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

搜索文档
大美丽法案通过推升美国赤字,金价震荡回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7-08 15:07
市场行情回顾 - 本周上证指数上涨1.40%,报3472.32点,沪深300指数上涨1.54%,报3982.2点,SW有色金属行业指数上涨1.03%,报5147.33点 [1][2] - 有色金属行业二级子行业中,工业金属上涨1.46%,贵金属上涨0.96%,小金属下跌0.18%,能源金属上涨1.00%,金属新材料上涨0.41% [1][2] 重点金属价格数据 - 上期所铜价微跌0.01%至79,730元/吨,铝价上涨0.29%至20,635元/吨,锌价微跌0.07%至22,410元/吨,铅价上涨0.58%至17,295元/吨,镍价上涨1.36%至122,270元/吨,锡价下跌0.92%至267,250元/吨 [3] - 上期所黄金上涨0.90%至777.06元/克,白银上涨1.24%至8,919元/千克,COMEX黄金大涨4.20%至3,426美元/盎司,白银上涨1.11%至36.78美元/盎司 [3] - 稀土产品中氧化镨钕上涨0.22%至44.6万元/吨,氧化铽上涨0.49%至712.5万元/吨,氧化镝大涨2.17%至165万元/吨,烧结钕铁硼N35毛坯价格持平 [3] - 锂产品中电池级碳酸锂上涨2.05%至62,25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上涨2.08%至61,250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下跌0.74%至60,100元/吨,澳洲锂精矿大涨6.88%至582.5美元/吨 [3] - 钴产品中国内电解钴上涨0.40%至24.8万元/吨,0.998MB电解钴上涨0.79%至19.25美元/磅,硫酸钴上涨1.00%至5.05万元/吨,四氧化三钴价格持平 [3] 投资建议 - 美国"大美丽法案"通过后10年内赤字预计增加4万亿美元,长期或扩张5.5万亿美元,推动全球央行增持黄金,利好金价长期走势,建议关注山东黄金、中金黄金等黄金企业 [4] - 秘鲁铜矿运输受阻导致Las Bambas和Constancia铜矿发运中断,Antofagasta与中国冶炼厂敲定0美元/干吨TC,矿冶矛盾凸显 [4] - 美国232关税预期导致COMEX与LME铜价差走阔超1300美元/吨,LME铜价涨至10,010美元/吨阶段性高点,建议关注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铜企 [4][5]
来英国做生意,你得做个“聪明的傻子” | 问道全球
搜狐财经· 2025-07-08 08:49
英国商业环境特点 - 英国市场与中国市场存在显著差异 成功经验无法直接复制 需重新适应本地规则[1] - 英国商业合作极度重视确定性 需提前详细规划并严格遵守合同条款[11] - 信用体系是英国商业核心 个人签名即具法律效力 违约成本极高[14][16] - 知识产权保护是合作底线 任何潜在侵权行为都会导致信任破裂[19][21] 合作策略 - 寻找本地"贵人"站台可快速获得信任 如S博士通过行业前辈获得资源支持[4] - 避免设置过度苛刻的投资条款 简化合作条件更易获得优质项目[6][7] - 礼物价值需控制在200英镑以内 超出可能构成商业贿赂[23] - 产品定价需明确价值主张 英国消费者愿为合理溢价买单[27] 风险规避 - 支票支付存在时间差风险 可能遭遇空头支票诈骗[30] - 用工制度严格 全职员工享28天带薪假 解雇程序复杂[32] - 业务外包是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方式 如科技园3人管理千亩园区[33] 市场进入策略 - 借船出海模式可快速建立信任 如收购名爵品牌实现欧洲市场突破[36][38] - 本地化品牌运营比直接推广中国品牌更易获得认可[37] - 文化翻译是关键 需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本地信任[41] 消费者行为 - 英国消费者决策兼具理性与感性 情感连接有时比价格更重要[27] - 房东倾向选择有眼缘的租客 书面沟通可建立情感纽带[27]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6 17:24
论坛概况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于7月4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创新信用技术·优化数字生态" [2] - 论坛旨在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信用领域国际高端对话平台,推动开放、包容、创新的信用生态体系,为北京数字友好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信用基础支撑 [2] - 参会人员包括国家及省市信用主管部门领导、信用管理领域专家学者、世界知名征信机构、500强企业、国内信用服务机构等300余人 [2] 政策与成果 - 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主任吴阿明强调社会信用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需应用创新技术提升服务效能 [4]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唐建国介绍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包括信用基础设施健全、信息化水平提升、信用服务业增长态势良好 [6] - 北京市下一步将激活信用数据要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信用服务业生态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6] 地方经验分享 - 杭州市、珠海市、北京市通州区代表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信用赋能城市发展、数据跨境融合、碳信用与绿色金融等创新经验 [6] 专题研讨与对话 - 专家学者围绕"信用+数字经济""信用+AI""信用+职业技能"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7] - 信用服务机构分享数字时代个人征信行业发展、AI推动信用评级变革、信用促消费等实践案例 [7] - 对话环节探讨信用赋能新质生产力、信用服务行业机遇与挑战、信用立法等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7] 发布仪式 - "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E平台"启动建设,推动北京科技金融服务升级 [9] - 北京信用协会发布《北京市信用服务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介绍行业发展现状 [9] - 北京广播电视台展示《诚信北京》栏目十年成果,北京市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启动 [9]
经济日报:信用修复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快讯· 2025-07-05 08:34
信用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 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 对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总体部署 [1] - 方案为失信主体提供更规范透明的信用修复通道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 [1] - 方案出台标志信用监管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 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 [1] - 制度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和千万劳动者就业生计 意义远超单纯制度调整 [1]
税费优惠不容骗享!税务部门再披露4起偷税案件
新华网· 2025-07-04 17:31
税务部门打击骗享税费优惠案件 - 陕西延安、宁波、福建龙岩、四川德阳等地税务部门曝光4起骗享税费优惠偷税案件,涉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1] - 涉案企业通过弄虚作假手段套取政策红利,例如将客服人员虚假列入研发人员名单,虚构510万元推广成本将应纳税所得额从1216万元调至295万元[1] -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已连续曝光31起类似案件,显示税收监管力度持续加强[1] 税费优惠政策实施情况 - 国家出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等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实质性支持[2] - 专家指出骗享优惠行为不仅违法,还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2] - 建议企业正确理解政策规定,可向税务部门咨询避免错误适用,虚构条件享受优惠属违法行为[2]
A股到美债:四大资产怎么选?
虎嗅· 2025-07-04 17:07
宏观经济环境 - 自2025年2月起CPI连续4个月为负,通胀压力消失[1] - 四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0.9%,10万元存一年利息仅900元[2] - 全球不确定性加剧,包括特朗普贸易战反复、美联储政策不明朗、地缘冲突频发[2] 资产配置策略 - A股、黄金、国债、美债被视为国内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基本盘",分别代表权益资产、避险工具、稳健收益和汇率对冲[3] - 多元化配置成为投资界共识以应对复杂环境[2] - 2025年投资逻辑转变,强调波段操作和低吸策略[3][17] A股市场 - 2025年A股最大黑天鹅为中美贸易摩擦,4月7日上证指数单日暴跌7.34%[4] - 低估值叠加基本面超预期是核心逻辑,6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7%[5][6] - 上证指数突破3400点最高至3497点,金融股带动成为边际驱动因素[6] - 行业轮动加剧导致操作难度增加,牛市特征明显但波动剧烈[7][8] 黄金市场 - 年内黄金最高涨幅达30%,主要受中美贸易摩擦催化[3][8] - COMEX黄金一度飙升至3500美元/盎司,但花旗警告可能回落至2500-2700美元区间[10] - 短期交易主线围绕中美关税谈判,8月12日为关键节点[12] - 长期逻辑基于美元信用体系弱化,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15] 国债市场 - 十年期国债ETF 2024年涨8.88%,2025年上半年仅涨0.81%[17]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理论底线1.5%,年初跌破1.7%透支降息预期[19] - 建议1.8%-2%收益率区间买入,1.65%以下考虑卖出[21] 美债市场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最高突破4.6%,中美利差达3%[23] - 美元稳定币法案通过但规模仅2500亿美元,对36万亿美债市场影响有限[24]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达75%,美债收益率从4.6%回落至4.3%以下[24] - QDII投资需关注汇率波动风险,人民币汇率在7.2-7.35区间波动影响收益[25][26]
熊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信用体系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4 13:05
大湾区数据跨境融合背景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速流动,信用数据跨境流动对经济合作、金融创新及社会协同发展作用显著[3] - 珠海作为大湾区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以全省1%土地、2%人口创造3%GDP,人均GDP居全省第二、全国第14,是大湾区重要增长极[3] - 2024年珠海边检查验出入境人员2.03亿人次,拱北口岸客流超1.1亿人次居全国首位,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车流超555万辆(港澳单牌车占300万辆次)[3] 珠海跨境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 珠海依托"信用珠海"网站构建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通过内地数据出境、海外数据入境、双向融合三路径推动商贸、金融、民生等领域融合[5] - 平台完成信用数据出境风险评估,实现40万家市场主体公开版信用报告合规出境,并定制湾区合作版信用报告支持企业"出海"增信[5] - 集成澳门居民在珠房产、社保等关键数据,革新跨境核查机制,破解珠澳社会救助数据壁垒,提升核查效率并支持澳门跨境救助评估[6] 跨境金融创新与信用互认 - 联合港澳机构建立港澳居民信用评价体系,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合作推出跨境信用贷款机制,降低港澳居民内地信贷门槛[6] - 引入中国信保、邓白氏等机构提供境外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打造跨境信用服务超市,吸引香港品质保证局等优质服务机构入驻[7] - 首次将37家澳门企业、10家香港企业纳入珠海优质诚信企业名单,推出30条跨境联合激励措施,制定《诚信店评价规范》湾区标准[8]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联合湾区城市制定信用数据共享规则,依托"信用中国""信用广东"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建立湾区共享机制[9] - 推动与东盟、上合组织等国际信用机构合作,制定统一跨境数据采信标准及国际信用报告标准,促进全球经贸便利化[10]
贵金属投资新格局:金荣中国在波动市场中的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7-03 10:41
全球经济正经历"通胀粘性+政策摇摆+地缘冲突"的三重考验。2025年第一季度,国际金价累计涨幅超12%,4月初更一度突 破3132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半年内完成从3000美元到3100美元的惊人跨越。这一里程碑背后,是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 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体系重构担忧,以及全球央行连续三年增持黄金储备的共振效应。当市场不确定性 成为常态,黄金的避险属性与货币功能被重新激活,而投资者在追逐收益的同时,合规高效的交易平台选择已成为资产保 卫战的关键变量。 一、避险逻辑重构:贵金属在通胀时代的双重使命 全球金融市场正在重新认识贵金属的价值内核: - 政策与市场的博弈场:美联储2025年初释放"暂停加息"信号后,美元指数应声回落,黄金作为非美资产迅速获得资金青 睐。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政策转向阶段往往是黄金投资的"黄金窗口期"——2019年降息周期开启后,金价一年内上涨超 25%。当前市场对1-2次降息的预期持续发酵,通过美元指数传导至贵金属市场,形成价格支撑。 - 工业与金融的双轮驱动:白银作为黄金的"影子金属",近期价格强势突破36美元/盎司,达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上涨 既受益于半导体 ...
深圳建成全国首个“通用﹢专业”民营企业信用评价应用体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3 07:52
深圳建成全国首个"通用﹢专业"民营企业信用评价应用体系 二十七亿条公共信用数据为底座 覆盖二十个重点行业 近日,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市信用办)获悉,深圳市在民营企业信用服务领域的"先行先试、探索创 新"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其构建的一套以27亿条公共信用数据为坚实底座、覆盖20个重点行业的"通用﹢ 专业"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涵盖经营变更、登记许可、处罚记录、投诉举报、表彰评价五大维度, 共63项核心指标,实现对全市440万户经营主体的全面覆盖。这套体系以月度为周期对全市经营主体进 行从最优A﹢级到风险警示E级的六级精准"信用画像",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信用监测"深圳标准"。 目前,深圳信用体系的价值正突破地域限制,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接轨国际规则。通过推动粤 港澳大湾区信用建设发展联盟建设,深圳建立联合评价模型,聚焦股权穿透、跨境履约等核心指标优化 算法,实现深港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互认,为区域信用协同治理奠定基础。通过打通境内外征信机构信息 通道,已推动港资企业在内地获得信用贷款超30亿元,有力满足了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跨境信用需求。同 时,深圳借助邓白氏、益博睿等国际信用数据,为本地企业生成包含37项国际通用指标 ...
前5月广东560.4万户经营主体信用获修复 深圳两大创新举措获推广
深圳商报· 2025-07-03 01:00
信用修复成效 - 2025年1-5月广东省为560.4万户经营主体修复信用 [1] - 信用修复助力企业融资1.67亿元 [1] - 释放注册资本30.88亿元 [1] - 建立"一口受理、一次办成"信用修复机制 [1] - 推动信用协同修复、深化帮扶、优化服务、创新模式、探索智慧修复 [1] 信用监管创新 - 发布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和信用监管"基层改革创新举措" [1] - 聚焦经营主体关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健全信誉机制 [1] - 推动培育高标准市场监管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1] 深圳信用创新举措 - 构建"全链条数据归集、立体化评价模型、多维度场景应用"信用治理体系 [2] - 建立"区域协同互认、跨境数据融通、国际标准接轨"湾区信用多维赋能机制 [2] - 创新"个体深信贷"普惠融资产品,累计授信16.83亿元、放款13.56亿元 [2] - "个体深信贷"平均每笔15.8万元,坏账率为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