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意识
搜索文档
对话马修·科布:我们并不了解大脑 人类不该盲信人工智能
新浪财经· 2025-11-05 18:10
文章核心观点 - 人类至今仍不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即使是对仅有约一万个神经元的果蝇幼虫的简单行为也无法完全理解,而人类大脑拥有约八百亿个神经元[6][8] - 大脑研究的历史是一部“隐喻的演化史”,人们一直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如液压系统、电报网络、计算机)来比喻和理解大脑,但这种机械隐喻存在局限性[5] - 人工智能是强大的预测文本工具,能在特定规则明确的领域(如下棋、设计抗生素、识别蛋白质结构)表现出色,但无法产生人类意识或真正理解世界[8][9] - 对“超级智能”的出现持怀疑态度,认为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创造与人类思维相同的人工智能是错误的,意识不会从计算机中自发产生[9] - 人类不应盲目信任人工智能,尤其是在没有人工复核的情况下让其做重要决策(如雇佣、投资)可能引发类似自动化交易系统导致的金融灾难[12] 神经科学史与大脑理解 - 17世纪笛卡尔将神经比作液压系统,受巴黎花园喷水机械雕像的启发[5] - 电报发明后,大脑被比作通讯系统,计算机出现后又被视为信息处理机器[5] - 神经科学家对“思维方式被当代科技框定且可随技术改变”的观点感到兴奋[5] - 编辑难以接受《大脑传》的核心答案是“我们不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因其他脑科学书籍通常提供某种解释[7] 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 当前语言模型的原理是寻找相似性,本质是强大的预测文本工具,类似手机输入预测但规模更大[8] - AI系统吞噬海量数据(包括《大脑传》内容)进行训练,美国已有针对其训练数据版权的诉讼[9] - 通用模型(如ChatGPT)在面对简单问题(如“8的平方根是多少”)时表现出谦卑顺从,但可能编造不存在的参考文献[10][11][12] - 学生依赖AI完成作业、律师引用AI生成虚假证据的案例显示盲目信任AI的危险性[12] 人类与机器的关系 - AI是否会替人类决策取决于使用方式,专用模型在明确规则下可靠,但通用模型需谨慎对待[10] - 历史上股市崩盘与自动化交易系统在设定规则下“失控”有关,提示不应让机器取代人类判断[12] - 关键在人类是否允许机器自主决策,必须避免让AI在没有人工复核下决定雇佣、投资等重要事务[12]
马斯克宣称2028年实现“全脑接口”计划,他能解码人类意识吗?
第一财经· 2025-06-29 14:21
Neuralink的全脑脑机接口计划 - 公司计划在2028年实现人类大脑与AI的全面集成,达到意识层面的互联 [1] - 全脑接口是一个通用的大脑信息输入输出平台,能实现生物大脑与外部机器的高带宽连接 [1] - 公司布局了三款产品:运动解码产品Telepathy、视觉编码产品Blindsight和深度设备Deep [1] - Deep设备预计在2028年达到1万个电极通道,可访问大脑任何区域 [1] 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 - 已展示7名植入N1设备患者的表现,四肢瘫痪者可通过意念控制计算机光标 [2] - 运动解码产品Telepathy主要针对脊髓损伤、渐冻症或中风导致的运动障碍 [1][2] - 视觉编码产品Blindsight旨在帮助失明患者恢复视觉能力 [1] - 7例志愿者均为渐冻症或高位截瘫患者,整体效果安全有效 [2] 技术路线与行业观点 - 公司技术路线持续聚焦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高带宽链接 [2] - 行业专家认为目前技术仅能实现大脑局部解码,无法解决意识本质问题 [3] - 预计2028年可实现更高准确率的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但高级认知能力读写需到2035-2045年 [3] - 当前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临床问题解决,更前沿应用短期内难有重大突破 [3][4] 行业发展阶段 - 脑机接口技术仍处于非常早期阶段,需要长时间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4] - 更通用的脑机接口技术远未达到真正爆发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