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代际共济
icon
搜索文档
蔡昉:没有好的第一支柱,养老保险就谈不上公平
第一财经· 2025-10-24 18:44
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现状与挑战 - 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社会热切关注的话题 [1] - 超过50%的养老金领取者领取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相关改革讨论多聚焦于职工养老保险,存在覆盖不准确的问题 [4] - 私营企业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及新就业形态人员占比巨大,超过60%约3亿多人,另有灵活就业2亿多人及新就业形态近1亿人,其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 [4] 养老保障三支柱关系重构 - 养老保险三支柱并非“三足鼎立”,第一支柱应“一柱擎天”,是第二、第三支柱存在的基础 [6] - 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状况是评价第一支柱的重要依据,撇开这部分则第一支柱的完整度低于50% [5] - 若不将非正规就业人群纳入第一支柱,则养老保险缺乏公平性,第二、三支柱在现行体制下具有累退性质,不那么公平 [4] 人工智能对养老保障的影响与机遇 -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颠覆性的,要求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与时俱进 [5] - 人工智能预计到2035年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及GDP增速10%至20% [6] - 基于AI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可靠预期,应设计与下一代“签订”崭新的养老保障契约 [6] 人口与劳动力市场关键参数 - 人口抚养比(61岁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正提高,至2035年前每年提高4.6% [6] - 假设劳动力人口为18至60岁,其赡养生产率(基于GDP潜在增速)到2035年每年增长5.6% [6] - 若按AI提升生产率20%计算,赡养生产率年增速将达7%以上,快于抚养比提高速度 [6] 养老金改革具体建议 - 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出发,加快构建无条件、不缴费、普惠型的社会养老金 [7] - 职工养老保险应坚持现收现付制,放弃积累制和过多结余模式,着眼于未来高劳动生产率 [7] - 对自愿性的第二、三支柱可采用“助推”方式引导参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