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

搜索文档
北大李国平:城市发展动能将转换,创新成为新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08:54
记者丨李莎 编辑丨李博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这是时隔近十年,党中央再次召开最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 会议对当前城市发展阶段变化作重要判断,并提出六方面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划定接 下来城市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 在当下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有什么考虑?会议作出的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变化的判断会对接 下来的城市工作带来哪些影响?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释放了哪些信号?如何看待城 市更新的潜力?对于会议中提出的"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应该怎么 理解?如何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对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进 行了专访。李国平认为,我国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这一转变背后,是人口总量减少与老龄化 加剧、科技进步推动发展动能转换、居民追求多元化品质生活等多重背景的叠加。城市发展要 从"增量"转向"提质",从"以地为中心"的城镇化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存量更新成为重 中之重。 对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李国平倡导采用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 模式。他认为应积极鼓励人口流动,要尽可能减少对人口流动 ...
专访北大李国平:城市发展动能将转换,创新成为新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8:06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提出六方面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和七大重点任务,标志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 [1] - 城镇化率从2015年57 3%升至2024年67 0%,年均增速约1个百分点,预计"十五五"进入后期阶段(城镇化率>70%)[4][5] - 城市发展面临四大背景转变:人口总量减少与老龄化(60岁+占比年均增0 5个百分点)、发展动能转换、居民需求升级[5][6][7] 城镇化阶段变化的影响 - 未来城市分化加剧:人口/资源向大城市集中,中小城市收缩加速,部分城市或淘汰[10][20] - 土地政策转向精细化利用,土地财政模式难持续,存量更新成为核心[10][17] - 产业方向聚焦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10]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 - 新增"创新、美丽、文明"维度:"创新"强调科技/制度驱动动能转换,"美丽"提升审美价值,"文明"注重文化根基与社会互助[12][13] - "宜居、韧性、智慧"内涵深化:宜居需配套升级,韧性需抗灾能力,智慧需科技赋能治理[12] 城市更新与内涵式发展 - 从棚改(解决1亿人居住量)转向更新(提升质),重点包括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如加装电梯)、城中村危房改造[14][16] - 资金瓶颈需制度创新:放宽社会资本准入,探讨延长土地使用权年限(商业40年/住宅70年)[16] - 更新领域驱动新动能:街区改造、工业区转型创新社区、功能提升(如社区食堂/助老设施)[17] 人口与城市体系优化 - 超大特大城市从控人口转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通过完善基建/公共服务保障合理聚集[18][19] - 城市群需强化城市间分工联系,都市圈需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目前多数尚未成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