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的全面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精神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8-21 08:50
核心观点 -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强调通过党的创新理论指导 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文化发展及思想道德建设来凝聚精神力量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1][4][7] 理论指导与理想信念 - 党的创新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指引 [2] - 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人民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3]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发展主流价值 舆论和文化 凝聚人心和民力 [3] 人的全面发展与文化作用 -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力 [4] - 需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 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传承中华文明 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协调 [4] - 发挥文化养心育情操作用 提高文化原创力 推出精品力作 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和审美趣味 [5] -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以文化人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 [5][6] 社会风尚与道德建设 - 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 需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道德意愿和情感培育 [7] -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聚焦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7] -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注重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8] - 树立模范典型 通过道德模范榜样力量营造崇德向善社会氛围 [8] 制度建设与长效机制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改进创新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9] - 需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建设长效机制 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 [9] - 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样化载体营造建设氛围 [9] - 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度和认同感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9]
任洁: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精神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8-21 08:07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本质要求之一。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阔步前 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持 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 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一刻也离不开党 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党的创新理论为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探求规律、不断攻坚克难,提供 了行动指南和方法论引领,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与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管用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 取得胜利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 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我们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 ...
商志晓: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经济日报· 2025-08-21 08:07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 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2] -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着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 - 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 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 [3] 物质基础建设成就 -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第一大外资吸收国 [3]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坚实 [3] -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跃升 为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3] 精神文明建设路径 -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8] -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9]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0] -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1] 人的全面发展理念 -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致力于实现人民生活幸福和全面发展 [5] - 精神世界丰富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6] - 既要满足物质富足需求 又要实现精神富有愿望 让人民群众获得精神美满幸福 [5]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经济日报· 2025-08-21 07:16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 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 -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老路 [2] - 根本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 立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 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吸收国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3] - 强调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并重 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 避免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精神贫乏问题 [3] - 物质贫困和精神贫乏都不是社会主义 实现精神财富极大丰富需要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4]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 -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 - 精神世界丰富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包括体力、能力、智力、创造力的综合发展 [7] - 需要让全体人民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 [7] 文化建设路径 - 首要任务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8] - 需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并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9] - 必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为精神世界培根铸魂 [10] - 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并赋予新时代内涵 [11]
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 -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资本为中心 强调利用资本为人民创造价值和福祉 [2] - 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底层逻辑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非少数人享受成果 [2] - 将人的现代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物质层面转向人的全面发展 [2] 现代化发展路径 - 现代化进程需通过物的现代化与治理现代化积累物质财富和先进技术 为人的现代化创造环境 [3] - 人的现代人格和品质是运用科学技术、创新制度和管理效率的基础 [3] -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 更需突出人的创造性驱动创新 [3] 关键实施策略 - 聚焦农民群体现代化建设 作为带动全体人民现代化的关键突破点 [4] - 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构建以人为本的产业基础 [4] - 加强创业政策扶持力度 激活民众创业热情带动就业 [4] -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化 通过文化活动增强精神力量 [4][5] 组织保障机制 - 领导干部需坚守人民立场 提升经济工作专业能力与服务本领 [4] -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完善治理架构和社会动员体系 [4]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4-30 08:52
文化建设核心原则 - 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遵循 [1]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内容和形态随实践活动的变化而演变 [1] - 人民是文化建设的实践主体,离开人民则文化建设无从谈起 [2] 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价值导向 - 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民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 [2] - 文化强国的"强"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文化修养和精神状态的提升 [2] -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的需要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 [3] 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力量 - 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和最深厚的力量 [3] - 文化创造的核心在于人民,人民是文化的真正主体 [3] - 高素质人才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发挥专业人才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4] 文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 育人才、建队伍是文化建设的紧迫战略任务 [4] - 需要建立健全科学权威的文艺和学术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4] - 构建创新型文化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