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系化布局
icon
搜索文档
央广时评·成就十四五|从“第一”涌现 读懂中国创新突破的“必然”
央广网· 2025-07-12 19:06
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取得多项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包括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C919实现商业飞行等[1] - 创新成果得益于体系化布局、全社会协同发力以及人才梯队持续供给[3][4][6]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持续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7] 科技创新成果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突破[1]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1] - 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1] -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营[3] -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算力跃升百万倍[3] - 特高压技术成为国际标准[3] 创新体系构建 -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生态[3]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8%,基础研究占比提升至12.3%[3] - "揭榜挂帅"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攻克核心技术[4] - 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车规级芯片等技术突破[4]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4] 人才支撑 - 中国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均居世界第一[6] -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6] - 人才梯队化布局支撑创新可持续性[6] 未来发展展望 - 创新将持续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7] - 需进一步夯实基础研究、强化创新协同、完善人才梯队[7] - 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入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领域[7]
上海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 科技服务业企业纳入“沪科专贷”“沪科专贴”支持范围
解放日报· 2025-05-23 09:41
记者 俞陶然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金融服务的支持,《若干意见》提出,聚焦前沿科技、未来产 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建立"未来产业基金+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集聚区"体系化 布局机制,提高概念验证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立市场化运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强 化技术与市场可行性"双验证"功能,打通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创业孵化与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提升技 术创新效能。 为强化"双验证"功能,市科委近期在研究制订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方案。在技术验证方面,鼓 励高校院所搭建早期成果池,建立灵活的筛选机制,推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种子"清单,鼓励科技服 务机构、科技企业、高校院所自主或联合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在市场验证方面,建立从技术经理人到项 目经理人的全过程服务机制,鼓励技术经理人成为项目经理人,做好创业孵化、技术投融资等市场资源 对接;在政策供给方面,建立分类引导机制,面向未来产业,加强一体化的政策供给,引导企业向高新 区集聚;发挥未来产业基金作用,开展成果筛选和投资。 为助力企业融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技服务业企业纳入"沪科专贷""沪科专贴"支持范围,降 低企业贷款成本。提高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