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差损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预定利率降至2%及以下 “末班车效应”下多款产品受追捧
中国经营报· 2025-08-03 22:57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二季度例会,认为当前普 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值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现行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2.5%上限,触发人身保险产 品预定利率调整机制。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等多家险企已发布公告,称调整新备案保 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5%下调至2%;分红型保险产品预 定利率最高值从2%下调至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从1.5%下调至1%,并在8月31日 前完成新旧产品切换,自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超过上述预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险产品投保申请。 这是行业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以来,首次触发利率下调。 多位保险经纪人向记者透露,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导致"末班车效应"出现,整个8月,或将是寿险公司销 售2.5%产品的小高峰。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宣称预定利率2.5%产品,实际测算收益率最后可能稍低于2.5%,投资人群体 也需要辨别。 不同程度下调 今年年初,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 ...
瑞银:友邦中国(01299)、中国平安(02318)及中国人寿(02628)在分红型产品转型中占优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14:06
定价利率调整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定价利率基准下调14个基点至1.99%,较现行传统产品2.5%的定价利率低51个基点 [1] - 调整反映2025年第二季市场利率下行趋势(如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走低) [1] - 多家大型险企已将传统型、分红型及万能型产品的定价利率分别下调至2.0%、1.75%及1.0% [1] - 传统型与分红型产品的定价利率差距缩窄,显示监管机构正引导行业向分红型产品转型 [1] - 产品切换预计将于2025年8月底完成 [1] 产品结构变化 - 定价利率调整可能标志着传统增额终身寿险(IWLP)黄金时代的终结 [1] - 分红型产品吸引力提升,香港市场演示回报率6%至6.5%,内地市场也将受益 [1] - 传统产品2.0%的定价利率对保单持有人的实际内部回报率仅为1.6%至1.9%,长期持有吸引力有限 [1] - 分红型产品的定价利率仅较传统型低25个基点(此前为50个基点),且可通过浮动收益部分获取潜在更高回报 [1] 行业转型影响 - 2025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的利率敏感度将显著下降 [2] - 分红型产品占比提升可能增加权益类资产(如股票)的配置 [2] - 友邦中国凭借较强的投资能力(2021-2024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4.8%,高于同业平均4%)占据优势 [2] - 友邦中国分红型产品在代理人渠道的长期储蓄新业务价值占比已于2025年第一季超过80% [2] - 中国平安及中国人寿在分红型产品转型中表现优于同业 [2]
海通证券晨报-20250729
海通证券· 2025-07-29 10:06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新一期研究值公布引发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利好改善利差损风险,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增持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 [2][5] - 债市因股债跷跷板、商品拉涨、资金收紧等因素回调,需关注资金流向、高久期拥挤隐患及商品上涨对债市的影响 [7][8][9] - 美联储换主席存在阻碍,特朗普可能以提前宣布继任者的方式施加影响,重塑效果或有限 [15][16] - A股市场交易热度抬升,外资转为流入,各类资金流入有色金属行业 [17][18] - 保险行业预计盈利稳健,资负匹配持续改善,建议重视低估值且欠配的保险股 [22][25] - 机器人行业关注整机厂商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字节、宇树等企业推出新品 [27][28][29] - 海运行业集运干线运价稳中略降,干散货铁矿运价近期上涨,维持油运增持评级 [31] - 基础化工行业建议配置优质化工央国企,关注相关企业公告及业绩情况 [34][35][36] - 纺织服装业看好高景气度垂类细分运动、中报预期改善且新零售业态拓宽等类型企业,关注棉纺企业中报预喜 [37][38] - 债市情绪承压后有所企稳,T合约回暖,TL合约多头一致性未恢复,可关注套利策略 [42][43] - 中烟香港积极回应政策,境内卷烟出口免税业务有望维持,维持增持评级 [44][46] - A股指数估值全面上涨,交易活跃度上升,ERP环比下降 [47][48] - 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合作,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还有30+管线具有对外授权潜力 [51][52] 保险行业 预定利率调整 - 低利率环境下险企负债成本高,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可压降预定利率,缓解负债成本压力 [3] - Q3预定利率研究值触发下调机制,部分险企9月切换新产品,调降后短期销售波动影响有限,长期利好改善利差损风险,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 [4] 盈利与资产情况 - 预计25H1上市险企利润稳健增长,净资产有压力,资负匹配持续改善 [22] - 预计可比口径下寿险NBV延续增长,财险保费缓慢增长,降赔控费下COR改善 [23][24] 固定收益市场 债市回调思考 - 股债未双牛因债市资金流出及央行投放预期收紧,后续债市走强关键在于存单下行 [7] - 高久期拥挤使投资者缺乏策略调整空间,可降低久期暴露或转换资产,等待债市修复 [8] - 商品上涨与债市逻辑冲突,引发债市调整,目前无需急于上修利率中枢预期 [9] 债市策略分析 - 过去一周债市情绪承压后有所企稳,T合约回暖,TL合约多头一致性未恢复 [42] - 可关注IRR、基差、跨期、跨品种等套利策略,做陡曲线策略性价比更高 [43] 宏观经济 美联储换主席 - 特朗普向美联储施压解决财政焦虑,存在“股债汇三杀”风险,还着手夺取货币数量控制权 [14] - 特朗普达成降息愿景存在三重阻碍,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独立性对维持物价稳定至关重要 [15] - 解雇鲍威尔可能性低,特朗普可能提前宣布继任者施加影响,重塑效果有限 [16] A股市场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动 - 市场交易热度抬升,外资转为流入,ETF流出边际减少,各类资金流入有色金属行业 [17][18] - 港股与全球资金流动方面,南下资金流入增多,外资大幅回流中美股市 [21] 估值与情绪 - 指数估值全面上涨,风格指数涨多跌少,行业估值PE电子、PB钢铁领涨 [47][48] - 交易活跃度上升,换手率和成交额全面上升,两融余额环比上升,ERP环比下降 [48] 机器人行业 企业新品动态 - 字节推出GR - 3模型和双臂机器人ByteMini,模型泛化性提升,机器人硬件创新特性多 [28] - 宇树推出新品Unitree R1,运动能力强,定价形成卡位竞争,打开市场需求 [29] 投资建议 - 关注机器人整机厂商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推荐鸣志电器等相关标的 [27] 海运行业 运价情况 - 集运干线运价稳中略降,干散货铁矿运价近期上涨,原油油运、成品油运运价有不同表现 [31] 投资策略 - 维持油运增持评级,关注逆向布局时机,集运关注关税政策和联盟重组分化,油运受益于原油增产和油价下跌期权,干散预计景气逐步复苏 [31][32] 基础化工行业 投资建议与行情回顾 - 推荐万华化学等优质化工央国企,本周涨跌幅前五为保利联合等企业 [34] 重点公告 - 万华化学子公司装置停产检修,新疆天业项目产出高性能树脂原料,川发龙蟒竞得天盛矿业股权等 [34] 业绩情况 - 多家企业公布2025H1业绩预计,部分企业盈利有变化,安道麦亏损减少 [35][36] 纺织服装业 投资建议与企业表现 - 看好高景气度垂类细分运动、中报预期改善等类型企业,关注棉纺企业中报预喜,上中游海外产能优势有望凸显 [37][38] 基金持仓与海外业绩 - 25Q2服装家纺/纺织制造基金重仓比例环比下降,部分个股重仓基金数量有变化 [39] - 多家海外公司发布业绩,LVMH、Moncler收入下降,Deckers收入利润超预期 [40] 中烟香港 政策回应与业务情况 - 中烟香港积极回应上级部门管理办法,境内卷烟出口免税业务有望维持,业务实质性冲击有限 [44][46] 投资评级 - 维持2025 - 2027年EPS预测值,维持增持评级 [44] 恒瑞医药 合作情况 - 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合作,授权PDE3/4抑制剂HRS9821和11个临床前项目,扩充GSK产品组合,反映其认可 [51][52] 盈利预测与管线潜力 -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还有30 + 管线具有对外授权潜力,呼吸领域关注部分产品 [51][52]
创28年新低!人身险预定利率正式进入“1时代”,8月31日产品全面切换
华夏时报· 2025-07-28 23:56
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9%,创1997年以来最低水平 [1] - 头部机构同步下调产品利率上限:普通型从2.5%降至2.0%,分红险从2.0%降至1.75%,万能险从1.5%降至1.0% [1] - 8月31日成为新旧产品切换最后时限 [1] 利率调整触发机制 - 触发监管预设的动态调节机制:当在售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以上必须下调 [2] - 一季度2.13%、二季度1.99%的研究值使得2.5%预定利率显著"超标" [2] - 国有大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3%,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1.65% [2] 行业负债成本与利差损 - 两年多时间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累计下调150基点(传统险) [3] - 7家上市保险公司平均现金收益率2024年下降至3.4%,存量保单保证负债成本约3% [2] - 分红险保底利率1.75%与普通型产品2.0%差距缩窄至25基点 [3] 产品结构转型趋势 - 分红险2025年占期交新单已过半但未能完全补位传统险收缩带来的保费缺口 [4] - 2025年上半年新推分红险259款占寿险新产品总量33% [7] - 中国人寿一季度分红险首年期交保费占比突破51.72% [7] 销售与市场反应 - 30岁男性投保100万元,2.5%预定利率下70岁可领251.5万元,2.0%时仅206.8万元 [6] - 预定利率优势衰减使得"炒停售"策略失效 [5] - 普通寿险仍有70基点利差优势,分红险实际结算利率可达3.5%以上 [6][7] 行业竞争逻辑重构 - 泰康"幸福有约"将保险金与养老社区入住权绑定 [8] - 中国太平"乐享家"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远程医疗监测组合方案 [8] - 平安健康险日均服务量突破百万人次 [8] 长期趋势与挑战 - 分红险成为主流需跨越投资能力、渠道能力、客户教育能力三大门槛 [4] - "新钱净投资收益率"仅约2.7% [7] - 香港市场"0.5%-1%保证利率+4%-5%浮动分红"模式可能预示内地产品终极形态 [8]
万能险开启漏洞修补模式 规范利率结算
北京商报· 2025-07-28 11:01
喧闹过后归于平静。近几年,曾风光无两的万能险开启了漏洞修补模式。继此前收益率"限高"等收紧政策接连出台后,10月20 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万能险酝酿专项新规,《万能型人身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拟要求保障期 限不低于五年,并且鼓励发展20年期的万能附加保障险的产品,同时严控精细化管理结算利率、严格控制后端资金运用等。 此外,在保险公司销售的万能险产品中,也拟定不得存在:使用"利息""预期收益"等词语宣传产品;将万能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 品进行混同;为万能险产品提供间接或隐性担保;为谋取机构或人员的利益,诱导投保人退保,变相缩短产品实际存续期限。 规范利率结算 《意见稿》在产品管理方面提出,除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外,其他产品和附加险不得设计成万能型。同时,万能险 的保险期限不得低于五年。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保险期限20年及以上的万能险。 中国人民大学保险研究所研究员张俊岩认为,目前的政策不断引导保险回归保障本源。在强化保障功能方面,《意见稿》中鼓 励保险公司开发保险期限20年及以上的万能险,并结合附加重大疾病保险、附加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万能险的风 险保障水平。 同时他认 ...
2025年二季度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点评:预定利率再迎下调,关注负债成本优化及分红险期权价值的正向催化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27 18: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保险行业未来表现 [7][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定利率研究值较上限差值连续两季度超25bps预定利率将下调 需在9月1日前完成产品切换 [4] - 预定利率调降节奏符合预期 分红险降幅低于普通型产品 有助于提升分红险吸引力 [5] - 重视新增负债成本优化及分红险产品转型对估值的正向催化 看好预定利率下调对新增负债成本压降的作用 [6] - 基于新增负债成本下降等因素 看好保险板块下阶段表现 推荐多家险企 [7] 相关目录总结 预定利率下调情况 - 7月25日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较上限差值达51bps 连续两季度超25bps阈值触发下调要求 [4] - 一季度研究值为2.13% 较2.5%差值为37bps [4] 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7月25日 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将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分别调至2.0%/1.75%/1.0% 较当前水平分别调降50bps/25bps/50bps 8月31日24时起执行 [5] 负债成本与估值影响 - 2024年上市险企NBV打平收益率部分下降 部分险企存量负债成本迎来向下拐点 [6] - 分红险核心价值是构建风险共担机制 对估值有类期权价值 [6] 投资分析意见 - 看好保险板块下阶段表现 持续推荐中国人寿(H)、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保(H)、中国平安、众安在线、中国财险 [7] 行业重点公司估值 | 股票代码 | 证券简称 | 收盘价 | 合并总市值 | 流通市值 | 25E PEV | PE(TTM) | PB(LF) | | --- | --- | --- | --- | --- | --- | --- | --- | | 601628.SH | 中国人寿 | 41.50元 | 10,182亿元 | 8,642亿元 | 0.77 | 10.19 | 2.26 | | 601318.SH | 中国平安 | 58.08元 | 9,944亿元 | 6,251亿元 | 0.71 | 9.05 | 1.16 | | 601601.SH | 中国太保 | 37.49元 | 3,373亿元 | 2,566亿元 | 0.59 | 8.42 | 1.42 | | 601336.SH | 新华保险 | 63.79元 | 1,780亿元 | 1,330亿元 | 0.71 | 7.32 | 2.49 | | 601319.SH | 中国人保 | 8.47元 | 3,493亿元 | 3,007亿元 | - | 8.01 | 1.34 | | 2328.HK | 中国财险 | 16.28港元 | 3,621亿港元 | 1,123亿港元 | - | 10.42 | 1.30 | | 1299.HK | 友邦保险 | 70.55港元 | 7,410亿港元 | 7,410亿港元 | 1.30 | 14.13 | 2.36 | | 6060.HK | 众安在线 | 21.10港元 | 355亿港元 | 345亿港元 | - | 54.55 | 1.57 | | 0966.HK | 中国太平 | 17.02港元 | 612亿港元 | 612亿港元 | 0.28 | 8.23 | 0.86 | | 2628.HK | 中国人寿 | 22.75港元 | 11,191亿港元 | 1,693亿港元 | 0.39 | 5.16 | 1.17 | | 2318.HK | 中国平安 | 54.50港元 | 10,929亿港元 | 4,059亿港元 | 0.62 | 7.83 | 0.99 | | 2601.HK | 中国太保 | 31.95港元 | 3,707亿港元 | 887亿港元 | 0.47 | 6.62 | 0.98 | | 1336.HK | 新华保险 | 47.80港元 | 1,956亿港元 | 494亿港元 | 0.49 | 5.06 | 1.43 | | 1339.HK | 中国人保 | 6.13港元 | 3,840亿港元 | 535亿港元 | - | 5.43 | 0.93 | | 6963.HK | 阳光保险 | 3.85港元 | 443亿港元 | 134亿港元 | 0.33 | 7.53 | 0.66 | [16]
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再下调 险企8月底前完成切换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02:29
行业动态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第三期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 99%,较第二期的2 13%下降14个基点 [1] - 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为2 5%,研究值已连续两个季度低于预定利率25个基点及以上 [1] - 四家主要险企(中国人寿、太保人寿、平安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同步调整产品利率:普通型最高2 0%、分红型最高1 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最高1 0% [1] 产品调整影响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50个基点,万能型下调50个基点,分红型下调25个基点 [2] - 普通型产品大幅下调将推动保险公司短期内一步调整到位,稳定新产品方案和消费者预期 [2] - 分红型产品下调幅度较小,有助于形成良性健康发展态势 [2] 行业战略转型 - 人身保险公司普遍大力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浮动类型产品和业务占比快速提升 [2] - 行业重点加大分红型产品转型,不断推出新的分红型产品 [2] - 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降低负债成本、防范利差损风险,管理市场预期 [3] 实施进展 - 行业预计将在8月底前完成新老产品切换 [3] - 大部分保险公司已储备好新产品,在渠道合作和销售培训方面做好准备 [3] 政策背景 - 调降预定利率的核心逻辑是使负债成本与资产端实际收益能力相匹配 [2] - 主要意义在于防范利差损风险,保障偿付能力和稳健经营,保护消费者利益 [2] - 当前利率低位徘徊对险资投资收益造成较大压力 [3]
告别2.5%时代,保险产品迎“降息”!
经济观察报· 2025-07-25 22:05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2.5%下调至2%,降幅50个基点 [1][10][13]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下调至1.75%,降幅25个基点 [1][10][13] - 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从1.5%下调至1.0%,降幅50个基点 [1][10][13] - 调整后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将于2025年8月31日24时起执行 [8][10] 调整背景与机制 - 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连续两季度下降:2024年四季度2.34%→2025年一季度2.13%→2025年二季度1.99%,累计降幅35个基点 [4][13] - 监管规定:当在售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时须下调 [5][11] - 调整最小变动单位为0.25%,分红险和万能险需同步调整 [11] 行业影响与应对 - 头部险企(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率先执行新预定利率标准 [7][9][10] - 行业面临低利率环境挑战:5年期LPR 3.5%、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5年期定存基准利率1.3% [14] - 保险公司转向分红险策略,其预定利率降幅较小(25个基点)利于销售 [15][16][18] - 部分公司已推出预定利率1.5%的分红险产品试水市场 [18] 市场反应与趋势 - 保险经纪人利用1个月窗口期重点推广分红险和重疾险 [2][16] - 本轮"炒停售"预计弱于历史水平,因实际预定利率已接近2%且消费者更理性 [18] - IFRS17等新规促使产品定价透明度提升,抑制虚高预定利率 [14][18] - 行业销售承压:去年"炒停售"透支需求+今年产品吸引力下降 [19]
告别2.5%时代,保险产品迎“降息”!
经济观察网· 2025-07-25 21:46
行业动态 - 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从2 13%下调至1 99%,降幅14个基点 [2][3]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从2 5%下调至2 0%,分红型从2 0%下调至1 75%,万能型从1 5%下调至1 0% [5][6] - 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以0 25%为最小变动单位,需在两个月内完成新老产品切换 [5] 公司行动 - 中国人寿调整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至2 0%,分红型至1 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至1 0% [5] - 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同步发布类似预定利率调整公告 [5] - 头部险企将于2025年8月31日24时起停止接受超预定利率上限的产品投保 [4] 市场影响 - 预定利率连续两个季度下降:2024Q4为2 34%,2025Q1为2 13%,2025Q2降至1 99% [6] - 分红险预定利率下调幅度较小(25个基点),相比普通型(50个基点)更具销售优势 [8][9] - 行业转向分红险转型,部分公司已推出预定利率1 5%的分红险产品 [9] 监管背景 - 调整依据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和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 [5] - 新规要求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季度超研究值25个基点时必须下调 [3][5] - IFRS17和新偿付能力体系强化了准备金评估的贴现率假设,提升定价透明度 [7]
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再下调最多50基点,将创历史新低
第一财经· 2025-07-25 19:36
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从2.13%降至1.99%,下探14个基点 [2]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5%下调至2.0%,分红型从2.0%降至1.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从1.5%降至1.0% [2] - 预定利率上限调整触发机制为连续两季度比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当前分别超限12个基点和26个基点 [3] - 调整后人身险定价利率将低于1999年2.5%的上限,创历史新低 [4] 险企应对措施 -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险企公告将于8月31日24时完成调整 [3] - 险企已提前准备多套不同预定利率的产品方案,普通型产品直接准备2.0%版本 [8][9] - 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仅下调25个基点至1.75%,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5% [10] - 部分险企如同方全球人寿已率先将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下调至1.5% [9] 行业转型趋势 - 预定利率下调推动行业加速向分红险转型 [1][10] - 分红险在部分大型险企寿险总保费中占比超50%,新单保费占比达80%以上 [12] - 中国平安预计全行业分红险占比将超50% [11] - 转型分红险可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增强产品吸引力 [10] 市场影响分析 - 预定利率下调导致普通型储蓄类产品未来现金价值下降,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保费上涨 [6] - 2024年上市险企资金成本平均为2.7%,较2023年优化70个基点,其中45个基点来自预定利率下调 [6] - 预定利率下调主要原因为防范利差损风险,债券票面利率走低压缩新增投资收益空间 [6] - 行业对"炒停售"能否提振新单保费存在分歧,部分认为刺激作用趋弱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