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技术路线
icon
搜索文档
光伏技术“三国争霸”:TOPCon优势期剩2年,BC“朋友圈”扩充,钙钛矿叠层成下一代热点
搜狐财经· 2025-06-26 14:50
le = t 2017 माना A =1 IND NEW YORK HAN Hall HPA F r fff -1 4-1 571 I 20 F77 P - 31 1 891 I :2 1 图 4 Typ 】十二十 t 11:20 CESER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王泽红 光伏行业的技术路径,正进入激烈交锋期,一场迭代变革正暗流涌动。 当前,行业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一主两辅"局面,即以TOPCon为主,BC和异质结(HJT)技术为辅。但业内存在一种争议,TOPCon虽以超7成市占率领跑N 型赛道,但瓶颈已现;而BC强势崛起呈赶超之势,钙钛矿也有"后来者居上"苗头。 TOPCon目前主要聚焦多场景应用及性能提升方向,晶科、晶澳、天合、通威等均推出新品,功率突破650W,其中晶科的TigerNeo3.0 双玻组件最高效率达 24.8%,通威的新一代TNC 2.0双面率突破88%+。 新技术也日新月异,隆基绿能最新的HIBC 技术推动光伏组件效率迈入"25%+时代",爱旭股份的78版型满屏ABC组件功率转换效率也达25%;天合光能 829W工业标准钙钛矿叠层组件,更是标志着钙钛矿叠层技术正式从实验室迈入产业 ...
晶科能源谈“活起来”:650W组件产能占比越大,利润拐点到来越早
搜狐财经· 2025-06-18 11:4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光伏行业自2024年遭遇寒冬后持续承压,多家头部企业面临营收与利润压力,晶科能源一季度数据也显示类似局面 [2] - 行业当前核心挑战在于平衡规模与利润,企业需寻找"活起来"的节奏而非仅"活下去" [2][3] 晶科能源战略聚焦 - 公司2025年核心战略为优化产能升级而非新增产能,目标组件出货量85-100GW,一季度订单可见度达60%-70%,中东及印太地区超80% [4] - 高效组件出货占比是年度关键指标,直接影响产业链议价能力,Tiger Neo 3.0系列是实现产能迭代的核心产品 [4][5] 产品技术突破 - Tiger Neo 3.0组件融合20BB/HCP/MAX/FP技术,功率达670W、效率24.8%、双面率85%,较传统TOPCon产品溢价10%,LCOE持续降低 [5] - 公司计划2025年底将650W+高功率组件占比提升至40%-50%,对应产能40-50GW,2026年上半年650W+产能占比目标50% [5][6] 技术路线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一主两辅"技术格局:TOPCon为主流,BC/HJT为辅,晶科作为TOPCon领头羊面临被追赶压力 [8] - 公司认为TOPCon优势可维持至少2年,BC技术未来2-3年市占率难超50%,且更适合分布式场景,TOPCon在集中式电站优势显著 [8][9] - Tiger Neo 3.0将定义下一代技术标准,但仅50%现有TOPCon产能具备升级条件,未来TOPCon产品将出现高低分层 [9][10] 全球化布局策略 - 海外扩张坚持三原则:本地制造销售为主、选择高端低价格敏感市场、优先布局有合作伙伴的地区 [6] - 沙特联合模式将成为海外工厂模板,强调全球化能力是光储企业第二支柱竞争力 [6][7] 技术发展前瞻 - TOPCon电池未来3年效率有望达28%,接近单晶硅极限,并为钙钛矿叠层技术奠定基础 [10] - 公司预判TOPCon未来5年仍为主流,Tiger Neo 3.0是跨时代产品,预计2025年Q4开放全球接单 [10][11]
阿特斯调整今年储能出货预期至7—9GWh 部分项目受关税影响推迟至2026年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8:27
公司业务与出货量 - 2025年二季度预计组件出货量在7 5—8 0GW之间 全年预计在25—30GW之间 公司在价与量之间做了平衡与取舍 [1] - 2025年二季度预计储能系统出货量在2 4—2 6GWh之间 全年预计在7 0—9 0GWh之间 部分受影响项目可能推迟到2026年执行 [1] - 一季度储能出货量季节性减少 二季度预计显著提升至2 4—2 6GWh [1] 储能业务进展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拥有约91GWh储能系统订单储备 已签署合同金额32亿美元 涵盖不同签单阶段 [2] - 美国以外的市场出货正常 公司在北美 欧洲 澳洲 拉美等海外大储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2] - 大型储能毛利受电芯价格和需求影响 已签和明后年交付订单保持健康利润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欧盟 日本等市场利润较好 [2] 市场竞争与策略 - 单纯销售硬件设备竞争激烈 系统集成层面进入壁垒高 需本地化技术支持 电网对接和长期服务 [3] - 公司较少参与光伏技术路线之争 优先考虑不同技术路线的商业化价值 持续进行TOPCon HJT BC等新技术研发 [3] - 国内扩产将更加谨慎 产能规划向储能和海外高利润市场倾斜 部分制造及采购环节向关税成本较低地区转移 [3] 关税影响与应对 - 当前关税政策有所缓和 公司正与客户评估后续订单安排 利用窗口期抓紧出货 [2] - 客户可接受的关税水平比预期高 项目延期或取消对客户投资影响重大 [2]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储能系统出货7 0—9 0GWh 部分项目可能推迟到2026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