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期货+糖企
icon
搜索文档
郑商所金融支农再升级,“保险+期货”十年深耕,为乡村振兴注活水、添动能
第一财经· 2025-09-30 15:51
文章核心观点 - “保险+期货”金融支农创新模式迎来落地十周年,郑州商品交易所作为核心推动者,通过持续迭代项目方案、扩大保障半径,有效服务乡村振兴 [2] - 该模式成功破解农业“靠天吃饭”、“丰年不丰收”的难题,为农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未来将继续护航农民稳收增收 [2] - 经过十年发展,项目实现从“试点萌芽”到“全域铺开”再到模式优化升级的三轮迭代,形成交易所引领、政企联动的可持续生态 [16][17][18] 郑州商品交易所“保险+期货”项目总体概况 - 郑商所连续十年开展“保险+期货”,累计支持试点250个,覆盖16个省(区、市) [2] - 截至2024年末项目惠及近76万农户,为苹果、红枣、花生、白糖、棉花、油菜六大特色品种提供价格保障 [2] - 项目发展历经三个阶段:2016-2018年为起步阶段,完成模式落地和流程跑通;2019-2021年升级为“县域覆盖”;2022年起进入优化阶段,打造可持续生态 [16][17] 白糖“保险+期货”项目 - 白糖是郑商所首批“保险+期货”项目品种之一,2016年启动首批试点并连续10年在广西开展糖料蔗项目 [3] - 2016年~2024年累计开展69个白糖项目,保障金额111.3亿元,截至上年度赔付金额2.4亿元 [3] - 项目覆盖广西、云南、广东、内蒙古与新疆等主产区,为20万农户424万亩糖料蔗(甜菜)保价护航 [3] - 2025年推出“糖业无忧”项目升级版,探索“保险+期货+糖企”模式,支持制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 [4] - 白糖期货上市19年,郑商所通过增设交割库、建设产融基地等措施提升服务广西食糖产业的质效 [5][6] 红枣“保险+期货”项目 - 2019年红枣期货上市引导产业从追求产量向注重品质转变,加速自动化设备覆盖率 [7] - 郑商所持续7年在兵团一师开展红枣“保险+期货”,截至上年度累计覆盖种植面积15万亩,赔付3700余万元,为5244户枣农提供风险保障 [8] - 阿拉尔项目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保险+期货+订单+银行”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8] 花生“保险+期货”项目 - 花生期货于2021年2月挂牌,项目实现从“保价格”到“保收入”的1.0向2.0跃升 [9] - 河南兰考县2024年项目覆盖9.04万亩、1.95万吨花生,农户自缴保费11元/亩,获赔79.93元/亩,总赔付722.88万元 [9] - 项目采用“触发锁定增强亚式期权”提升赔付概率,2024年暴雨灾害中及时弥补农户损失 [10] - 青岛市政府联合郑商所等推出收入险,保额从400元/亩跃升至1600元/亩,承保20.17万亩、5.37万户,赔付2966.23万元,赔付率127.16% [11] - 青岛花生种植面积两年增长15%达115万亩,全产业链企业增至320余家,年出口量突破20万吨 [11] 苹果“保险+期货”项目 - 项目自2018年启动,在甘肃静宁县和陕西延长县深度扎根 [13][14] - 延长县七年累计开展项目约14.8余万亩、20万吨,累计保险赔付约3990万元,惠及果农1.14万户次 [13] - 静宁县项目累计服务果农6.26万户,承保面积24.94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5.88亿元,总赔付1.43亿元 [14] - 两地实践为县域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可复制的金融样本 [14] 项目模式创新与社会成效 - 模式从传统价格险进阶到收入险,并采用增强亚式期权、触碰锁定等创新条款为不同风险画像定制对冲策略 [15] - 项目实现全周期闭环管理,让保费和保单可追溯、可审计,助力农业保险运行更加规范 [15] - 陕西黄陵县苹果项目、新疆麦盖提红枣项目等荣获“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静宁项目获得“企业精准扶贫案例50佳” [16]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为模式发展指明新方向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