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

搜索文档
思政赋能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08 05:23
科学组织话题讨论,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索"。话题讨论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 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讨论话题、组织互动讨论等,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以及道德伦 理问题之后,适时开展进一步的交流探讨,在意见分享和观点碰撞中不断提升价值判断能力。例如,围 绕"教育的起源"这一话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进行梳 理,提炼各理论的不同观点,然后再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以思辨的态度自我探索三种起源论的利与 弊,在潜移默化的教学引导中完成马克思辩证唯物观的讲授。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中职教育全过程,既有助于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还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行业规范,在未来工作 中展现出更高的职业操守。为此,各中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 力培养既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面典型的方式, 深层次激发学生的内生动能,引导他们在模仿、追随榜样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 ...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4-30 08:52
原标题: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始终坚 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一重要论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对 文化本质的深刻把握,科学回答了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发 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从 内容上看,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科学以及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是构成文化的主要元 素;从形态上看,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各有其形态、内涵和特点。人类实践活动不仅 决定文化的生成,而且决定其性质和变革。人们以实践活动改变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身思维和思维 的产物,不同社会形态中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文化是不同的,社会形态变革对文化发展进步产生深远影 响。 文化作为实践活动的产物,其实践主体是人。离开了人,文化建设便无从谈起。文学艺术创造、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 于人、落脚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