44][53] - 团队超100人时帕累托效应凸显,20%成员创造80%价值[60] 任务类型与管理难度 - 制造业70-80%、客服90%为确定性任务,而高管层90%为不确定性任务[63][68] - 不确定性任务评价依赖专业经验,易引发部门间资源争夺与评价权纠纷[74][75] - 信息失真+专业瓶颈构成管理两大根源问题,导致28%资源错配[61][78] 管理能力培养路径 - 建议从高管视角切入学习全局管理框架,而非局限于当前职级知识[15] - 初期需系统化学习单源管理体系,避免多流派理论冲突导致实践混乱[13][14] - 有效管理需建立信息校验机制,同步解决战略扩散变形与风险汇报压缩问题[58][86]
成都双流、青羊、蜀都三家万达广场或被王健林打包出售,谁将接手运营?
搜狐财经· 2025-05-27 11:28
交易概况 - 太盟、高和丰德、腾讯、潘达商业、阳光人寿等通过合营企业收购万达商管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100%股权,交易已获无条件批准但金额未披露 [1] - 被转让的48家公司中包含成都双流万达、青羊万达、郫都万达三家成都项目公司 [1][2] - 交易预计2025年下半年交割,交割后万达商管将继续负责运营但所有权转移,标志着万达从"重资产自持"转向"轻资产品牌输出"模式 [7] 成都项目经营表现 - 蜀都万达、青羊万达、双流万达均于2016年开业,为万达在成都的第三至第五座万达广场 [3] - 2023年三项目营收分别为12.5亿元(蜀都)、12.2亿元(青羊)、12亿元(双流),在成都商业体业绩榜排名26-29位 [3] - 蜀都万达为郫都区人气商场,总建面90万方,开业首日客流30万人次、营业额2200万 [5] - 青羊万达占地110.7亩,目前仍是青羊区营收最高的商业综合体 [5] - 双流万达建面12.6万方,业态覆盖商场、百货、餐饮、影院等 [5] 交易涉及资产范围 - 48家目标公司覆盖全国多地万达广场,包括合肥、东莞、南宁、西安、厦门等区域项目 [2] - 成都区域涉及的三家公司分别对应双流万达、青羊万达、蜀都万达项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