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众科学
icon
搜索文档
预制菜的尽头是人类饲料工业?| 专访
搜狐财经· 2025-09-17 10:21
预制菜行业现状与争议 - 预制菜定义模糊且存在行业与公众认知分歧 官方未给出明确定义 给商家留下解释空间[5] - 食品工业化程度高 大量餐饮产品为预制形式 整个餐饮过程已被资本高度工业化[5][10] - 冷冻技术先进 部分原料如西兰花的冷冻保质期可达24个月[15] 美国预制菜发展历程与影响 - 预制菜工业起源于二战美军后勤需求 战后转向社会化生产 进入家庭取代传统烹饪[5] - 预制食品宣传侧重方便快捷高效卫生 但存在重油重盐问题 导致三高和肥胖率上升[6] - 食品工业化造成美国饮食阶级分层 有机新鲜食品成为经济条件较好阶层的奢侈品[6] - 60年代食品工业变革与女性主义浪潮直接相关 妇女参与劳动导致双职工成为家庭再生产必要条件[7] 资本驱动下的食品工业化问题 - 资本偏好品类单一 生产容易 利润高 保质期长的工业化路径 与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新鲜需求存在矛盾[12] - 资本将自身利益包装成满足消费者需求 本质是千篇一律的产品[12] - 极致工业化导致食品"饲料化" 剥夺普通人饮食尊严 如快餐店和垃圾食品[14] - 大规模资本控制餐饮品牌(如1000家店由单一巨头控制)与多商家控制模式存在本质差异[15] 公众认知与文化冲突 - 餐饮不仅是物质需求 更是重要文化符号 在中国具有"民以食为天"的特殊文化地位[17] - 消费者反对的是资本主导的工业化 而非工业化本身 追求通过工业化满足个性化新鲜需求[12][14] - 科学话语存在被资本裹挟风险 历史案例显示可口可乐曾主导肥胖研究 香烟税源地位下降后医学界才改变标准[20] - 食品添加剂低剂量短期实验难以发现问题 长期累积性风险无法追溯[20] 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监管 - 公众讨论推动国家卫健委《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拟定进程[2] - 食品工业化需要重视适度性 避免完全由资本操控 发展方向应是让消费者吃得更好而非更简单[21] - 专家决策存在利益导向风险 产学研结合可能导致政策设计偏向专利市场化利益[21] - 公众需要构建自身科学话语叙事 形成对资本主导叙事的制衡力量[21]
让更多“仰望星空”的眼睛成为探索宇宙的力量
科技日报· 2025-08-01 09:09
中国天文科技发展现状 - 中国天文学已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转变,FAST、LAMOST等大科学装置的成功运行以及参与SKA、牵头GOTTA国际计划彰显了行业实力 [1] - FAST在低频射电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天关""悟空""慧眼"等空间望远镜组成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的"探测矩阵" [1] - 引力波、中微子等"多信使"观测手段突破推动多维度宇宙研究 [1] 大规模巡天与数据驱动研究 -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即将发射,预计发现数千个引力透镜系统,为暗物质、暗能量研究提供关键数据 [2] - CSST将获取数十亿天体数据,成为科学宝库和全民教育载体,推动公众从"观看"转向"参与"宇宙研究 [2]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依托"星语""天一"AI大模型构建智能学习社区,突破地域设备限制 [2] 公众科学参与成果 - 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累计发现200余颗超新星,吸引数万非专业参与者,包括10岁小学生发现者 [3] - 全球早期项目如"星系动物园"证明公众科学可加速数据挖掘,CSST的PB级数据需公众参与 [3] - 学界建议建立奖励机制和权益体系,形成"科学家设计—公众参与—成果共享"生态 [3] 技术变革与行业趋势 - 公众借助自动化设备和AI技术可参与系外行星大气与生命信号探测 [4] - 大数据、AI和全球化观测网络正深刻改变天文学研究方式 [4] - 公众科学为天文学注入新活力,推动"仰望星空"转化为实际探索力量 [4]