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搜索文档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上的讲话 (二〇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二—二十三日,约翰内斯堡)
经济日报· 2025-11-24 07:17
二十国集团合作框架与倡议 - 发布“落实《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中国行动”以支持减缓发展中国家债务 [2] - 同南非共同提出《支持非洲现代化合作倡议》并将设立全球发展学院 [2] - 提出《绿色矿产国际经贸合作倡议》欢迎各方参与 [6] 可再生能源与绿色产业 - 建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并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合作 [4] - 过去5年向世界提供的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约41亿吨碳排放 [4] - 推动全球绿色产业合作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技术产品自由流通 [4] 人工智能与科技发展 -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开源贡献国欢迎更多国家加入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等 [5] - 推进人工智能研发合作与成果共享弥合智能鸿沟完善治理规则 [5] - 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5] 粮食安全与农业合作 - 全球仍有7亿多人面临饥饿威胁需采取切实行动提供帮助 [4] - 推动优化全球粮食流通供给构建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 [4] - 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用好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等平台 [4] 全球治理与多边机构改革 - 加快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机构改革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2] - 支持“联合国秘书长能源转型关键矿产小组”发挥积极作用落实《二十国集团关键矿产框架》 [6] - 构建更加公平开放的国际经贸秩序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2]
李强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 2025-11-23 23:52
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 - 二十国集团机制因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而建立并升格,其成功关键在于团结协作[2] -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经贸限制和对立对抗增多,阻碍国际团结的主要因素是各方利益诉求差异和全球合作机制不足[2] - 集团应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通过平等协商处理纷争,并加快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等机构改革以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3] 中国提出的合作倡议与行动 - 中方发布了“落实《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中国行动”,支持减缓发展中国家债务,并与南非共同提出《支持非洲现代化合作倡议》[3] - 中国将设立全球发展学院,以推动各国共同发展[3] - 中国同有关方提出《绿色矿产国际经贸合作倡议》,并欢迎各方参与[7] 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并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合作[5] - 过去5年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约41亿吨碳排放[5] - 集团应推动全球绿色产业合作,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相关技术产品的自由流通应用[5] 粮食安全与农业合作 - 全球仍有7亿多人面临饥饿威胁,集团应推动优化全球粮食流通供给,构建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5] - 集团应利用农业部长会等平台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提升粮食生产能力[5] - 中方愿同各国推动落实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为抗击饥饿与贫困作出贡献[5]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治理 - 集团应推进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与有效治理,积极推动研发合作与成果共享以弥合智能鸿沟[6] - 中国是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的开源贡献国,欢迎更多国家加入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等倡议[6] - 新技术发展应坚持开放共赢、机遇共享,不能利用新技术设置发展壁垒[6] 关键矿产与资源安全 - 集团应支持“联合国秘书长能源转型关键矿产小组”发挥作用,落实《二十国集团关键矿产框架》[7] - 合作旨在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分配,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并审慎对待军事用途以防范安全风险[7]
学习规划建议每日问答丨如何把握“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新华社· 2025-11-19 11:38
国际环境机遇与挑战 -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升 [2] - 经济全球化虽遭遇逆流但仍是历史潮流,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空间 [2]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在部分领域已形成先发优势 [2] - 世界变乱交织、地缘冲突易发多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严峻挑战 [2] - 大国博弈复杂激烈,少数西方国家实施全方位围堵遏制打压,外部环境压力增大 [2] 国内发展核心优势 -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包括党的全面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3] - 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消费潜力大、投资空间广、内生动力足,对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强大吸引力 [3] - 具有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是提升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冲击力的坚实根基 [3] - 具有丰富人才资源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队伍壮大,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 [3] - 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3] 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卡点堵点 [3] - 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对滞后 [3] - 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弱项 [3] - 人口结构变化给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提出新课题,重点领域还有风险隐患 [3]
专访社科院廖凡:“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提供改革动能与务实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15:59
全球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困境 -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结构性滞后与全球发展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表现为系统性困境 [1] - 规则滞后是最直观的病征,旧体系在数字贸易、人工智能等新议题上力不从心 [3] - 代表性不足是深层的病灶,新兴市场国家全球GDP占比远超其在IMF等机构中的投票权份额 [1][3] - 执行力薄弱是病情恶化的结果,体系易陷入决策瘫痪或选择性执行 [3][4] 中国在全球治理改革中的作用 - 中国可扮演三重关键角色:建设性引领者、共识凝聚者和改革实践者 [5] - 提供改革动能,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投票权份额改革以真实反映当今经济格局 [1][5] - 贡献可行方案,全球发展倡议等中国方案是对当前全球治理赤字的系统性回应 [6] - 坚持开放实践,通过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行动为体系改革提供中国样本 [1][6] 全球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全球贸易面临三重压力:单边保护主义抬头、新兴经济体发展失衡、数字鸿沟扩大 [7] - 数字技术与绿色转型催生新贸易增长点,数字服务与新能源贸易成为最具活力领域 [7] - 区域经济合作深化,RCEP等新型协定为构建更具韧性供应链提供制度保障 [7] - 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预计未来数十年将为全球贸易增长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7] 中国扩大开放的意义 - 对中国自身,扩大开放是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动力,通过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资源促进产业效率提升 [9] - 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中国的开放举措提供了重要的稳定性力量,为陷入困境的体系注入确定性 [8][9] - 中国宣布在WTO未来谈判中不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标志对外开放从市场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深化 [2][10] - 此举为多边贸易体系注入建设性力量,支持多边主义并为重塑全球贸易治理提供关键动力 [10]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的影响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签署标志双方经贸关系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2] - 升级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联通等新兴领域,致力于构建适应21世纪需求的制度框架 [12] - 通过数字贸易规则协同、绿色产品关税减免等举措推动产业链向数字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12] - 该协定为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安排树立新标杆,有效对冲当前全球贸易碎片化风险 [12][13]
专访丨全球治理倡议是迈向建立更加公平国际体系的重要一步——访土耳其国际经济专家阿克布卢特
新华网· 2025-10-05 10:01
全球治理倡议 - 全球治理倡议是迈向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均衡的国际体系的重要一步 [1] - 倡议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紧密联系,前者建立制度性和规范性框架,后者提供互联互通所需的基础设施 [1] 新兴经济体与全球治理体系 - 中国、印度、巴西和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在主要国际组织决策机制中的代表性仍然有限 [1] - 二战后建立的全球治理架构必须适应当今世界多极化的现实,改革对于重建对多边主义的信心至关重要 [2] - 更具代表性和响应性的全球治理体系将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紧迫问题的能力 [2] 美国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 -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对与其有紧密贸易联系的国家有很大影响,这些国家可能被迫减少生产或将出口转向其他市场 [2] - 美国关税决策的持续变化给生产商、出口商、进口商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2] - 不确定性以及多边解决方案的缺乏,削弱了对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的信任,侵蚀了基于规则的体系的公信力 [2]
【环球财经】俄外长:俄方支持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新华社· 2025-10-01 12:27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俄方支持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 - 俄方将积极协助中方和其他国家细化和落实全球治理倡议 [1] - 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被认为有助于改变全球治理机制受制于西方的局面 [1] 多边机构现状与问题 - 美国被指阻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全球南方国家的份额 [1] - 西方被指控在世界银行滥用其自身地位 [1] - 美国几十年来一直阻挠世界贸易组织解决贸易争端,包括阻拦审议中方提出的西方国家在对华贸易中歧视和违反世贸规定的申诉 [1]
俄外长:俄方支持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新华网· 2025-10-01 11:31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俄方支持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 - 俄方将积极协助中方和其他国家细化和落实全球治理倡议 [1] 全球治理倡议评价 - 中方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有助于改变全球治理机制受制于西方的局面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全球南方国家 - 美国阻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全球南方国家的份额 [1] 世界银行与西方地位 - 西方在世界银行滥用其自身地位 [1] - 西方滥用多边机制推行单边地缘政治自私目的的做法被描述为一场灾难 [1] 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 世界贸易组织需要进行改革 [1] - 美国几十年来一直阻挠世界贸易组织解决贸易争端 [1] - 美国阻拦世界贸易组织审议中方提出的西方国家在对华贸易中歧视和违反世贸规定的申诉 [1]
南非总统呼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新华网· 2025-09-25 08:54
全球治理与多边主义改革 - 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并捍卫多边主义 [1] - 指出多边主义和国际法原则正受到单边军事行动及贸易保护主义威胁 [1] - 提议通过政府间谈判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以增强其代表性、民主性和有效性 [1] 国际金融机构与贸易体系 - 指出沉重债务负担阻碍许多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 - 呼吁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以建立更公平的贷款规则支持发展中国家 [1] - 强调应推动多边贸易体系改革并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中的核心地位 [1] 气候变化影响与责任 - 强调非洲国家对全球变暖责任最小却承受着最严峻后果如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 [1] - 指出极端天气加剧粮食危机破坏基础设施并造成大量损失 [1] - 呼吁联合国会员国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切实履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 [1] 地区安全与核不扩散 - 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动构成种族灭绝并呼吁全面落实两国方案 [2] - 表示应大力推动核裁军进程 [2] - 指出南非将于2026年主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致力于实现全面禁止核武器目标 [2]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新华日报· 2025-09-25 07:42
联合国与国际治理改革 - 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捍卫多边主义,并推动联合国及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1] - 指出联合国安理会因代表性不足未能有效履行职责,呼吁通过政府间谈判推动安理会改革,使其更具代表性、更加民主和有效 [1] - 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呼吁各国汲取智慧、凝聚共识,共同构建一个能有效应对全球挑战的联合国 [2] 全球经济与发展议题 - 指出沉重的债务负担正阻碍许多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以更公平的贷款规则支持发展中国家 [1] - 强调应推动多边贸易体系改革,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中的核心地位,避免单边贸易政策冲击发展中国家经济、损害全球稳定 [1] 气候变化与非洲影响 - 强调非洲国家对全球变暖责任最小,却承受着其最严峻的后果,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正加剧粮食危机、破坏基础设施并造成大量损失 [1] - 呼吁联合国会员国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切实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与义务 [1] 地区安全与核不扩散 - 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动构成"种族灭绝",并呼吁国际社会全面落实"两国方案" [2] - 表示应大力推动核裁军进程,指出南非将于2026年主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致力于实现"全面禁止核武器"目标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改革完善 对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前所未有新要求
新华财经· 2025-09-23 14:46
项目启动背景与意义 - 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改革完善,复杂国际环境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会计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对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1] - 会计博士专业学位项目启动是完善会计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举措,旨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并响应行业时代呼唤[1] - 会计是经济决策的重要支撑,财会监督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培养高端会计人才是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2] 项目定位与目标 - 项目以培养国际化、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端会计人才为目标[2] - 项目坚持需求导向,锚定国家战略与行业痛点,并致力于创新培养模式,打造会计专博教育的样板[1] - 项目旨在为会计行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军者[1] 项目特色与方向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会计学科建设上立足国家对外开放战略需求,注重国际视野培养并扎根中国经济实践,形成鲜明学科特色[1] - 项目结合国家战略与人才强国需求,设置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分析、ESG与审计监督、资本市场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三个培养方向[2] - 项目采取校内导师组加校外导师的培养模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