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经济

搜索文档
“三新”经济蓄势赋能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6 01:13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 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比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快3.6个百分点 [1] - 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26.9%,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7.1% [1] - 智能绿色新产业快速增长,勾勒出新动能加速壮大的路线 [1] 数字产品与智能装备表现 - 7月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持续高于工业整体增速 [2] - 智能设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分别增长13.4%和11% [2] -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和12.8%,显示智能装备市场活力旺盛 [2] 新消费业态发展 - 前7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3]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3] - 线上消费、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受消费者欢迎,银发经济、首发经济展现蓬勃态势 [3] 数字化转型与新模式 - 人工智能加速向实体经济渗透,智能终端产品广泛普及 [4] - "智能终端+场景服务"和"AI赋能传统制造"等新模式拉动增长 [4] - 数字技术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催生融合创新模式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4] 新动能整体表现 -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铁三角" [4] - 新产业提供硬实力,新业态激活软实力,新模式锻造竞争力 [4] - 三者动态迭代推动经济发展含金量持续攀升 [4]
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09:33
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随着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呈现较高活跃度。今年上半年,民营 和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上半年,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同比增长4.6%。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上半年,新设 外资企业3.3万户,同比增长4.1%。 从行业看,上半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高技术产业实际 使用外资1278.7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化学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 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7.1%、53%、36.2%、17.7%。 从来源地看,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瑞士、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 长68.6%、59.1%、37.6%、6.3%、2.7%(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8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 新设企业462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新设 ...
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8-13 04:10
经营主体增长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企业462万户,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同比增长4.6% [2]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同比增长4.1% [2] 外商投资与产业结构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 [2]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2] - 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8%,瑞士增长68.6%,日本增长59.1%,英国增长37.6%,德国增长6.3%,韩国增长2.7% [2] 产业结构优化 - 上半年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第二产业96.5万户,第三产业1171.2万户 [3] - 全国"四新"经济企业2536.1万户,同比增长6.6%,占企业总量的40.2% [3] - "三新"经济增加值242908亿元,同比增长6.7%,占GDP比重18.01% [3] 制造业与服务业表现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5%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 [3] 文化产业发展 - 新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增速17.5%,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5] - 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92亿元,同比增长7.4%,利润总额6298亿元,增长19.3% [6] - 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1564亿元,同比增长13.6% [6] - 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其他文化艺术业、互联网广告服务、数字出版等行业增速较高 [6]
“反内卷”的宏观影响PPI有望温和改善
山西证券· 2025-08-11 22:27
宏观经济与PPI趋势 - PPI同比已连续33个月负增长,2025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为-1.8%[11] - 2024年三季度经济底部企稳,GDP增速2025年Q1/Q2分别为5.4%/5.2%[31] - 中期PPI改善依赖需求侧助推,政策强调"适时加力"和"增强灵活性预见性"[1][65] 行业供需与内卷现状 - 2025年上半年煤炭/黑色金属/石化行业PPI同比分别为-15.5%/-10.2%/-9.8%[16] - 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存在"内卷式"竞争[2][13] - 钢铁行业2024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4%,产能利用率达78.9%[25] 反内卷政策举措 - 政策侧重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强调行业自律而非强制干预[2][51] - 光伏行业提高新建项目资本金比例至30%,电池效率门槛提升至26%[61] - 钢铁行业推行"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原则[61] 风险提示 - 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地缘政治风险及反内卷效果不及预期风险[66]
3600点能否成为股市新台阶?
搜狐财经· 2025-08-09 08:09
往期观点回顾 - 上周策略建议短期关注政策推动的"反内卷"相关板块,中期关注成长性较强领域 [1] - 两市融资余额时隔十年重回2万亿上方,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 [1] - A股预计在政策利好、经济复苏、中报验证和海外扰动下呈现震荡缓升格局,结构分化明显 [1] - 配置建议关注光伏产业链、军工、汽车等政策导向型行业,中期重点关注数字基建、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 [1] 一周市场回顾及走势分析 - 本周市场冲高上行,成交量持续放大,筹码交换加快,未来指数或振荡后开启新一轮上行 [2] - 8月4日三大指数小幅上涨,超3800只个股上涨,军工股爆发,机器人概念走强 [3] - 8月5日沪指重回3600点创年内新高,PEEK材料概念爆发,银算力硬件活跃,医药股调整 [3] - 8月6日三大指数小幅上涨,超3300只个股上涨,PEEK材料、军工、人形机器人涨幅居前 [3] - 8月7日沪指再创新高,创业板调整,两市成交额1.83万亿,稀土永磁、半导体板块走强 [3]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延续调整,普跌环境下需重个股轻指数,热点以轮动为主 [4] 宏观数据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24.29万亿元,现价增速6.7%,占GDP比重18.01% [10] - 第一产业增加值9485亿元,占比3.0% [10] - 第二产业增加值10.05万亿元,占比41.4% [10] - 第三产业增加值13.30万亿元,占比54.7% [10] 下周市场展望及策略 - A股处于结构性行情中,科技成长板块和部分周期行业表现突出 [12]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人民币汇率企稳,外资回流可能性增加 [12] - 国内政策强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政治局会议释放多重政策信号 [12] 影响市场消息面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提供政策支撑 [13] - 美国7月非农数据低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94.4% [13] - 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对全球贸易和市场情绪造成扰动 [13] - 中国7月贸易顺差扩大,出口增速超预期,外汇储备增加 [13] 后市展望 - 消费板块受政策加码预期推动,宏微观数据呈现积极信号 [14] - 自主可控领域关注航空装备、医药、机械行业,细分赛道包括通信、机械设备 [14]
北交所定期报告20250807:七部门力推脑机接口产业,我国外贸韧性持续显现
东吴证券· 2025-08-07 23:12
资本市场新闻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同比增长6.7%,占GDP比重18.01%,同比提升0.43个百分点[13] - 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4.68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外贸总值57.1%,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14]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46万亿元,同比增长2.6%,占外贸总值29%[14] - 国有企业进出口3.49万亿元,同比下降8.8%,占外贸总值13.6%[14] 行业政策 - 七部门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培育领军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启动,涉及55个品种,医疗机构报量要求不低于2023-2024年平均用量的80%[18] - 上海计划2026年启动城中村整体改造,2027年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19]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7日北证50指数持平,A股指数和上证指数均上涨0.16%,创业板指下跌0.68%[21] - 北交所成分股平均市值31.85亿元,单日成交额272.5亿元,环比增加17.82亿元[21] - 涨幅前三个股:倍益康(+17.75%)、奔朗新材(+15.59%)、阿为特(+11.45%)[22]
中国经济“新意”浓浓
证券日报· 2025-08-04 00:16
"三新"经济规模与增速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 同比增长6.7% 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达18.01% 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 自2018年以来持续上升 [1] 新业态发展表现 - 全国网上零售额上半年达74295亿元 同比增长8.5% 网络购物成为新消费业态代表 [1] - 快递业务量上半年累计完成956.4亿件 同比增长19.3% 7月9日已突破1000亿件 较2024年提前35天 [2] 就业与产业联动效应 - 人形机器人 新材料 智能硬件领域二季度招聘职位数同比分别增长398.1% 72.1% 50.3% [2] - 第七批新职业发布包含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 体现新技术驱动 新消费孕育 新业态催化三大特点 [2] 政策导向与发展方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培育国际竞争力新兴支柱产业 [3] - 需优化监管制度体系与营商环境 构建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三新"经济产业落地生根 [3]
权威数读|一周“靓”数
新华社· 2025-08-02 17:46
旅游行业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 同比增长20.6% [1][2] 电影行业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超过63亿元 [1][3] - 抗战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连续七天单日票房破亿 以超11亿元暂居暑期档票房榜第一名 [3] "三新"经济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2908亿元 同比增长6.7% [1][7]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 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7] 以旧换新政策 - 今年以旧换新已带动商品销售额超过1.7万亿元 [4]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 [5] - 10月份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 完成全年3000亿元下达计划 [5] 文化及相关产业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92亿元 同比增长7.4% [10] - 增速快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 [10] 就业数据 - 上半年各地通过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项目累计吸纳带动208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同比增长32% [14] - 发放劳务报酬223亿元 同比增长34% [14] 建设项目 - 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6]
占GDP比重再增加,“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么?
央视新闻· 2025-08-01 09:36
"三新"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自2017年15.7%以来持续上升 [1][2] - 2022年首次突破20万亿元规模,2024年占比突破18%,显示结构性优化加速 [2] "三新"经济定义与构成 - 新产业:基于新兴技术产业化形成的新型经济活动,包括技术应用催生的新产业、传统产业信息化升级衍生的新产业 [1] - 新业态:依托技术创新满足个性化需求,从现有产业衍生出的新环节/链条,如互联网经营活动、服务模式创新 [1] - 新商业模式:整合内外要素形成高效独特模式,包括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硬件服务化、一站式消费服务 [1] 经济影响与发展动力 - 需求释放与供需匹配加速,新产业提供经济增长点,新业态拓展市场空间,新模式牵引产业活跃度 [2]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作用,丰富消费场景与供给,成为新技术迭代的试验场和应用平台 [2] - 技术创新主体需加快产业化进程,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扩容是关键着力点 [5] 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 政府需制定规则维护公平竞争,加强行业监管,市场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行业壮大 [3] - 行业标准制定是可持续发展基础,需明确质量依据 [4] - 持续总结应用场景优化业态模式,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 [5]
占GDP比重再增加 “三新”经济增速说明什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1 06:54
"三新"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 同比增长6.7% 增速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 [1]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达18.01% 较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1] - 2022年"三新"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20万亿元 2017年占比为15.7% 2020年超过17% 2024年超过18% [3] "三新"经济定义与构成 - 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形成的新型经济活动 包括新技术应用产业化直接催生的产业 传统产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新产业 以及产业分化升级融合衍生的新产业 [2] - 新业态是依托技术创新从现有产业衍生出的新环节新链条 表现为互联网经营活动 商业流程创新 个性化服务等 [2] - 新商业模式指整合企业内外要素形成的独特运行模式 包括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 硬件融入服务 一站式消费娱乐服务等 [2] "三新"经济发展意义 - 经济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进程加快 需求释放速度提升 供需匹配程度提高 [3] - 新产业提供更多经济增长点 新业态拓展市场空间 新模式带动产业活跃 [3]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丰富消费场景和产品服务供给 促进技术迭代升级 [3] "三新"经济发展路径 - 政府需做好规则制定 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加强行业监管 [4] - 市场需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推动行业做大做强 [4] - 重点发力行业标准制定 应用场景总结 技术创新推进 [5] - 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 促进新兴产业扩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