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氢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多种储氢技术格局未来如何演变?
势银能链· 2025-09-03 11:04
氢能储运技术现状 - 氢能储运面临技术难度大和性价比挑战显著等痛点 [4] - 主流储运方式包括高压气氢、低温液氢、金属固氢和有机液体氢 [4] - 高压气氢技术相对成熟且成本较低 已成为中国现阶段主要储运方式 [4] - 低温液氢储氢密度高但液化能耗大且保温要求高 [4] - 金属固氢安全性好但密度低 有机液体氢储氢量大但成本高且工艺复杂 [4] - 未来多种储氢技术将协同发展 推动氢能储运向高效安全经济方向迈进 [4] 中材科技储氢产品布局 - 公司具备年产10万只III型储氢气瓶能力 产品规格覆盖1.5L至450L [4] - 35MPa 385L规格成为国内最大批量应用的III型储氢气瓶大容积产品 [4] - 全新35MPa 450L III型瓶实现系统框架减重 提升氢能重卡运营效率 [4] - 建成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70MPa IV型瓶柔性生产线 年产3万只IV型气瓶 [4] - IV型瓶较III型瓶减重比例达20%-30% 重量储氢密度可达6% [5] - 70MPa 210L规格IV型瓶已批量投放市场 适配重卡/矿车/中巴/乘用车等多车型 [5] - 70MPa IV型瓶产品取得37L/63L/132L/210L等多规格认证 [5] 市场表现与产业地位 - 2023至2024年公司氢气瓶装车数量及出货市占率位列国内第一 [7] - 工信部公告车型搭载率超过50% 连续两年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7] - 产品应用于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重卡/轨道交通/船舶/无人机等领域 [7] - 30MPa II型复合长管运氢拖车单车运氢量超过666kg [7] - 首款车载液氢储氢系统搭载1350L液氢瓶 储氢量约88公斤 续航突破1000公里 [7] -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 - 综合气瓶年产量超120万只 拥有多个制造基地 [8] - 荣获2025绿氢产业先锋奖和2025绿氢应用示范奖 [8] 公司战略规划 - 持续深化氢能储运技术研发 拓展应用场景 [8] - 通过自主创新推动国产氢能储运装备升级 [8] - 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氢能体系 [8]
中材科技(苏州)李桦圣:储氢环节多技术并行,难言谁会取代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15:36
储氢技术发展现状 - 储氢技术呈现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路线,气态储氢是目前最成熟和应用最多的技术 [2] - 高压气态储氢主要采用III型(铝内胆纤维缠绕瓶)和IV型(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作为容器 [2] - 在FCVC 2025展会上,储氢瓶厂商均展示了IV型瓶产品 [2] IV型瓶市场发展 - 2023年IV型瓶国标发布后,市场量产进程提速 [2] - 国标明确了IV型瓶的材料选型、设计制造、检测标准等关键信息,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2] - 国标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技术共识,促进协同研发和技术落地 [2] - 国标推动国产IV型瓶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2] - 中材科技(苏州)在2023年获得70MPa IV型瓶生产许可 [3] - 该公司展示的70MPa 450L IV型瓶单瓶储氢量达18.9kg,达到国标容积上限 [3] 储氢技术应用前景 - III型瓶和IV型瓶将并存发展 [3] - III型瓶在商用车领域更具性价比,适用于中轻卡、氢能公交等500公里以内续航需求的车型 [3] - IV型瓶因其轻量化结构和更高储氢密度,将成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发展的关键产品 [3] - IV型瓶也有机会在续航需求更高的重卡市场获得份额 [3] - 中材科技(苏州)推出首款车载液氢储氢系统,搭载1350L液氢瓶,可储存88公斤液氢,续航突破1000公里 [3] 储氢技术发展趋势 - 高压气态储运技术已逐步成熟,低温液氢罐作为前瞻性技术储备 [4] - 未来储氢环节将多种方式并存,根据应用需求选择,不存在相互取代 [4] - 储氢领域的竞争核心将聚焦产品性能与成本 [6] 氢能市场前景 - 各地政府持续出台利好政策 [5] - 绿氢成本降低、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完善、电堆技术升级将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扩大 [5] - 车载储氢气瓶市场潜力巨大 [5] - 更多企业和国外企业将参与车载储氢瓶领域竞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