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健品虚假宣传
icon
搜索文档
泰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的消费提示
齐鲁晚报网· 2025-08-04 17:02
行业常见问题 - 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关注健康的心理进行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推销药品保健品[1] - 常见手段包括夸大功效如宣称包治百病治愈癌症替代药品等神奇疗效[2] - 虚构成分如谎称含稀缺原料专利技术或国外进口等高科技概念误导消费者[3] - 通过虚构患者案例编造成功治愈故事或假冒权威机构专家推荐增强可信度[3] - 采用亲情营销手段如免费体检电话关怀赠送小礼品组织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健康旅游等活动拉近距离[3] - 通过消费欺诈手段如抬高价格后以限时特价内部价预存返现等噱头促销[3] - 雇佣所谓专家教授以免费体检为名制造虚假健康危机诱导高价购买产品[3] 行业规范要求 - 药品需认准国药准字号医疗器械需看清注册号或备案号[4] - 保健食品需认准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4] - 所有批准文号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和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查询[4] - 消费者应拒绝购买无批准文号产品[4] 消费者行为指导 - 建议保持理性平和心态不轻信包治百病根治永不复发最新科技等宣传[4] - 身体不适时应前往正规药店医院或信誉良好的商场购买药品保健品[4] - 应遵循专业医生建议不轻易相信街头推销和不明来源广告宣传[4] - 面对促销活动应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商量避免冲动消费[4] - 谨慎参与健康讲座免费体验活动避免信息泄露和诱导消费[4] - 需妥善保管购买凭证发票宣传资料聊天记录视频录音录像等证据材料[4] 监管维权渠道 - 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可拨打12345或12315电话投诉举报[5] - 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等应用程序进行投诉举报[5]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六起通过保健品虚假宣传进行“内卷式”竞争典型案例
快讯· 2025-07-22 11:09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整治行动 - 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坑老""骗老"行为及"内卷式"竞争 [1] -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统筹谋划、靶向发力,及时处置问题线索,公布典型案例以形成震慑 [1] 典型案例分析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案例 - 李桧芳食品经营部通过签到打卡、集中授课等方式虚假宣传普通食品(大蒜油凝胶糖果等)具有降血糖、治疗冠心病等功效,被罚款10万元 [2] - 案件利用老年人情感需求诱导参与"会销",宣传普通食品具医疗功能,侵害老年人权益 [2] 江苏省张家港市案例 - 德积徳优迪斯超市通过视频宣传普通保健食品(蜂亿健蜂皇浆冻干粉胶囊)具治疗糖尿病、肝硬化等功效,被罚款20万元 [3] - 案件线索来自群众举报,凸显公众监督价值,执法中坚持"保健≠治疗"底线 [3] 上海市静安区案例 - 伦伦食品店以免费发放蔬菜吸引老年人,通过"互助交流会"虚假宣传预包装食品具治疗功能,被罚款20万元 [4] - 违法行为利用老年人健康需求心理,通过线下会议诱导购买高价商品 [4] 浙江省宁波市案例 - 宁波星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发放小礼品吸引老年人会议营销,夸大宣传食品添加剂(嘉香钙钙立达牌天门冬氨酸钙)具控血压血糖功效,被罚款20万元 [6] - 案件采用"靶向执法+源头管控+教育引导"三维监管模式破解"会销困局" [6] 北京市直播间案例 - 北京萱妍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直播中通过虚假弹幕(如"已瘦10斤")宣传普通果冻具减肥功效,被罚款10万元 [7][8] - 案件涉及直播刷屏编造用户评价,警示网络经营者需恪守宣传真实性 [8] 北京市石景山区案例 - 北京梧桐之家科技有限公司在直播中对普通食品(新五汁饮膏)宣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对保健食品(七丹牌三七胶囊)宣传消除结节,滥用"最有效"等极限词,被罚款20万元 [9] - 案件揭露"伪科学营销"套路,强化保健食品非药物的消费警示 [9] 行业违规特征总结 - 主要手段包括会销、直播虚假互动、伪科学概念营销、滥用极限词等 [2][3][6][7][9] - 违规产品集中于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虚假宣称医疗功效(如降三高、治疗冠心病) [2][3][4][6][9] - 处罚金额集中在10万至20万元区间,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及第二十条 [2][3][4][6][7][9]
主播宣称“吃了一定有效果”!客服却说:“不承诺”,什么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3 18:20
文章核心观点 - EZZ官方海外旗舰店在抖音平台直播售卖保健品时存在诱导消费、虚假宣传、不予退款等问题,保健品行业是虚假宣传重灾区,平台监管存在难点,需从多方面加强治理 [2][3][17] 分组1:EZZ产品问题 - EZZ官方海外旗舰店以“春生成长季 焕活不掉队”为主题开展直播活动,主打EZZ成长肽,宣传时使用强烈言辞,承诺售后保障,但有消费者反映服用无效果,退款难 [2][5][7] - 消费者投诉集中在商家诱导下单、虚假宣传、未主动明确告知产品为保健品,主播未明确指出产品属保健品范畴,直播间和购买页面缺少“蓝帽子”标志 [5][9] - 有消费者购买EZZ澳洲节散胶囊,主播承诺消除结节无效退款,但未履行,消费者认定商家虚假宣传 [10] 分组2:保健品行业虚假宣传情况 - 2024年“三品一械”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虚假宣传问题舆情数据达30.5%,食品冒充保健品或药品违规宣传功效普遍 [3] - 2024年4 - 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行动查处大量违法广告案,今年1月曝光10起虚假宣传典型案例,2起涉及保健品领域 [13]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2024年第二批8起虚假违法广告案例,2起涉及保健食品或服务 [13] 分组3:虚假宣传原因及认定 - 保健品成为虚假宣传重灾区源于直销渠道占比大、多层次结构易滋生多层营销、消费者专业知识有限、监管标准相对宽松、维权难等因素 [3][14]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出,商家声称产品可治疗疾病、使用功效断言为虚假宣传;广告夸大功效、含绝对化用语或不实承诺,未显著标明相关信息也可认定为虚假宣传 [10][11] 分组4:平台监管问题及措施 - 平台在监管保健品虚假宣传时面临内容审核难度大、专业知识门槛高、商家违规手段多样等挑战 [3][17] - 各大平台在医疗内容监管和治理方面已有探索,如抖音有相关规范和细则,平台可从技术、实际管控、执行违规措施等角度加强自身合规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