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做市商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北交所四周年专题报告:制度红利兑现期,专精特新主阵地稳步夯实
东莞证券· 2025-10-31 16:25
核心观点 - 北京证券交易所自2021年设立以来,已从政策驱动的试点市场成功转型为机制驱动的结构型市场,总市值突破8000亿元,市场活跃度和融资功能显著增强[5] 报告认为北交所正处于制度红利兑现期,市场生态正从“政策导入型”迈向“结构驱动型”,建议关注高端制造、新材料等“专精特新”主阵地中的优质企业[5][42] 北交所设立背景与政策动因 - 北交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在新三板精选层基础上升级设立的独立交易所[11] 其设立旨在解决经济结构转型中大量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受限的问题[14] - 经过四年发展,北交所市场框架逐步成型,截至2025年10月24日,上市公司数量达279家,总市值超过8000亿元,企业平均市值约30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50%[14][23] - 2023年9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北交所深改19条”,构建了涵盖发行上市、交易机制、投资端建设等的全方位改革框架,标志着北交所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18] 制度建设与机制改革 - 注册制改革强调“成长性+规范性”,审核效率高,自受理注册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须形成审核意见,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包容透明的上市通道[30] - 做市商制度于2023年启动试点,至2025年10月,做市商数量扩容至20余家,有效提升了交易活跃度和定价效率,缓解了小市值公司有价无量的问题[32][33] - 信息披露制度持续优化,2024年12月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指引,推动上市公司从“有披露”向“有质披露”转型,改善了市场沟通与资金配置生态[35] 市场生态演变 - 投资者结构显著优化,合格投资者账户数量突破900万户,机构资金占比稳步上升,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纷纷布局,市场行为正从“博弈驱动”向“配置驱动”演变[14][36] - 北证50指数覆盖市值大、治理规范、研发强度高的优质企业,其推出及配套ETF产品的发行增强了指数的价格锚定作用,为被动资金提供了配置基础[36] - 上市公司区域和行业聚集效应显著,京津冀与长三角是主要供给区域,北京、江苏、浙江三地合计贡献超40%上市公司;行业集中在先进制造、新材料、工业自动化、医疗器械等“硬科技”方向[37] 投资建议 - 建议从制度红利、结构演进、产业趋势三重视角把握配置机会,重点关注高端制造、新材料、工业自动化、医疗器械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龙头企业[5][42] - 随着北证50等指数产品丰富,指数锚定效应增强,市场风格向中长期配置过渡,可优先关注指数成分股中基本面扎实、成长路径明确的优质标的作为布局重点[5][42]
彭英之:做市商机制革新,流动性如何重塑中国ETF市场生态
新浪财经· 2025-05-19 15:31
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主题 - 大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聚焦中国资产和A股市场投资价值 [1] - 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公司路演等形式展现市场机会 [1] 做市商角色与功能 - 做市商是专门交易ETF的机构,核心职责是提供优质ETF价格并服务发行者客户 [1] - 需持续优化交易流程以满足客户需求,包括交易量、价格、对标标准等细节 [1] - 过去20年大宗交易发展迅速,满足机构投资者对高流动性需求(如友邦等公司案例) [1] 做市商能力要求 - 需全面掌握ETF交易成本、跨境监管规则、税务安排及票据流动性等专业知识 [1] - 交易员需熟悉ETF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成本与价格机制 [1] - 专业服务能力可提升产品吸引力,促进ETF市场系统化发展 [1] 做市商服务目标 - 致力于成为顶尖服务提供者,为投资者提供快速进场/出场的报价支持 [1] - 通过优化交易系统降低投资者操作门槛,增强市场参与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