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拥堵

搜索文档
欧洲港口严重拥堵将持续数月
北京商报· 2025-07-01 00:03
欧洲港口供应链拥堵现状 - 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等主要港口货柜船和驳船等待时间大幅延长至66—77小时 [1] - 鹿特丹港外锚地船舶密度较平日激增300%,部分区域船舶间距不足1海里 [1] - 汉堡港因堆场饱和已暂停接收进口冷藏箱,安特卫普港铁路疏运系统因罢工瘫痪导致内陆运输延误率飙升至65% [1] - 欧洲港口进口量因亚洲货物转向激增约7% [1][2] 拥堵原因分析 - 美国高关税政策导致亚洲货物转向欧洲,全球贸易流向剧烈变化 [2] - 莱茵河等内河水位持续偏低,驳船运输受限,货物积压港口周边 [2] - 亚洲至欧洲货柜量急剧增长7%,欧洲承接了本应流向美国的市场份额 [2] 行业影响 - 船舶等待泊位时间延长,增加燃料消耗、船员薪酬等运营成本,船舶周转效率降低 [2] - 托运人面临运输时间不确定性,被迫选择更高成本运输方式或增加库存 [3] - 航运公司如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等密集上调亚洲至欧洲航线运费,部分加征250美元/TEU旺季附加费 [3] 应对措施与挑战 - 码头运营商正招聘新员工和购买新设备以缓解压力 [3] - 部分航运公司需花费一周时间收集货柜(正常为三天),解决拥堵需数年产能投资 [4]
特朗普关税叠加低水位影响,欧洲港口“船”满为患
快讯· 2025-06-30 15:36
欧洲港口供应链拥堵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叠加河流水位较低导致欧洲出现疫情以来最严重的供应链拥堵 [1] - 驳船等装货等待时间长达数天 集装箱船也面临长时间等待 [1] - 问题预计将持续至少几个月 鹿特丹、安特卫普和汉堡港口受影响最为严重 [1] 港口运营状况 - 欧洲许多重要港口都在以最大容量运行 [1] - 航运公司表示所有大型枢纽港口"船"满为患 [1] - 物流公司认为此次拥堵是疫情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1] 行业影响 - 货流保持弹性但人手不足的港口不堪重负 [1] - 航运和物流公司已发出警告 [1]
关税战叠加低水位,欧洲港口遭遇疫情以来最严重拥堵!
华尔街见闻· 2025-06-30 14:25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与莱茵河水位下降双重冲击导致欧洲港口出现疫情以来最严重供应链拥堵,预计将持续数月[1] - 拥堵问题在鹿特丹、安特卫普和汉堡港口最为严重,驳船被迫等待数天才能装货,货柜船面临长时间等待[1] - 美国关税政策急剧变化迫使货柜航运公司重新规划网络以适应全球贸易流向剧烈变化[1] 欧洲港口拥堵现状 - 当前拥堵是疫情以来最严重的,驳船在安特卫普装载货柜平均等待66小时,在鹿特丹等待77小时[2] - 欧洲第二繁忙货柜港安特卫普船只卸货时间比预定延后3至5天[2] - 亚洲货物转向欧洲市场导致进口量增加,从亚洲到欧洲货柜量增长约7%[2] 行业应对措施 - 码头运营商正急于招聘新员工和购买新设备以缓解压力[3] - 部分航运公司被迫花费一周时间从鹿特丹不同码头收集货柜,而正常最多需三天[3] - 业内人士认为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数年的产能投资,非短期可解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