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

搜索文档
挤进“梦中养老厂”的打工人,为啥还是想逃?
虎嗅· 2025-07-15 16:45
公司形象与员工体验 - 携程被外界称为"互联网最后的乌托邦"和"互联网养老院",因其灵活办公、春节提前放假等"打工人友好"政策而闻名 [7][8][13] - 公司2024年净营业收入533亿元,净利润172亿元,占据在线旅行社市场超50%份额 [14][15] - 实际员工体验与外界形象存在差距:午休和晚饭时间开会、7点下班被质疑摸鱼、居家办公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频发 [9][10][23][33] 工作文化与管理制度 - 公司推行"3+2"混合办公模式和四天工作制,但实际执行中受职级限制,新员工难以享受 [13][32][33] - 开发部门普遍早10晚10工作制,旅游运营部门假期需随时待命处理突发情况 [26][28][29] - 公司强调"产出文化",校招生入职一个月即被要求创新产出,与"养老院"形象形成反差 [39][40][43] 行业竞争与战略调整 - 在线旅行社行业竞争加剧,美团酒旅、飞猪、抖音、京东等纷纷入局,威胁公司市场地位 [45][46] - 公司历史上曾经历"躺着挣钱"时期,但随着竞争加剧工作强度明显提升 [44][47] - 行业门槛较高,需持续投入供应链整合、服务和技术支持以维持竞争优势 [45] 人力资源政策与争议 - 公司推出多项生育福利政策,包括10万~15万冻卵/试管婴儿补贴,与创始人梁建章的"催生"理念高度一致 [48][53][56] - 实际执行中存在对育龄女性的隐性歧视:怀孕员工绩效评分受影响、生育后遭裁员等情况频发 [58][59][61] - 部门绩效考核捆绑制度导致员工个人事务(如婚育)可能影响团队利益,引发内部矛盾 [64]
31岁程序员搞副业,6个月喜提8000万刀退休金!氛围编程公司被光速收购
猿大侠· 2025-06-21 11:13
核心观点 - 31岁程序员Shlomo在旅行中创立的Vibe Coding初创公司Base44,仅6个月后被Wix以8000万美元现金收购 [2][4][5][6] - 公司成立6个月用户达25万,三周突破1万,5月利润18.9万美元,并实现盈利 [15] - 收购后8名员工将分得2500万美元留任奖金 [14] - 该案例体现AI催生个人独角兽公司的趋势,Vibe Coding领域受大厂追捧 [7][40] 公司发展 - **创始背景**:Shlomo为连续创业者,曾创立数据分析公司Explorium,其兄弟为AI安全公司Token Security联创 [27][28] - **产品定位**:面向非技术用户的Vibe Coding平台,通过文本提示生成完整应用,支持数据库、身份验证等企业级功能 [21][22][23][24] - **技术优势**:采用Claude 4降低bug率并提升利润率,用户应用出错不扣积分 [17][18] - **增长路径**:通过LinkedIn和X的病毒式传播爆红,获亚马逊邀请在7000人AWS活动演示 [19][29][30][31] 行业动态 - **竞争格局**:Base44在同类产品(如Adaptive Computer)中快速突围,虽非技术独创但策略受Wix青睐 [25][26][40] - **巨头布局**:OpenAI以30亿美元收购Windsurf,Wix借收购Base44补强无代码产品线 [38][39] - **市场潜力**:Vibe Coding被视为可能取代传统软件的新兴领域,企业软件市场存在颠覆性机会 [38][40] 交易细节 - **收购逻辑**:Wix看重Base44的盈利能力和扩展潜力,计划保留品牌以实现"改变企业软件世界"的愿景 [39][40] - **决策背景**:以色列战争环境下快速完成交易,Wix认为其策略优于Loveable AI等竞品 [38][40]
海目星晒财报:现金流归正,一季度订单超预期蓄力穿越周期!
全景网· 2025-04-30 08:21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新能源产业进入调整阵痛期,产业链企业利润收缩,海目星业绩虽不理想但有发展韧性,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改善、订单开门红,随着行业回暖盈利弹性有望显著提升 [1][6] 行业现状 - 2024年全球经济低迷与产业供需失衡,新能源产业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产业链企业利润收缩 [1] - 受新能源行业产能供需错配影响,国内电池厂商产能扩张变慢,产业链各公司面临设备需求及验收回款压力 [2] - 73家已披露2024年年报或业绩快报的锂电产业上市公司中,17家亏损,37家净利润下滑,3家同比降逾10倍;35家光伏设备公司里28家净利润下滑 [2] - 2025年在扶持政策及技术迭代刺激下,新能源行业上下游景气度逐渐回暖,锂电动力和储能双赛道需求共振,光伏产业链价格筑底回升,AI技术催生3C和医疗器械领域设备升级需求 [5] 公司业绩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25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9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1] - 基于谨慎性原则,2024年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新业务培育投入费用,导致报告期内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2]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8426.3万元,自2022年底以来再次归正,去年一季度为 -8.8亿元,显示销售回款和成本控制成效,增强造血与抗风险能力 [3] 公司订单 - 2024年全年锂电业务新签订单总额34.62亿元,同比增长51.5%,在手订单总额57.41亿元,交付地为海外的新签订单额为22.8亿元,占锂电新增订单比例65.85%,同比增长590%,创海外订单高峰 [4] - 2025年一季度订单实现突破,在手订单92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30%,锂电海外订单超预期,粗略估算至少新签订单20亿以上,去年一季度同期为8亿,乐观估计或超30亿 [5][6] 公司发展策略 - 2024年保持研发投入夯实“激光 + 自动化”核心技术壁垒,聚焦行业头部客户控制经营风险,积极开辟海外市场打开业务增长空间 [2] - 2024年新成立瑞士、德国、加拿大、匈牙利等四家海外子公司,推进欧洲、亚太、北美等市场开拓 [4] - 通过“激光 + 自动化”技术融合创新,构建仓储物流、模组Pack、钣金、激光塑料焊接等多元化业务矩阵,未来五年形成“精密医疗 + 新能源车 + 智能硬件”三大增长极,向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高端领域延伸 [6] 市场分析 - 海外市场订单利润高、客户认证门槛高但黏性大,增加海外订单有助于优化订单结构,提升毛利率 [4] - 公司通过减值计提与成本优化基本完成经营风险出清,处于“估值与业绩双底”阶段,随着行业需求驱动、技术成果转化、海外订单放量及多业务协同发力,2025年盈利弹性有望显著提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