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通胀陷阱

搜索文档
宏观政策与结构改革需共同发力
经济网· 2025-09-01 17:00
当前经济挑战与政策需求 - 经济增长面临需求不足和信心不足的双重问题 两者相互交叉影响 [4] - 经济周期波动是正常现象 但需通过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来平稳周期 [5]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已大幅提升 需继续加强以平稳经济周期 [5][7] -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独特 常使用数量工具和行政手段 因市场机制尚未完全成熟 [7] - 政策目标是平稳而非消灭经济周期 以实现更长期增长 [7] - 建议将追求温和通胀的重要性提升至与经济中速增长同等地位 避免低通胀陷阱 [7][8] - 低通胀或价格下跌对经济伤害较大 抑制企业涨价 加薪 投资和雇佣意愿 [7] - 需尽快落实已安排的财政开支 改变重投资轻消费理念 采取支持消费的财政手段 [8] - 发挥主权信用作用 由中央政府承担责任以稳定市场和信心 [8] 结构性改革方向 - 需同步推进结构性改革政策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 [9] - 消费疲软和消费占GDP比例较低导致产能承压 需扩大消费 [10] - 扩大消费核心是提高收入和增强信心 需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等改革实现 [10] - 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 避免违规政策优惠和重复建设 [11][12] - 产业政策应克服市场失灵而非替代市场职能 但易偏离初衷导致效率低下 [11] -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常聚焦成熟技术复制 导致创新产业过度集中和资源浪费 [11][12] - 地方政府应聚焦维护社会秩序 保障公平竞争 提供公共服务和建设公共基础设施 [12] - 实施产业政策时需对资金来源与后果承担责任 [12]
时报访谈丨张立群: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搜狐财经· 2025-07-11 08:43
价格指数分析 - 6月CPI同比上涨0.1%,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趋势,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创近14个月新高 [2][3] - PPI同比下降3.6%,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压力加剧,上半年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8% [3][4] - 价格低位波动反映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可能形成"负向循环":价格走低→企业预期转差→生产投资收缩→就业与收入下滑→压制消费需求 [4][5] 供需关系影响因素 - 供需不平衡根源: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产业链需求、出口面临高关税壁垒、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导致消费意愿不足 [4] - 6月CPI虽转正,但2025年上半年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远低于2%的全年目标,消费端需求恢复乏力 [4] - 部分行业供需改善得益于稳增长政策"组合拳",但PPI低迷向CPI传导叠加消费内生动能偏弱,抑制核心CPI修复空间 [3][4] 经济政策与展望 - 需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带动企业订单和就业 [9] - 一季度GDP增长5.4%,二季度消费增速提高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但房地产投资降幅加大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 [6][7] - 全年CPI预计前低后高,增量政策与内外环境下行压力相互角力,经济回升不确定性加大 [8]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十三五"末增长5倍,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第四代核电站投入运营 [13] - "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增加值超2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68%,5G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实现标准制定突破 [13] - 新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风电整机制造占全球6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