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蓄险替代银行存款
icon
搜索文档
低利率时代,存款“替代品”靠谱吗?揭秘储蓄险“真相”
南方都市报· 2025-06-16 08:36
行业转型与政策背景 - 2025年中国保险业加速从传统"风险补偿"向"生态服务"转型,呈现三大新变化:浮动收益型产品吸引力提升、"保险+健康/养老"等生态化服务模式发展、科技赋能成效显著[2] - 新"国十条"政策引导下,行业产品结构加快切换,保障型产品占比提升,储蓄型产品形态创新,浮动收益型产品快速发展[2] - 2024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达5.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5%,其中寿险业务增速达15.45%,主要受储蓄类寿险需求驱动[4] 储蓄险市场动态 - 2025年5月国有六大行存款利率第七次下调,活期存款接近零利率,1年期定存利率降至1%以下,推动储蓄险热度攀升[3] - 2024年57%消费者通过保险进行财富管理,保险成为第二大投资渠道,近三成消费者增加储蓄险投资,41-50岁人群新增率最高达18%[3][4] - 储蓄险产品(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因长期确定收益特性受青睐,但需注意其与银行存款在性质、收益结构、流动性上的差异[5][6] 监管与行业风险应对 - 监管部门设定人身险产品利率上限:2024年9月起普通型产品2.5%,10月起分红型2.0%,万能型1.5%,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7][8] - 2025年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从1月2.34%降至4月2.13%,反映市场利率下行对定价的直接影响[9] - 低利率环境加剧险企利差损风险,监管要求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季度超研究值25个基点时需下调新产品利率[8] 产品特性与消费者建议 - 储蓄险强调"长期、稳健、保障"三位一体,适合中长期规划需求,但流动性差且提前退保成本高[6] - 消费者需警惕销售误导,区分"预定利率"与"实际收益",分红险演示收益属非保证收益[10] - 建议根据流动性需求、风险偏好综合配置资产,避免盲目跟风,购买前需充分理解现金价值、退保规则等条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